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保護性拆除”曝露文物保護“短板”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8日 22: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維修性拆除”余聲未了,網友爆料重慶的蔣介石行營也被拆了。當地文管部門回應稱,這是“保護性拆除”,將在原址原貌復建行營。據悉,蔣介石重慶行營建於1935年,盧溝橋事變數月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就在這裡辦公,蔣介石官邸也設在此。(2月15日中國經濟網)

  事實求是的説,如果官方對於重慶蔣介石行營的“保護性拆除”所言非虛的話,該“拆除”行為和之前對梁林故居所搪塞式的“維修性拆除”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如果從正面意義分析,在一個出發點正當、經科學論證與評估之下的“保護性拆除”,將有可能實現之前的“原址復建,作為抗戰歷史陳列館,對公眾免費開放”的良好承諾與預期。然而,客觀而言這樣的“保護性拆除”並不能算是一種最好的、最妥善的文物保護方式。

  無論什麼樣的文物,一旦拆除或部分拆除,即使是“保護性或維修性”復建,其價值與內涵終歸不如從前。目前,重慶的蔣介石行營狀況堪憂,據稱,該內部建築保存情況卻並不樂觀───這片建築群曾為一家幼兒園與進城務工人員臨時居住點,破壞比較嚴重,原本寬敞氣派的一條甬道也被截成了三段。看來,實施“保護性拆除”確實已有必要。

  但任何一個關心文物及文物類建築的人們肯定會追問,在“保護性拆除”之前的若干年在幹什麼?如果一個年限不並長的“文物”(行營建於1935年,距今不過76年),如果在此前的幾十年、十數年內能得到妥善的維護和保養的話,何至於此?恐怕也輪不到現在無奈之下的“保護性拆除”。就好比是一輛汽車,日曬雨淋、無人養護,等到問題嚴重要“報廢”了才考慮“保護性大修”,這不是一種“失責”又是什麼。這正是問題的核心,也恰恰曝露出國內諸多城市對建築類文物保護的“短板”。

  城市的飛速發展和對GDP的過度追求,讓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也嚴重干擾和制約了正常的文物保護的開展;另一方面,這類屢屢發生的“保護性或維修性”復建,究其本質又源於地方官員多年來尚未形成一種對文物文化遺産的極度負責心態。有可能很大一部分官員打心裏未必將這類文物當成不可多得的文物。現實又是,等到一部分官員轉變觀念的時候、認識到文物保護的價值和未來的“含金量”的時候,可能已經悔之晚矣!大量的故居類文物已經在之前的十數年、數年前湮沒在了歷史和時間的塵埃中(如曹雪芹蒜市口故居1999年被拆除、徐悲鴻故居1966年被拆除......還有諸多),而也只有一小部分由於“僥倖”因素(如重慶蔣介石行營),最終只能採取“保護性(維修性)復建”的“次優選擇”吧。這是文物保護的悲哀,也是社會發展官員短視的悲哀。

  所以,從對重慶蔣介石行營的“保護性復建”上,我們更應看到之前多少年以來一些城市對文物保護的漠視,以及多少年來在文物和文物保護上“欠帳纍纍”。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看不到長期以來在文物保護方面的“滯後性”思維,如果不能從法律或制度安排上有一個重大的轉變與突破,不排除仍然會有極大量“文物”可能連被“保護性恢復”的機會也得不到。

熱詞:

  • 拆除
  • 文物
  • 文物保護
  • 短板
  • 復建
  • 維修性
  • 滯後性
  • 次優選擇
  • 報廢
  • 徐悲鴻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