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醫改需要“六轉變”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4日 18: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的醫改很艱難,難就難在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供模倣和借鑒。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曾錯誤地理解為醫藥衛生改革靠市場經濟也能解決。但實踐告訴我們,過度市場化導致了公平的失衡,造成看病難、看病貴。破解醫改難題,尋求擺脫改革瓶頸的良策,必須解放思想、走創新發展之路。

  醫院是群眾看病就醫的主要場所,是醫改的主體之一,也是醫改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又是世界上惟一一個同時具備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的社會組織。提高生産力的歷史使命要求我們必須轉變思路,努力構建與先進生産力相適應的現代醫院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實現“六轉變”。

  一變“做大做強”的發展策略為“做精做強”。醫院必須著力轉變以資料消耗、規模擴大為主的增長模式,如嚴格控制加床,適度控制單體醫院的規模,走一條靠技術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為主的集約式科學發展道路。向“管理創新”要發展,向“人性化服務”要發展,向“提高生産力”要發展。

  二變“橫向擴張”的經營策略為“縱向一體化”。構建區域醫療中心,並與縣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中心形成聯動。其優勢在於:彌補了基層醫療機構人才不足,同時使大醫院專科人才發展更全面;彌補了基層醫療機構資金設備缺陷,同時使大醫院的資産增值;基層醫療機構有了依靠,同時大醫院成為“有源之水”;實現了“大病到醫院,小病在社區;重病在醫院,康復回社區”。

  三變“小農經濟的生産方式”為集體協作化的大生産。目前中國的公立醫院仍然存在著“山大王、土圍子”的現象,這種小農經濟的生産方式與現代醫院的運行方式格格不入。中國的公立醫院要落實好科學發展觀就必須實行多兵種協調作戰,達到提高生産力之目的。

  四變“單純追求高精尖”為“先進技術與常規技術”的有機結合。不僅發展高精尖,還應大量普及適宜技術、常規技術。既要靠高精尖強院興院,又要靠適宜技術、適宜人才強院興院。

  五變“一俊遮百醜”為全面協調發展。沒有技術萬萬不行,只有技術也不一定行。要解決公立醫院目前所面臨的一流技術、二流服務、三流管理問題,實現技術現代化、服務現代化、管理現代化,實現技術、服務、管理的全面協調發展。

  六變“單純的治病”為“治病+防病”為一體的無縫隙的健康呵護。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生活方式為主要致病原因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取代了烈性傳染病,在這種情況下,大醫院應當把院中的服務擴展到院後,開展疾病管理服務;把院中的服務提前到院外,開展健康管理服務。

  (作者為清華大學醫療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專聘主任、北京安貞醫院副院長)

熱詞:

  • 醫改
  • 科學發展觀
  • 提高生産力
  • 管理創新
  • 六轉變
  • 做大做強
  • 人性化服務
  • 基層醫療機構
  • 公立醫院
  • 常規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