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工商局與電信局互掐 回應質疑不是比誰嗓門更大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6日 16: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按我國現行的電信資費標準,通話時長不足一分鐘,仍要支付一分鐘的費用。不少消費者曾質疑這一規定不合理,並呼籲對電信計費方式進行調整,但電信部門一直不為所動。日前,哈爾濱市工商局啟動“叫停電信收費不合法規則”行動,劍指電信業收費問題,引發輿論熱議。對此,《人民郵電報》撰文回應,稱哈爾濱市工商局的行為屬“越權執法”。

  電信資費應按分鐘收費還是按秒收費,看似是一樁雞毛蒜皮的小事,實則是一種明火執仗的亂收費行為。按照工信部去年公佈的數據,我國電話用戶總數已經突破12億大關,且呈持續增長態勢,這意味著,如果每個消費者多支出一筆“冤枉錢”,都將給電信部門創造鉅額收益——事實上,據全國政協委員卜仲寬的一份提案中援引的數據,早在1997年,全國電話用戶一年內因電信按分計費方式而多支出的話費就已高達266億元。

  可見,電信業長期存在的“霸王條款”,實質上已經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消費者多年呼籲未果的背景下,哈爾濱市工商局公開叫板電信業的不合理收費,有助於社會各界進一步探討電信資費改革問題,其行可嘉。

  哈爾濱市工商局挑戰電信業資費痼疾,是一場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權利之戰”,遺憾的是,被挑戰者仗著自身的壟斷地位,將這場爭論變成了一場“權力之爭”。只不過,當他們搬出《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這柄“尚方寶劍”,高呼工商部門無權監管電信業資費問題時,顯然沒有意識到,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資費糾紛也屬於工商監管的範疇;更何況,從法律層級來説,工商部門執法所依據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本身就高於《電信條例》。

  由此看來,哈爾濱市工商局的“叫板”,非但不屬於“越權執法”,反而是依法維權。而且,由這場質疑引發的社會大討論,向電信部門拋出了一個必須給出正面解釋的重要議題。全國十幾億消費者需要一個答案,但不是《人民郵電報》所給出的那種自説自話式的強詞狡辯。

  電信資費不合理的現象,不是哈爾濱一個地方所獨有,而是令全國消費者非議頗多的一個話題。估計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有更多法律界人士、專家學者、業內人士和其他地區的消費者參與進來,組成律師團、全國維權志願團,積極監督電信企業修改電話計費標準。身處輿論風暴中心的電信部門,要想平息這場爭議,就決不能擺出壟斷行業的架子,而是應該積極回應相關執法部門和消費者的核心關切。

  解決問題需要對症下藥,既然公眾對資費問題詬病頗多,電信部門就應該及時公開成本,而不是跟質疑者比誰的嗓門更大。客觀而言,電信資費改革事關國計民生,也關係到電信行業轉型升級,現有資費方式所遭遇的合理性危機,恰好為電信行業資費改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繼續通過“霸王條款”賺取不合理的短期利潤,還是以計費方式調整為突破口,切實推進行業改革,需要電信行業做出理性選擇。

熱詞:

  • 工商局
  • 電信業
  • 霸王條款
  • 人民郵電報
  • 電信部門
  • 電信行業
  • 電信條例
  • 越權執法
  •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