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4月07日 22: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CTV-今日觀察
解説:小麥、玉米國際期貨價格持續走高,國際油價高位徘徊,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全球流動性潮涌,哪些新問題需要直面挑戰?《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史小諾):原油、黃金,近段時間以來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不斷地攀升。再來看一下金融領域,為了穩定金融市場,供應充足的流動性,此前日本央行連續三天大舉向市場注資,這也將使全球的流動性進一步的過剩。流動性的潮涌會對世界的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新興經濟體包括我們國家又將會採取怎樣的措施來應對?我們將會就此展開評論。
那麼今天的評論員是何帆和張鴻。首先一起來看一下相關的新聞背景。
解説:糧食、能源、貴金屬的價格又在看漲,新一波的全球性通貨膨脹是否已經到來?
國家發改委宣佈:今天零點起汽油、柴油零售最高限價每噸分別提高500元和400元,相當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上漲0.37元和0.34元。
國際市場油價6號刷新兩年半以來的收盤高點,當天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49美分,收于每桶108.83美元,為2008年9月以來的收盤最高價。倫敦市場5月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微漲8美分,收于每桶122.30美元,創2008年8月以來的收盤高點。
1月份,受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推動,歐元區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3%,已連續兩個月超出歐洲央行所設置的2%的警戒線,而在一年前,這個數字僅為0.9%。
法國能源調節委員會宣佈,從4月1號起將天然氣價格平均上調5.2%。根據這個調價計劃,法國1080萬戶家庭的燃起費用支出將平均上漲45歐元。
在韓國,“瘋狂飆升的物價”成為最近韓國國內的熱門詞彙,漲的最快的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如大米、白菜和肉類等,2月份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食品等生活物價指數同比上漲5.2%,創下29個月以來的最高值。白菜價格上漲居首,猛漲了114%,其次是大蒜上漲89.8%,洋蔥上漲了74.8%,韓國原産大米價格攀升到每公斤約合人民幣10.7元,較去年同期上漲了5.1%。食品價格的上漲導致韓國人已經輕易地不敢去餐館吃飯了。
聯合國糧農組織不久前發佈月度報告顯示,今年2月份全球食品價格指數連續第8個月上漲,再創歷史新高。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期貨價格8個月漲幅接近20%,玉米期貨價格的漲幅更是超過了80%。
黃金價格也在上揚,6號,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市場交投最活躍的6月合約收于每盎司1458.5美元,比前一個交易日上漲0.4%。而白銀漲幅則更離譜的超過了90%,創出了31年以來的新高。儘管如此,中國人熟知的國際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仍然在不厭其煩地説“我買了更多的黃金和白銀,我預計它們的價值還將大幅提升。”
主持人:那麼兩位認為當下國際大宗商品看漲的這個表象和它背後的因素是什麼?
張鴻:表象很簡單,我們現在普通老百姓都知道。
主持人:什麼都貴了。
張鴻(財經頻道評論員):你去菜市場買米,你説這個米有點貴,他説全世界的糧食都在漲,這是糧價在漲,春節期間尤其漲的比較厲害。然後剛才你也提到了黃金的價格,黃金價格可能有一兩天是處在下跌的,但是它不是一兩天的一個短期行情,中長期它是一個向上的一個趨勢,起碼現在還沒有改變。還有就是白銀,白銀已經屢創新高,30多年來不斷地在創新高。那談到原油,它的不確定性又增加了,除了投資的這個需求,還有避險的需求,就國際上稍微有一點什麼樣的動蕩,它就會漲,而且現在就是説這一次的日本地震又帶來一個新的原油上漲的理由,大家覺得可能原來核電可以替代,但是現在這個一海嘯把核電帶來的次生災害變成了一個對傳統能源的這樣的一個新的需求,覺得核電可能沒那麼安全了,那可能傳統能源又借機開始上漲,所以它整個的大宗商品都在上漲一個趨勢之內。
主持人:我們説到表象,但是這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何帆:這些理由其實都是藉口,你現在看到這些大宗商品的波動,表面上有很多理由,有人説:“這是因為日本的地震”,有人説:“這是因為北非政局的動蕩”,甚至有人説:“這是因為中國,因為中國要買東西,所以這些價格上漲。”其實都不是,其實背後的原因是我們現在看到在這些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場上,國際遊資是扎堆的,我們在國際金融裏頭有一個術語叫“超調”,這個“超調”是什麼?就是他調整的實際上比基本面要調得要多了,那為什麼會出現“超調”?實際上這裡頭有很大的炒作的成分和投機的成分。所以我也想提醒很多企業家的朋友,在這段時間要睜大眼睛,不要把這個波動看成是趨勢,因為在現在為止,整個國際金融的市場都是處在一個動蕩期,樹欲靜而風不止。
主持人:所以我們看到現象是美元貶值,日元加大它的市場投放還有歐盟的主權債務危機的應對還在繼續,那麼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片子一起來了解一下,發達國家他們的貨幣政策還會有哪些新的信號釋放出來?通過片子一起來了解一下。
解説:QE2,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的英文縮寫,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2010年8月為刺激美國經濟拋出的一項貨幣政策。
量化寬鬆簡單地説,就是無中生有的創造出貨幣,相當於開動印鈔機印鈔票。
具體操作是,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自己買進證券等金融産品,讓商業銀行在中央央行開設的結算戶口內的資金增加,為銀行體系注入新的流動性。伯南克領導的美聯儲第一次使用量化寬鬆政策是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後,隨後的三個月中,美聯儲創造了超過1萬億美元的儲備,當時這一政策被視為拯救金融危機的一擊重拳,到了2010年的下半年,美國發現經濟復蘇仍然步履維艱,重壓之下美聯儲在2010年的11月3號宣佈推出第二輪定量寬鬆貨幣政策,到2010年6月底以前購買6000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國債,以進一步刺激美國經濟復蘇。
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受到很多批評,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可能導致市場流動性過剩。如果美元氾濫,將會對其他國家帶來匯率波動、資産泡沫等衝擊。
今年的3月底,美聯儲至少三名地方聯儲主席公開表示,美聯儲年內可能提前終止貨幣量化寬鬆政策,購買國債的數量比原定的6000億美元減少1000億美元,而且美聯儲內部的鷹派甚至提出,不僅沒有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的必要,美聯儲可能還要視情況加息,抑制可能的通貨膨脹。
目前,雖然美國的財政刺激政策可能退出,但歐洲和日本的救市政策還沒有結束,去年的5月歐洲債務危機肆虐的時候,歐洲各國曾達成了一項總價值7500億歐元的救助協議,這套史上最龐大的非常規救助計劃不僅大量購買希臘、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問題國債,還降低了貸款的抵押標準,增加向貨幣市場的流動性注入,這樣做雖然構築了一道防止主權債務危機惡化的防火墻,但也導致歐元區的通貨膨脹率亮起紅燈。
此外,由於日本發生大地震,日本央行從3月14號到22號先後6次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短期貨幣市場注資,注資總額達40萬億日元,約合5000億美元。有評論認為,日本地震可能導致日本央行在未來幾個月甚至幾年裏都將維持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不變。
主持人:剛才我們討論了這樣一個現狀,就是全球的流動性過剩。那麼哪些新的因素和現象,值得我們在這個時候特別的關注?
發達國家惹禍影響新興經濟體
張鴻:我覺得倒是有一些老的似曾相識的一些現象值得我們警惕。比如説2007年底到2008年初的時候,其實金融危機之前,發生的好像也是現在的這樣一個情況,就是發達國家的這個經濟開始走弱,然後這個極度寬鬆的一些貨幣政策,然後呢,你看大宗商品漲價,當時石油炒到了(每桶)147美元,然後緊接著金融危機來了。再往前看的話,70年代的石油危機之後,也是伴隨著經濟的部分的衰退,所以現在很多經濟學家就説,那這一次大宗商品這樣漲,石油這麼漲,那其實又是一個警惕。
所以它的雷同在哪呢?就是説這一次和上一次雷同在哪呢?就是發達國家它惹的禍,但是可能很多新興經濟體要“吃藥”。因為新興經濟體的這一塊,比如巴西、俄羅斯、印度等等,它可能是整個全球發展的一個洼地,就像泄洪一樣,它流動性就像水一樣,來了那麼多怎麼辦?把石油價格給飄起來了,把這個糧食價格給飄起來了,然後它總有去出處,去處到最後到哪?到這個……
主持人:新興經濟體。
張鴻:到發展中國家來。
主持人:對。
張鴻:在這泄洪,然後發達國家那邊相對安全。所以現在你看這個“金磚四國”都面臨著比較大的通貨膨脹的壓力,這就是我們被他們傳染的。
主持人:那麼發達國家的這些貨幣政策它已經這樣執行了,他們國家自己能不能把這個錢留得住呢,留不住,它勢必會向能夠賺到錢的地方去是吧?
何帆:對,因為如果説美國金融危機是一場地震的話,現在的全球性氾濫就是海嘯,它是一個次生災害,就它現在使得全球經濟復蘇變得更加的困難。你看真正這個洪水出來的源頭是在發達國家,美國也好、日本也好、歐洲也好,現在基本上都是零利率,但是這些錢沒有在他們國家留下來,你説美國人現在敢買美國國債嗎?不敢了,已經有一個非常大的基金已經在他的資産組合裏頭把美國國債全部清空了。那麼歐洲的這個投資者敢買歐洲的債券嗎?也不敢,因為現在還不知道葡萄牙會不會出問題,不知道西班牙會不會出問題。那麼日本的這些投資者他敢去買日本國債嗎?他也不敢,因為日本現在的債務餘額佔GDP比例已經超過200%了,那這些錢到什麼地方去了?就全部到新興市場,到大宗商品市場了。
所以原來的美國財政部長叫康納地曾經説過一句話,説“美元是我們的貨幣,但是是你們的問題。”現在這個全球流動性就是,實際上是發達國家把它放出來的,但是流入到的是新興市場,新興市場遇到的問題是一個通貨膨脹,那麼像這個很多新興國家通貨膨脹已經達到5%,印度去年的時候一直是超過8.5%的,另外就是全球的新興市場的股票暴漲,當然中國是個例外。那麼還有一個就是資本“熱錢”流入,在2010年的時候,這個資本流入到東亞國家,除了日本之外的新興的這些東亞國家,他的規模已經差不多達到這個在東亞金融危機之前“熱錢”流入到東亞國家,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就是已經到達這個警戒線了。
那麼還有就是使得很多新興國家貨幣被迫升值,所以我們看到2009年到2010年,巴西的貨幣升值了38%,印尼的貨幣升值了26%,韓國的貨幣升值了24%,這其實都是因為全球氾濫,全球流動性氾濫最後帶來的結果。
主持人:好,相關的話題,我們一起來聽一下我們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的觀點。
巴曙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歐盟央行對於物價迅速上漲非常關注,現在市場預期,可能在下半年它就會開始進入加息。美國的美聯儲最近連續的上調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市場通常會預計,第二次量化寬鬆在6月份結束之後,很可能就不會再有第三次的進一步大規模的貨幣投放量化寬鬆政策。最近一個新增的一個量化寬鬆的因素,實際是日本在地震之後,日本央行因為採用其他的政策刺激工具,已經空間不大,利率已經是零利率了,所以它加大貨幣的投放,加大流動性的投放,它有可能成為推動全球的流動性繼續維持寬鬆狀況的一個新的力量。
主持人:流動性過剩對於新興經濟體來説,它首先面對的壓力就是輸入性通脹的壓力,那麼我們國家將會採取哪些具體的措施來進行應對?稍候繼續我們的節目。
解説:流動性過剩,全球通脹壓力驟增,新形勢下,我國又當如何應對?《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歡迎繼續收看我們的節目,全球流動性過剩將會對中國的經濟産生哪些影響?我們國家正在採取哪些措施來應對?接下來通過一個片子一起來進行梳理。
解説:應對居高不下的通脹壓力,我國貨幣政策收緊的信號逐漸在走強。
4月6號,中國人民銀行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今年的第二次加息。
3月25號,中國人民銀行今年第三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調整以後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已經達到20%的歷史高點,預計凍結銀行資金3600億元左右,再次增加了流動性的壓力。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票據發行公報顯示,3月24號,央行發行了470億元3月期央票,同時還展開了300億元91天期正回購操作,算上22號的公開市場操作,在對衝1090億元到期資金後,一週以內央行在公開市場實現資金凈回籠1030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央行在一週內同時實施公開市場凈回籠操作和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凸顯出政府繼續調控流動性的決心。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張曉慧日前在央行網站上發表文章説:“當前,中國貨幣政策仍面臨國際收支不平衡和流動性過剩的問題,中央銀行仍需加強流動性管理,把好流動性總閘門。
新華社援引專家的觀點説:只有讓貨幣政策回到穩健、把好流動性總閘門企業才會對市場有一個相對正確的預期,集中力量進行生産經營活動,市場上的投機炒作行為也將有所減少,經濟波動幅度有所減輕,最終有利於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
主持人:剛才我們説到了匯率的壓力,説到了輸入性的通脹,兩位評論員認為我們現在應該採取怎樣的具體措施來應對未雨綢繆?
張鴻:剛才何帆説,“發達國家它金融危機相當於它發生了一個地震,然後它開始大量的這個寬鬆的政策,相當於海嘯。”但其實那個可能還沒有那麼嚴重的影響到我們,現在這個次生災害已經進入到了輻射階段,金融輻射,新興經濟體,我們國家會面臨兩個這樣的壓力,一個就是我們通常説的輸入性通脹,它其實是一個底下的推動力。就是當大宗商品開始漲價的時候,除了賣米的這個小販會跟你説“這個米會漲價”,現在我們生活當中的一些必需品很多都在漲價,而且都言之鑿鑿説我有道理,比如日化集體漲價,然後方便麵也在漲價,説你看前邊油都漲了,所以我們這些東西都得漲價,這是底下的一個推動力。那還有一個就是上邊的一個拉動力,這個拉動力來自哪?來自“熱錢”,就是當我們這個地方是凹地,他們復蘇相對來説慢,我們這個地方復蘇相對快的時候,這個很多“熱錢”就進來了,進來以後然後開始往上拉,這時候資産的泡沫也就會出來,當然股市確實是例外,去年咱們股市是全球跌幅第二。
然後房地産的價格,國內的這些投資品的價格等等到處流,我們去年總結出的那個什麼這個漲漲,那個漲漲的這些順口溜,這些價格它都來自於流動性,都是那些水讓價格飄起來了。
主持人:對。
張鴻:所以我們一個是要自己設立防火墻,防止他們的“熱錢”進來;第二,我們自己內部要修自己的內功。只有這樣你才能免於遭到輻射,才能免於遭到傳染病的傳染。什麼是內功?就是我們現在提出的促進內需,然後調我們自己的經濟結構,當我們自己的自身成為一個健康體的時候,就是我們自己能夠內部循環,我們不依賴於説出口點東西,然後讓你來消費,我們自己經濟才能增長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有效的防止他們這個輻射。
主持人:內功的修煉我覺得很好理解,但是防火墻的這個抵禦,我覺得你怎麼樣能防止住呢?
何帆:這個第一道防火墻就是資本管制,因為在之前的時候,包括這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他一直反對資本管制,他覺得資本就應該是全球自由流動,但是現在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他的態度也發生轉變,因為你遇到這樣大規模的國際資本的流動,它對於全球經濟來説,它不是一個積極的因素,它是一個破壞性的因素。所以現在我們看到,包括巴西也好,包括很多東南亞國家也好,都在採取各種不同的這個控制短期資本流動的政策,那我們國家其實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們儘管我們在經常帳務上已經這個人民幣已經可兌換了,但是我們始終是非常謹慎的,沒有放開我們的資本管制,一旦我們要放開我們這個資本管制,在資本賬戶下,這個資本可以大舉的進入或者是流出,那中國的經濟受到的衝擊就非常的大了。
所以第一步防火墻,就是我們要進一步做好資本管制的工作,同時嚴密的監視外面這些海嘯,包括核輻射進一步進展的情況。如果我們能夠把這個防火墻建得比較好,把我們的防波的堤能夠建得比較好,那麼我們才能更好的做到“以我為主”,因為我們有我們自己的問題,我們現在今年的物價的穩定之所以任務比較嚴重,一個方面是我們因為國內的因素,另外一個方面是因為國內的因素,是內外交織在一起的。
所以從國內因素來看,因為我們可能有存在一定的經濟過熱,所以這時候它自然會出現物價上漲的因素。另外就是輸入性的通貨膨脹,所以如果是説在目前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要做到,就繼續以我們原來制定好的這個政策,就是我們通過這個主動的財政政策,能夠使得中國的經濟繼續增長,但是同時要非常謹慎用貨幣政策,我們現在看到央行從加息也好,從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也好,從發行央票也好,其實都在收緊這些流動性,因為如果要不然的話,你國內的流動性很多,外面的錢又進來了,那中國的資産價格泡沫,通貨膨脹就真起來了。
那麼除了我們自己做的之外,我覺得我們還應該更多的利用國際平臺,加強國際間的協調。你比如説今年20國集團要討論的一個非常主要的問題,就是如何更好監管國際資本流動,能夠如何更好地管理全球流動性過剩,那麼管理好全球流動性過剩,第一個就是要對這些源頭要加強控制,就你美國也好、歐洲也好,你的貨幣政策是帶來溢出效應的,所以我們要對這些國家從源頭上要進行監控。那麼另外呢,就是各個國家之間,像資本管制這些政策,該採取的就要採取,那麼還有就是説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包括有一些像區域的這些貨幣合作組織,該發揮作用,就該發揮這個消防隊員的作用,它是要發揮這個作用的。所以我們要想從源頭上解決全球性的資本流動需要做的工作還是非常多的。
主持人:那麼流動性過剩,在老百姓看來肯定是這個物價的上漲。我們先進一段廣告,廣告回來我們繼續進行討論。
主持人:歡迎繼續收看《今日觀察》。關於流動性過剩的話題,我們一起來聽一下我們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他們有怎樣不同的觀點和説法。
連平(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首先貨幣政策應該保持目前穩健的基調不宜太緊,從融資的角度來看,保持社會融資總量處在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其中像信貸維持在7萬億到7.5萬億,這樣的一個水平比較好。同時呢,我覺得匯率政策應該要有靈活性,要有彈性。在利用外資政策方面,還是要避免過度對外資優惠的政策,把控好各方面的渠道,要嚴格的按照國家一些新近的有關這方面的政策來進行執行。那麼還有呢,加強資本管理要嚴控“熱錢”的流入。
主持人:剛才其實關於流動性怎樣控制,怎樣抑制住它的這個發展趨勢,我們兩位評論員説了很多。接下來還有哪些具體的小的手段和方向我們可以把握的?
張鴻:我們要防止受到外界的這樣一個感染的話,那就是像我們過去的這樣的一些,自己的金融體系一樣,它其實是有籬笆的,有防火墻的,那整個經濟其實也是一樣,我們要自己健身強體,要自己調好自己的結構,然後擴大自己的內需,説到根本上,是要解決民生問題,解決中小企業的發展問題,這樣的話你整個你自己的金融活起來,自己的經濟活起來,你的自身的免疫力就會增強,然後你形成一個自己的良性的自循環,這樣的話,感染你的可能性就會減少。
主持人:對。
何帆:小的方面其實我們可以做得很好,就已經做得很好,你比如像加強資本監管,我們都不需要採取新的更嚴厲的措施,我們只要把原來的這些監管的政策能夠更嚴格的執行,這個效果就非常的不錯。但是從大的方向上來説,我們這個風險還是很大,因為隨著全球性流動危機,現在帶來各個國家政策分歧越來越大,原來2008年那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