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結構性減稅為何不容拖延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8日 22: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財政部14日發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稅收總收入近9萬億,同比增長22.6%,稅收佔GDP比重超過19%。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倪紅日表示,從稅收收入的絕對量和增速上來看,確實增長較快。她認為應當進行結構性減稅,目前中國的稅制結構需要進行調整和不斷完善,在一些稅種上減稅,而涉及資源和環境等方面的稅種則需要適當增稅。(2月15日《新京報》)

  財稅收增長過快,遠高於GDP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長已經不是一年兩年。當然我們也看到,去年以來,個稅、增值稅、營業稅、資源稅改革都在進行,房産稅改革也有望鋪開。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稅制改革正在深化,結構性減稅逐漸提速。任何改革都是主動、被動結合的産物,壓力越大,改革的迫切性和動力也就越大。近年來,社會各界對結構性減稅的呼聲很高,在去年以來的個稅改革大討論中達到了定點。

  值得注意,個稅改革方案雖然沒有完全實現很多的期待,但最終有妥協地出臺,即已表明,民意對稅制改革的影響越來越大,公民稅負意識在覺醒。事實上,公眾之所以對稅改表現出如此之大的熱情,不僅僅是因為現代公民意識的增強,很大程度是現實所迫。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都明顯感覺到稅負過高,生活或經營成本增加,而生活質量和企業利潤在降低。持續的通脹壓力,原材料、物價走高,各种經營成本和困難的增加,對於整個中國社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于個體而言,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社會公共服務和福利水平較低,減稅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國家對公民生活成本的補貼;而企業,面對物資的上漲、出口的減速、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融資成本的加大,減稅同樣是必須之舉。也正是如此,個稅改革也好,增值稅、營業稅改革的提速也好,時機選擇上無不將財政改革、宏觀調控結合起來考慮。換句話説,提高增值稅、營業稅起徵點在一定程度減輕小微企業、個體戶負擔的同時,其實也是寄望于他們擴大規模,創造更多的效益,增加更多的就業……提高中國經濟的活力。

  如果將各項稅改政策展開來説,大致考慮都類似。就目前而言,稅改的步伐還不夠大,社會稅負成本還是太高。而且,去年以來企業出口受到影響明顯,內需提振又尚需時日。因此,全社會都期待進一步加速稅改。不得不説,現有的稅費壓力下,一個小微企業要發展是多麼的不易,一個中小企業要度過難關該有多難。大大小小的企業才是中國經濟的細胞,為他們減稅其實就是保增長。而財政部卻認為,去年企業效益較好等因素致使稅收平穩增長。顯然,這個説法和實際不符。

  任何對企業徵收的稅種,買單的其實都不是製造企業,也不是流通企業,而是消費者。如果想真正擴大內需,提振公民消費意願,提高公民生活質量,降低稅率、減免稅費不容拖延;同時規範各權力部門行為,減輕(微)企業的各種負擔。稅費當然只是宏觀調控的一方面,但既然財稅增長如此之快,那減稅顯然有操作的空間。這既讓公眾獲益,也實現了企業的良好發展,政府稅收其實也會同步增加。

熱詞:

  • 結構性減稅
  • 個稅改革
  • 稅種
  • 小微
  • 提振
  • 營業稅
  • 增速
  • 新京報
  • GDP
  • 財政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