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強加壟斷條款才叫越權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6日 18: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最近,哈爾濱工商局啟動“叫停電信收費不合法規則”行動,高調叫板電信行業的計費方式。該局稱,單次按分計算,用戶若只説了10秒鐘,電信按60秒收費,就等於多收了50秒的錢,那50秒根本沒有接受它的服務,也沒有消耗它的資源,這顯然違背公共利益的。(2月13日-中廣網)

  電信部門這個利己規定,其實此前早已飽受爭議。許多用戶提出,我打一秒鐘,你只能按一秒鐘收費。如果按一分鐘收費,顯然違背了《民法》規定的民事活動等價有償、公平、誠實守信的基本原則,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如今,哈爾濱工商局以執法者的身份,挑戰電信部門按分鐘收費的規定,既有法律依據,也符合大多數消費者的心聲。

  工商質疑電信不合理收費,電信部門卻並不為然。《人民郵電報》撰文指出:以秒計費之所以沒有成為現實,是因為邏輯上沒有必要,在實踐中也會無謂加大社會成本。再説,絕大多數國家都沒有實行以秒計費,包括韓國、日本依然以3分鐘為一個計費單元。其言下之意是,既然有國際慣例,用戶通話不足一分鐘,就該一律按一分鐘來收費。這顯然是個歪理。難怪其不去反躬自問,反而怪責工商部門無權“叫停”電信收費,説其“叫停”行為屬於越權執法。

  電信指責工商越權執法,這是壟斷經營推行雙重標準,向工商和用戶倒打了一耙。前不久,內地眾多網民質疑電信的“假寬帶”,即網民使用的實際寬帶下載速率低於運營商提供的名義寬帶速率,超過半數用戶上網平均速度達不到標定速度。工信部部長苗圩坦言,據Topic統計,我國網速平均下行速率僅1.8Mbps,不足全球平均水平(5.6Mbps)的三分之一。在寬帶費用方面,全國固網寬帶用戶上網1M帶寬每月費用實際折合13.1美元,內地網民實際每月為1Mbps寬帶的支出是越南的3倍,美國的4倍,韓國的29倍,中國香港的469倍。對此,電信部門為何裝聾賣傻,不説何時與國際接軌,反而對此感到心安理得呢?

  強加壟斷條款才叫越權。電信不合理收費又一次遭到質疑後,電信部門搬出《電信條例》來搪塞。要知道,《電信條例》的制定並無消費者參與,電信資費標準未能公開成本,舉行價格聽證,廣泛聽取消費者和各界的意見。這種關門定價的做法是越權行為,無法體現公平公正。現在工商部門啟動“叫停電信收費不合法規則”行動,高調叫板電信行業的計費方式,這是為了打破電信壟斷,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工商叫板電信收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其依據。該法的法律層級高於《電信條例》,在目前尚無一部法律規定工商部門不能監管電信領域當中的消費問題時,消法規定的只要是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發生糾紛,工商部門就有職權進行監管,這種監管非但不是濫用職權或者越權,而是代表消費者行使監管職責。電信部門應該重視這種監管,及時舉行價格聽證,廣泛聽取消費者和各界意見,使電信收費趨於公平合理,不能繼續抱著壟斷的稻草不放,讓民眾感到失望。

  (來源:東方網)

熱詞:

  • 電信條例
  • 電信部門
  • 越權行為
  • 叫停
  • 人民郵電報
  •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 民法
  • 計費方式
  • 收費
  • 寬帶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