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與時俱進的年畫文化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9日 12: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漳州年畫《四海龍王》。資料圖片

  過新年,人們除了貼春聯、剪窗花外,還喜愛在客廳裏、臥室中挂貼年畫。一張張新年畫給家家戶戶平添了歡樂的節日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歷史上,民間對年畫有著多種稱呼:宋朝叫“紙畫”,明朝叫“畫貼”,清朝叫“畫片”,直到清朝道光年間,文人李光庭在文章中寫道:“掃舍之後,便貼年畫,稚子之戲耳。”年畫才由此定名。

  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據説,門神一詞始於兩漢時期。《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到了唐代,相傳有一次唐太宗生病,夢裏一直聽到鬼叫,不能入睡,十分痛苦。大將秦叔寶和尉遲恭聞知後全副披掛,手執兵器,守衛門旁。這一夜唐太宗再沒有夢見鬼,病也好了。唐太宗既想長期平安無事,又不願讓兩位大將夜夜辛勞守衛,於是就命令畫工畫了他倆的像,貼到官門上,稱作“門神”。以後人們就仿傚這種做法,紛紛把“門神”貼在門上,以除鬼災。

  後來,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節貼春聯,年畫也受其影響而盛行開來,全國出現了年畫的三個重要産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我國年畫的三大流派。我國收藏的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清代嘉慶年間,年畫的風格漸趨活潑,畫面熱鬧,色彩豐富,背景也各式各樣。值得一提的是太平天國時期的年畫。太平天國信奉拜上帝教,反對個人崇拜,提倡人人平等。所以,太平天國時期的年畫,內容包括花鳥魚蟲、走獸風景,惟獨沒有人物。楊柳青年畫題材的一大種類便是娃娃。這些娃娃體態豐腴、活潑可愛。他們或手持蓮花,或懷抱鯉魚,都象徵吉祥美好,惹人喜愛。

  關於新年畫,要從上世紀40年代談起。1940年春節前後,“魯藝木刻工作團”希望採用民間傳統的年畫形式,來表現解放區的新面貌。春節前,胡一川、羅工柳、楊筠、彥涵開始了年畫創作,並請了民間年畫工人趙思恭師傅,在農曆臘月二十三日印製出來。胡一川和楊筠當天就背著年畫到西營鎮擺攤叫賣,結果大受歡迎。這一藝術形式漸漸在解放區推廣開來,並基本上奠基了新年畫的特色,反映了人民群眾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從事生産勞動、合作化運動、擁軍愛民運動等新面貌。

  隨著時代的發展,年畫也有了新的改進。新的一年是龍年,色彩絢麗、形象生動的龍年年畫,在眾多年畫中尤其奪目,鯉魚跳龍門、雙龍奪珠年畫門貼、小龍人立體年畫、卡通龍年畫等龍元素年畫最受歡迎。傳統的平板年畫已難覓蹤跡,立體造型、浮雕效果的龍形年畫越來越受市民歡迎。

  所以,古老的年畫折射出了一種心境,也折射出了時代的變遷。

熱詞:

  • 鬱壘
  • 門神
  • 荊楚歲時記
  • 四海龍王
  • 畫片
  • 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
  • 拜上帝教
  • 貼春聯
  • 太平天國時期
  • 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