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團場裏的人家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4日 19: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天山網原創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團場這裡的人家都是五湖四海來的,各地都有自己的鄉音,他(她)們雖然口音不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人的鄉音具有綠洲、戈壁的特點。這裡有五十年代從部隊轉業的官兵,有六十年代來自上海的支邊青年;有的在天山腳下誕生,有的在東海之濱渡過童年;有的祖籍在江蘇;有的老家在河南。人們在一起談笑那可是“百話齊放”,難怪有人詼諧地説團場人的口音“南腔北調集”。

  他(她)們雖然南腔北調,但他(她)們把邊疆茫茫戈壁荒原變成綠洲的信念是一致的。他們的精神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鬥、開拓進取;他們的職能是生産隊、戰鬥隊、工作隊、宣傳隊;他們是履行屯墾戍邊特殊使命的基礎和主要載體,兵團職工不等同於地方農民;他們的作用是推動改革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建設大軍;增進民族團結、確保社會穩定的中流砥柱;鞏固西北邊防、維護祖國統一的銅墻鐵壁。

  歲月隨著流水而去,第一代軍墾人大部分已故去,又回歸到戈壁灘裏組成的特殊連隊裏。第二、三代也如同平靜的湖水被風雨吹打得漣漪般皺紋慢慢老去,而他們泉水般綿長而堅韌的守望,成為這片土地上最真情的風景,更是遠方親人心間最溫馨的牽掛。

  因為“兵”的緣故,簡潔、整齊。軍營式的庭院裏多了許多溫潤綿長的氛圍。因為軍墾人的潤澤,戈壁荒原長成綠洲。一個個團場有了充沛鮮活的靈氣。隨便走進一個團場人家庭院,就可以看見茂盛的花木、奇崛的盆栽,當然還有平和的笑臉,親切的眼神。特別令人羨慕的是,那些普通庭院的綠蔭下,總會有自己種的蔬菜瓜果。

  艱辛開拓的歷練,天山雪水的滋潤,使團場人不僅見多識廣,而且更加懂得包容和吸收,因而成就了一批批技高藝精、名聲遠播的科技文學大師,並不斷延續和豐富著“兵團人”的內涵。然而,從團場走到國家頂尖級的博學大師袁隆平、陸天明、王蒙、易中天等等,一直把自己看成團場人,並堅守一個戰士的諾言,用回家的行動報答養育之恩、守望之情。

  近60年來對於那些在團場歷經千辛萬苦走向人生輝煌的赤子,又有什麼能夠比回報親人、造福團場更自豪呢?

  如今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確立了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實現團場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具體戰略選擇,規劃了團場“十二五”發展的宏偉藍圖。團場在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科技進步為動力,以“三化”建設為路徑,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正確處理好“三大關係”,發揮“三大作用”,實現“屯墾戍邊向建城戍邊”轉變;“農業生産向工商經濟”轉變;“青年優勢向人才優勢”轉變;“國家支持向招商引資”轉變;“兵地爭利向兵地共贏”轉變。團場人共同營造了一個從住地窩子、葦把子窯洞、土窯洞、土坯房、紅磚房、樓房,實現住房六級跳;從一無所有到石河子市、圖木舒克市、北屯市等都市興起。完成了獨特而悲壯豪邁的綠洲情境,成為一個讓人流連不已、回味不盡的所在。

熱詞:

  • 團場
  • 三大關係
  • 兵團人
  • 易中天
  • 文學大師
  • 維護祖國統一
  • 北屯
  • 西北邊防
  • 農業生産
  • 蔬菜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