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媒體評論:公車限行為何沒能博得掌聲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7日 17: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社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社2月8日報道,近日,發改委會同財政部等17部委共同制定了《“十二五”節能減排全民行動實施方案》。方案中表示,將加快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全國政府機構公務用車按牌號尾數每週少開一天,開展公務自行車試點。機關工作人員每月少開一天車,倡導“135”出行方案,即1公里以內步行,3公里以內騎自行車,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這件聽上去很不錯的事,不知為什麼沒能像想象的那樣博得一片掌聲。究其原因或許節點就在“倡導”二字上。有些東西必須是要靠強制才能奏效的,而不是僅僅靠一個號召和倡導就能做到的。倡導主要是號召性的,真正實施有一定難度。弄不好還可能産生兩個後果:一是這個車限行,其他車多跑,從使用結果上看是一樣的;二是部分單位如果限行後車輛不夠,可能會買新車,這樣還起到相反的效果。

  公車限行的初衷是為了節能減排、節約公費開支,為了緩解交通。政府率先垂范,將公務用車每週按尾號限行1天,是值得鼓勵的,我們甚至可以把這一做法當成為推動公車改革的契機。事實上,政府一直在探索公車改革,當然效果可圈可點。然而,此次倡導公務車按尾號限行顯然有失于形式。它讓我們想起了中央三令五申嚴禁公款吃喝、公款旅遊,但在實際生活中究竟效果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推行公車限行,首先遇到的是執行和監督的難題。如何辨識公車?公車限行誰來執行、誰來監督?公車限行,會不會又變成“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一些地方公車超配、公車私用的背景下,公車限行的舉措是否是當前的主要矛盾?不僅如此,北京許多家庭,為了應對尾號限行,會再購置一輛備用車。對於財力更不成問題的各級政府來説,公車限行如何避免演化為一場公車增購運動?公車改革目標如果脫離實際,或許只是徒具口號意義,只能是期待越大失落越大。

  整頓公車必須使用強硬手段,從監督和執行上入手,雙管齊下才能發揮積極的作用。比如首先改變官本位作風,培養政治道德和環保意識,倡導綠色出行,堅持朝少用公車的方向發展。第二,加強公車使用的監督,嚴格限購、嚴禁超編制、超規格採購公務用車,逐步實現公務車零增長。第三,公車限行還必須有配套的監督和懲戒方案,甚至建立領導問責機制等,這樣才能不讓公車改革淪為形式主義。

熱詞:

  • 公車改革
  • 倡導
  • 公車使用
  • 公車私用
  • 135
  • 減排
  • 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 公務車
  • 形式主義
  • 備用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