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人民財評:負利率扭曲社會財富分配值得關注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11日 16: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家統計局2月9日公佈的1月份宏觀經濟運行數據顯示,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5%,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0.5%,影響CPI同比上漲約3.29個百分點。食品價格仍然扮演著物價上漲的“主力軍”。從人均收入來看,我國中低收入人群依然是社會的主體,食品消費佔據居民消費支出的較大比例,食品價格的上漲對居民消費乃至整個宏觀經濟都會産生較大影響。控制物價漲幅是經濟增長需要認真面對的課題。

  同時,4.5%的物價漲幅高於我國目前3.5%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相關數據,從2010年2月CPI漲幅(2.7%)超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25%)以來,已經連續24個月CPI高於同期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説的實際利率為負。

  負利率長期化正在對我國的財富分配産生消極影響。通貨膨脹的財富分配效應被形象地稱為“富人從窮人兜裏拿錢”。在物價上漲過程中,普通工薪階層、退休人員以及農民工等中低收入人群,所受影響最為顯著。他們的投資能力弱,獲得財産性收入的機會較少。為了規避風險,很多人只能把積蓄存放在銀行裏,負利率的結果便是財富不斷縮水。

  另一方面,一些行業則從負利率中獲得更高收益。以銀行業為例,目前我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是3.5%,貸款利率是6.56%,利差約為3%。銀行還持有企業和居民的大量活期存款,支付的利率更低,因此許多信貸的實際利差超過3%。在實際利率為負的情況下,利差給銀行帶來的利潤,其中一部分就是居民儲蓄的收益轉移到了銀行。較大利差的産生源於我國的利率管制。推進利率市場化迫在眉睫。

  負利率還會對人們的投資理財行為産生不良導向。我國一些地方的民間高息借貸一度十分猖獗,被裹挾其中的不乏普通工薪階層。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我國實施了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和貨幣超發,使得負利率成為一種常態。辦實業的投資回報率不高,過剩的流動性就流向房地産市場、資本市場、大宗商品市場和高利貸市場。一些人不務實業,專注于投機炒作,催生和加劇了某些經濟領域的泡沫化。

  因此,以利率市場化為方向,讓資金價格“隨行就市”,結束長期負利率狀態,醞釀金融風險的地下高利貸市場也將逐漸消失,即使存在,對於相同客戶而言,其利率同官方利率也將趨於接近。

  放眼全球,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依然癡迷于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希望以此刺激經濟復蘇。但超寬鬆的貨幣政策猶如吸食毒品,滿足了一時的需要,卻為經濟長期可持續增長埋下隱患。發達經濟體的超寬鬆貨幣政策給中國的政策制定帶來諸多挑戰。

  目前,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多變,中國的金融改革步伐不會停滯。加速推進利率市場化,儘快消除長期負利率對社會財富分配的逆向調節,應該成為有關部門政策抉擇的重要考量。

熱詞:

  • 負利率
  • 財富分配效應
  • 社會財富
  • 利差
  • CPI
  • 食品價格
  • 定期存款利率
  • 主力軍
  • 中低收入人群
  • 利率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