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0日 10: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政府工作報告

——2012年2月11日在安徽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長 李 斌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工作回顧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是安徽發展進程中不同尋常的一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安徽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緊緊依靠全省人民,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省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和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皖富民主線,銳意進取,紮實工作,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全力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年度目標任務,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初步核算,全省生産總值15110.3億元,增長13.5%;財政收入2632.8億元,增長27.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463.4億元,增長2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00.6億元,增長18%;固定資産投資12126.3億元,增長27.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6元,增長17.8%;農民人均純收入6232元,增長17.9%;城鎮新增就業62.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7%。單位生産總值能耗預計下降3.5%左右,除氮氧化物排放量外,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呈現速度較快、結構趨優、效益提升、後勁增強、民生改善、社會和諧的良好態勢。

  (一)著力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經濟保持又好又快發展。持續擴大有效投入,深入實施“861”行動計劃,在民生保障、戰略性新興産業、交通等基礎設施方面推進了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加強經濟運行調節,把幫扶實體經濟作為穩增長的關鍵舉措,清理整頓涉企收費,努力緩解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發展難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1%,增速居中部首位。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民間投資佔總投資比重達65.5%,提高2.1個百分點。認真落實中央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建成一批大型商貿流通項目,舉辦一系列經貿交流活動,帶動消費持續增長。努力克服外需放緩的不利影響,進出口總額313.4億美元,增長29.1%,其中出口170.8億美元,增長37.6%,機電和高新技術産品出口比重進一步提高,汽車出口量全國第一。強化金融支撐作用,新增本外幣貸款2456.1億元,貸款餘額增長21.2%。直接融資754.9億元,增長50.9%,新增上市公司11家,保險直投突破100億元。及時出臺16條穩定物價措施,保障供給,加強監管,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連續6個月回落,全年漲幅為5.6%。

  (二)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加快。積極推進傳統産業改造提升,完成企業技改投資2946.9億元,增長41.8%。汽車和裝備製造等重點行業生産規模進一步壯大,技術裝備水平明顯提高。發揮自主創新的驅動作用,鞏固擴大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和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成果,試驗區獲准開展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44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級創新型企業總數分別居中部首位和全國前列。實施戰略性新興産業“千百十”工程,啟動首批21項重大産業化項目,新型平板顯示、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一批特色産業實現集群發展。大力發展服務業,建立服務業統計指標、評價考核和政策支撐體系,出臺加快發展的34條政策措施,穩步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加快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加強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和關鍵環節監管,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和考核評價體系,加大高污染、高耗能行業結構調整力度,淘汰落後産能。深入實施品牌戰略,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0件。開展“省政府質量獎”活動。

  (三)著力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三農”工作取得新成績。大力實施新增糧食生産能力規劃,糧食生産“三大行動”成效顯著,戰勝60年一遇的秋冬春三季連旱,糧食總産達627.1億斤,連續6年創歷史新高。深入推進畜牧業升級計劃、水産跨越工程和蔬菜産業提升行動,畜牧業規模養殖比重較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設施蔬菜規模進一步擴大。新增營造林315萬畝。創建國家級和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26個。實施農業産業化轉型倍增計劃,實現農産品加工業産值5061.2億元,增長50.2%。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新增5387個,總數達2.3萬個。提高涉農補貼標準,發放各類補貼159.8億元,增長9.2%。政策性農業保險實現縣(市、區)全覆蓋。實施水利安徽戰略,推進新一輪治淮建設,開展長江干支流治理,完成429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和31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新解決312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千村百鎮示範工程”成效明顯,省級示範村、鎮分別達1930個和202個,實施240個鄉鎮農村清潔工程,開展970個村莊整治試點,改造10萬戶農村危房。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全年扶貧資金投入10.7億元,貧困地區群眾生活進一步改善。

  (四)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縣域經濟發展提速。推進皖江示範區建設,承接産業轉移的規模擴大、質量提高,2900多個大項目落戶示範區。加快開發園區轉型升級,滁州、銅陵、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晉陞為國家級,全省國家級開發區達到12家。江北、江南集中區建設紮實推進。順利實施巢湖行政區劃調整,合肥區域性特大城市建設進入新階段,蕪湖、馬鞍山邁進跨江發展新時期。加快皖北振興,皖北地區比較優勢日益顯現,內生動力和活力不斷增強。落實和完善扶持政策,深入開展結對幫扶,皖北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持續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加快皖南和大別山區綠色發展,出臺促進大別山革命老區發展20條扶持政策,推進黃山市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建設。出臺加快城鎮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城鎮化率達44.8%,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擴權強縣和擴權強鎮工作穩步推進,34個縣(市、區)財政收入超過10億元,其中14個縣(市、區)突破20億元,縣域經濟呈現競相加快發展的可喜局面。

  (五)著力深化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和活力進一步增強。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省屬企業間的聯合重組邁出新步伐。加快推進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完善縣級財力保障機制,加強預算績效管理,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稅政策,大力發展地方金融機構,區域性金融後台中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啟動非時政類報刊轉企改制,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在我省成功召開,省及全部省轄市被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民基本醫保制度基本形成,出臺完善基層醫改的30條政策措施,新的運行機制進一步鞏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零差率銷售實現全覆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積極推進。紮實推進國家教育統籌綜合改革試點省工作,健全教育經費穩定增長機制。啟動省直管縣體制試點。推進鄉鎮機構改革。深化行政審批權相對集中改革。有序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深化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實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和服務體系建設。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建設的村(居)達1.6萬個,佔總數的92%。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合作,成功承辦長三角交流合作系列活動,全面融入長三角區域發展合作機制,承接産業轉移、交通、能源等領域合作進一步加強。深度拓展與央企、全國知名民企對接合作,與珠三角、環渤海、中西部、港澳臺等區域和國際合作取得明顯成效。億元以上省外投資項目實際到位資金4181.2億元、增長56.5%,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6.3億美元、增長32.2%。落戶我省的世界500強企業達57家,新增6家。加快“走出去”步伐,新批境外企業和機構47家。

  (六)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把促進就業作為民生工作的頭等大事,進一步完善就業政策,大力推動創業帶動就業,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工作。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五大保險均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試點縣(市、區)達到67個。財政支出進一步向民生傾斜,其中33項民生工程投入468億元,比上年增加123億元。元旦春節前,共籌措困難群眾生活專項補助資金11.5億元,惠及900多萬人。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42.9萬套,基本建成20.5萬套,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提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人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加固改造中小學校舍944萬平方米,實施皖江城市帶職業教育發展規劃,推進高校提標和化債工作,高考錄取率達76.7%,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實施41項免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95%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標準化建設。持續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32‰。全面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583個、農家書屋6924個,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全部免費開放。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農民歌會。馬鞍山市、65個村鎮、110個單位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村鎮和單位稱號,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進一步繁榮。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取得新成績。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港澳臺、檔案、地方誌、參事文史工作繼續加強,地震、氣象、地質、測繪、防災減災工作健康發展,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和紅十字事業都取得新的進步。

  (七)著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紮實推進“平安安徽”建設。全面開展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建立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的“大調解”工作體系,行政復議和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明顯。加大勞動者合法權益維護力度,調解仲裁案件辦結率達94.7%。紮實開展信訪工作,全省信訪形勢平穩趨好。社區綜合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不斷增強。深入開展安全生産、食品藥品、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安全生産形勢總體平穩,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環境違法行為得到有效整治。深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圓滿完成對口支援四川松潘縣恢復重建任務,積極做好援疆援藏工作。紮實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雙擁優撫工作,駐皖部隊和廣大民兵預備役人員在維護社會穩定、支持地方建設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我們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政府工作,不斷提高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進一步密切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聯絡,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辦理人大代表建議782件、政協委員提案850件。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7件,制定、發佈省政府規章7件,啟動“六五”普法。建立健全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市縣目標管理分類考核評價體系。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持續推進機關效能建設,健全網絡問政機制,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進一步深化。認真開展“五級書記&&大走訪”活動,解決了一批熱點難點問題。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強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嚴厲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勤政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

  過去的一年成績來之不易,令人鼓舞。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需求增長放緩,物價上漲壓力較大,土地等要素和環境約束趨緊,部分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生産經營困難,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仍不穩固;農業基礎依然薄弱,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産業綜合競爭力不強,戰略性新興産業比重較低,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足,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任務艱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重道遠;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健全,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難度較大,社會建設和改善民生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政府自身建設還不完全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政府職能需要進一步轉變,效能建設、廉政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領導和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堅決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

  過去的一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績,邁出了全面轉型、加速崛起的新步伐。這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安徽省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是歷屆班子堅持不懈、奮發努力打下堅實基礎的結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向駐皖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政法幹警,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向關心、支持安徽發展的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市區和海內外友好人士,向在我省創業的投資者、建設者,表示衷心感謝!

熱詞:

  • 安徽省
  • 政府工作報告
  •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