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重慶返鄉就業人數超過外出打工者 成招聘會主角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9日 06: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很早就想回來打工了,畢竟離家近些,可以照顧家裏老人。”拿著重慶市江津區就業局散發的回渝就業宣傳冊和招工信息,46歲的王學榮興奮之餘又有些擔心:“只不過這上面很多廠礦都要求45歲以下,我年齡超了1歲。但是畢竟我們在廣東的電子廠幹了好多年,經驗豐富,是不是可以稍微放寬點呢?”

  曾經,重慶作為內陸經濟欠發達地區,外出打工是很多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不二選擇,有關政府部門也把組織勞動力外出務工作為自己工作的重要內容。但近來,重慶市政府有關部門卻頻頻打出“親情牌”挽留外出務工人員,在家門口打工也已經成了越來越多的重慶人的選擇。

  據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最新統計,2011年,重慶到外省務工人員從2010年的450萬人降至398萬人,在重慶就業的人數首次超過外出打工人數。

  返鄉人員成了節後招聘會主角

  在廣東務工多年的王學榮年前和丈夫一起返鄉過年,她的家在重慶市江津區雙福新區高滸村。乘火車到了重慶火車北站,再轉公共汽車,走成渝高速公路,在雙福口下道的時候,可以看到一塊巨大的廣告牌:“回渝就業好,照顧老和小”。

  王學榮説,這句話説到了她的心坎上。在外打工辛苦倒還無所謂,關鍵是照顧不了家中老小。年齡越大,想回家的願望也就越發迫切。她和丈夫一起在外打工多年,丈夫在建築工地打工,她在電子廠幹活兒,早些年擔心的是家裏年幼的女兒。現在女兒大了,但父母又上了年紀,萬一有個什麼病痛,根本照顧不了。“我早就想回來,哪怕工資低一點都想回來。”

  這塊打動外出務工人員的廣告牌是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製作的。這種廣告牌一共有20多塊,矗立在機場高速、成渝高速等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主幹道上。

  類似的宣傳標語在重慶市隨處可見。在北部新區人和街道辦事處的路口和街道兩側,紅底白字的宣傳標語分外醒目:“就業就在家門口,幸福就在你身邊。”在沙坪壩區人力資源市場的大門口,一條條橫幅也向外出務工者發出了陣陣召喚:“家鄉就業道路寬,工作家庭雙兼顧。”“就近就地就業,少了父母牽掛,多了家庭親情。”

  想回家的豈止是王學榮,就拿她生活的高滸村來説,全村總人口4965人,外出務工的有421人,2011年年底有342人返回家鄉。據調查,其中有238人表示想要留在家鄉務工。

  2月2日下午,在高滸村一個農家院壩裏,一場別開生面的院壩招工會正在舉行。儘管天氣寒冷,天空中還飄灑著綿綿細雨,仍然有30多名返鄉人員趕來參加由江津區就業局召集的這次會議。而這已經是江津區就業局自年前以來為返鄉人員舉辦的第32次“院壩招工會”了。

  “既然在外頭幹得還可以,為啥子還是想回來呢?”就業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問。

  “畢竟離家太遠了,一年才回來一回兒,萬一老婆搬家了咋辦?”一個30多歲男子的回答引發哄堂大笑。

  42歲的尹澤海和19歲的兒子也坐在諮詢人群中。尹澤海外出務工四五年了,以前在南京等地,去年帶著職高畢業的兒子去了瀋陽。“那裏太冷了,在外面幹活兒凍手凍腳,受不了。”有木工和電工手藝的尹澤海雖然一個月可以掙3000多元,但適應不了當地的氣候。“以前是因為孩子小,想出去多掙點錢,現在回來發現我們這裡發展得也很快,就想在家附近找點事做。”

  在重慶市主城區的多個人才市場,返鄉人員也成了春節後招聘會的主角。據沙坪壩區人力資源市場負責人鄭思珂介紹,沙坪壩區人力資源市場從初四就敞開了大門,前來求職的人絡繹不絕,其中返鄉農民工佔了60%以上。為了給返鄉人員提供最大的方便,平時只在週二和週五才有現場招聘會的沙坪壩區人力資源市場從初四以後天天開放。市場還專門開闢了農民工窗口,即便求職者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也沒有關係,只要拿出自己的身份證,就有工作人員為求職者填寫個人求職信息。市場還為求職者提供視頻面試室,讓招聘企業可以通過視頻對求職者進行初次面試。此外,求職者只要撥打24個小時開通的求職熱線,市場承諾在48個小時內為求職者推薦工作。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政策研究處副處長張德祥認為:“外出務工人員的回流,是政府因勢利導的過程,也是農民工理性回歸的結果。”

  他們為什麼回來

  “我們把到上海、廣州去打工的叫務工,到重慶打工的叫就業。”重慶市就業局副局長周澤説。外出務工的弊病顯而易見: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兩地分居、春運期間的交通擁堵等。

  2011年,重慶市用工市場出現拐點,到外省市務工人員人數降至398萬人,在重慶就業人數達489萬人。

  “之所以在去年出現拐點,和公租房、戶籍改革也有很大關係。”周澤説。截至去年年底,租金低、配套好的公租房已惠及30萬人,其中農民工租住數量接近40%。重慶從2010年8月1日開始戶籍改革,截至去年年底,已經有322萬名農民由農村戶口轉為城市居民戶口。重慶籍農村居民農轉城的政策非常寬鬆,即便沒有購房,只要務工經商3年或5年以上,有合法穩定住所,就可以成為重慶市31個區縣或主城區居民。“農民工在外務工往往沒有歸宿感,而這些政策,可以讓他在城市生根發芽,你讓他選擇,他會怎麼選?”

  “當然,如果經濟不發展,就是我們想叫他們回來就業也不可能。以前出去就是因為沒有崗位,土地又少,只好出去。”周澤説。“這並不是政府想讓他們怎麼樣就怎麼樣,而是經濟發展和條件改善綜合作用的結果。”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政策研究處處長李為民用“供需兩旺”這個詞來形容重慶目前的用工狀況。“重慶自身的人力資源比較豐富,産業的快速發展和用工環境的改善,吸引了大量外出務工人員回流,重慶已成為吸納周邊省市勞動力的洼地。”

  據統計,重慶市2011年新增崗位55萬個。2012年1月全市勞動力市場總體需求6.78萬人,供給人數6.63萬,崗位數量略大於求職者的數量。

  崗位數量的增長和包括富士康、惠普、宏碁在內的一批大型企業從沿海遷移至內地不無關係,其中對人力資源成本的考量,又成為很多企業作出如此決定的重要因素。

  周澤的QQ郵箱裏至今保存著一封電子郵件,是一個國際品牌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給老闆寫的報告。這位人力資源總監從員工的基本工資、績效獎金、加班費、伙食津貼、夜班津貼、社保費用、招募成本、勞保費用等方面分析,最後得出結論:同一個員工在重慶的費用與在上海的費用相比是1比1.6的比例。儘管該公司已經在重慶開辦新廠,但這位人力資源總監建議將公司從上海整體搬遷至重慶。

  在多個人力資源市場都有富士康的招聘席位,甚至有人力資源公司打出“富士康招聘普工5000名”的招聘廣告。但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其實富士康已經基本招滿了人,只不過因為它的需求量大,所以常年都在招聘。富士康的底薪已經從剛到重慶時的950元漲到現在的1550元,帶動了同類企業的薪資上漲。

  由於沿海城市出現用工荒現象,甚至有企業在重慶招聘了員工後,以實習為名,將員工派遣到沿海的工廠去頂崗工作3個月。“名為實習,其實是因為沿海那邊缺人。”周澤説,“對年輕員工來説,公司報銷差旅費,他們也願意去外面看看。”

  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農村勞務開發管理處處長唐繼邦認為:“目前,東部沿海地區出現了招工難,重慶可能在某些工種上也存在招工難,但和沿海地區有很大不同。重慶這幾年的情況就像沿海的前些年,但不同的是重慶自身的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對外來務工人員的依賴沒有那麼高。”

  2月3日上午,接到沙坪壩區人力資源市場的通知,重慶市沙坪壩區土灣辦事處社保所所長楊燮虹帶了40余名求職者去參加招聘會,其中10多個是返鄉人員。楊燮虹認為,如今在家門口只要想找事做,應該説都能找到,但是企業招不到人是因為真正的技工少,求職者説找工作難是因為對工資期望值太高,是需求産生了錯位。

  農民工吸引老闆來創業

  2007年,四川大學畢業後即去了深圳打工的朱興德回到家鄉重慶江津區創辦新公司。如今他的重慶科本科技有限公司有員工120多人,其中農民工有70多人。

  朱興德在深圳也有公司,但他坦言,之所以會回來,家鄉情結固然有,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對企業的招商優惠政策。政府給企業的土地很優惠,在企業有了訂單而廠房還沒蓋好的時候,甚至幫他們找廠房生産。而且政府出錢培訓技工,勞動局貼息貸款,企業每用一個農民工,就可以得到5萬元貸款。此外,沿海的同類企業産品大多出口國外,金融危機後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有很多企業都放了幾個月假,而重慶的公司每天工人都在加班加點地幹。

  對朱興德來説,貸款並不是他要招聘返鄉民工的目的,而是企業發展的需要。“因為我們這個行業,在沿海的比較多,在內地比較少。所以熟練的技工不好找。”公司至今還有20多人的用工缺口,年前聽到有相關工作經驗的農民工返鄉,朱興德甚至會打聽清楚後,親自上門去做工作。

  1990年即去了深圳打工的杜勁松如今是重慶科本科技公司的技術“元老”,月收入8000多元。杜勁松不僅自己回來了,還把手下的人基本上都帶回來了。“公司的待遇和深圳那邊差不多,包吃住,公寓裏配備了熱水器和空調。我剛去深圳的時候,三四年才能回一次家,現在平時的假期都可以回家。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比去深圳打工好。”

  創業者吸納了打工者就業,打工者又吸引了老闆來創業。唐繼邦告訴記者,年前他在開縣參觀了一家叫新泰的電子廠。原本是一家在東莞生産音頻線的企業,現在在開縣開辦了新廠。因為開縣人比較抱團,外出打工在一起,回來也一起回來,他們想回家就業,就動員老闆回家鄉創業。通過農民工招商引資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

  溫濟國原來也是打工者,2010年年底,回家過年的時候,決定不再走了。打工10多年以後,他第一次做了老闆。如今,這家叫猛火灶的微型企業在江津區的一條公路旁邊租了4間門面,雇用了十八九個師傅加班加點地生産廚具。

  現在他生意紅火,而生産場地太小。溫濟國打算賺點錢後,再貸點款,徵塊地蓋個廠房,“現在這4間門市也不會丟,做展示用。”

  周澤告訴記者,去年重慶市新創辦的微型企業有5萬多戶,其中18700多人是回鄉創業的農民工,還有17萬名返鄉農民工申請小額擔保貸款。很多區縣都打造了農民工創業園,為農民工創業提供基地,創造條件,相比他們在外地創業,更容易成功。“如果每個創業者帶動5個人就業,想想看,是什麼概念?”

  參加了2月2日的院壩招工會後,42歲的尹澤海決定留在家鄉找工作。但是19歲的兒子還是想去杭州打工,他想趁著年輕到處多走走看看。

  沙坪壩區土灣辦事處社保所所長楊燮虹認為,重慶的薪資水平與沿海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所以他的幾個侄子高職畢業以後都去了沿海打工。但是對一些中年打工者來説,上有老下有小,綜合起來看,能夠在家門口打工、創業就更有吸引力了。

  不過,當初的朱興德不也是趁著年輕到外面闖世界,之後又回到家鄉開創了自己的新天地嗎?也許,當這些小夥子再回到自己的家鄉時,又是一批新的創業者了。

  本報重慶2月8日電

熱詞:

  • 江津區
  • 外出務工人員
  • 留守兒童
  • 就業人數
  • 招聘企業
  • 返鄉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