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給農民工換稱謂不如給國民待遇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9日 11: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張西流

  近日有人大代表提出“統一非深戶籍勞動者稱謂的建議”。其認為 “來深建設者”的稱謂目前使用並不廣泛,還沒有成為可以替代“農民工”、“勞務工”、“外來工”三者的正式用名。建議使用“援建者”這一稱謂,將其成為一個專用名詞使用,而不是作為支援深圳建設者的簡稱,以體現沒有歧視、體現尊重。

  時下,一些城市熱衷於給農民工換稱謂,以示對農民工的尊重。殊不知,對農民工的尊重,體現在他們在城市是否享受到了公正的待遇,而不在是否換了馬甲;更何況,即便是換上再多再光鮮的馬甲,他們還是有別於市民的農民工。事實上,“農民工”、“勞務工”、“外來工”等稱謂,還承認外來人員是一名“工作者”,還可以享受城市的各種待遇;如果給農民工換上了“援建者”的馬甲,表明他們僅是城市的援建者,無法融入城市,一旦城市不需要了,就要即刻卷鋪蓋走人。

  曾幾何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將中國經濟從冬眠狀態中喚醒;市場經濟的大潮,衝破了陳舊落後的工業生産模式,也沖刷掉了罩在工人頭上的光環。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當工人已不再是城鎮居民的“專利”。當城市建設和工業經濟陷入了“用工荒”困頓的關鍵時刻,農村富餘勞動力潮水般地涌向城市的各個行業,成為生産一線的工人。

  農民工背井離鄉,撇下老小,隻身來到陌生的城市,雖文化程度不高,但純樸、善良而又勤勞。他們滲透到城市經濟的每一個環節,佇立在工業産品生産的最前沿,扛起了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大梁。因此,他們不單是“援建者”,他們已經成為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群體,成為城市大家庭新的成員,成為推進城市進步和發展的新生力量。他們是名副其實的工人,理應受到城市的尊重和市民的關愛。

  然而,在一些城市,農民工還是“農民”的代名詞,未能真正被城市接納和尊重,他們非但未能真正融入城市,甚至在城市還沒有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由此可見, 農民工所代表的城鄉隔離、社會保障不公和歧視性待遇等一系列問題,在某些城市還依然存在。因此,給農民工換馬甲,不如給他們應有的國民待遇。

  針對農民工而言,享受到國民待遇,就是要打破戶籍壁壘,因此,城市要反哺農村,接納農民工,主動創造條件,採取措施,讓每個農民工都能夠平等地享有城市發展所帶來的社會福利,從制度上給他們以心理認同和歸宿。

熱詞:

  • 農民工
  • 外來工
  • 勞務工
  • 國民待遇
  • 援建者
  • 位置
  • 工作者
  • 專利
  • 農民
  • 農村富餘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