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評論員:股市需徹底改革不對稱風險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3日 2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finance.chinanews.com 【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1股市經歷了嚴寒,2012開年,寒流仍未退去。新年伊始,首批新股上市即遭遇集體大幅破發。而2011年上市新股282家,其中27%首日破發,到年底已有三分之二的新股低於發行價。也就是説,這三分之二的新股上市,帶給二級市場市值只有負貢獻,當然,這並不排除這些股票上市仍然為公司原始股份持有人帶來爆髮式財富增長,只是,股票實現了一部分人的財富夢的同時,也套住了二級市場投資者。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不僅沒有分享到增長的成果,反而被套牢,成為這些財富神話的買單者。

  那麼再來看看券商的業績單吧,滬深股市18家上市券商2011年內市值蒸發2824億元;上證綜指全年下跌21.68%,券商板塊超過大盤下跌26.41%;2011年前三季度,17家上市券商凈利潤平均同比下滑41.64%。但券商仍然是可以過日子的,因為他們還有一級市場,有保薦上市的利潤。發行市場雖不見減速,首發、再融資共計905家,但隨著監管政策的不斷完善,市盈率呈下降趨勢,券商投行承銷規模和保薦承銷收入隨之縮水。Wind數據顯示,2011年78家券商投行共賺得保薦承銷收入147.86億元,雖然較2010年減少了35.29億元,但顯然還是大大有的賺的。

  這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前一時期,一方面券商投行依然炙手可熱,等待上市的企業多如牛毛,一級市場前的投行保薦人等滿面紅光;另一方面,二級市場慘澹經營,投資者多數一臉菜色,一虧再虧。這樣的不均衡絕不是一個可以長久持續的狀態。如果二級市場持續低迷,就一定會形成惡性循環,使得更多的資金流向一級市場,最後“破發”。

  本來,資本市場應該是一個分散風險的市場,高風險對應高收益,低風險對應低收益,沒風險就沒有收益,二級市場如此,一級市場亦然。只有承擔高風險的人才能獲得高收益,而風險厭惡程度高的投資者就去拿那些低風險的穩定低收益。但是滬深股市這些年來,並沒有真正形成這種風險收益匹配的公平機制,反而,制度的缺陷導致了一部分掌握資源的人低風險地享受了高收益,而這種盈利模式讓其他掌握資源和信息的人趨之若鶩。另一部分沒有資源和信息的人,也就是一般大眾投資者單方面地承受了高風險、高虧損,實際上是形成了前一部分人對後一部分人的資本掠奪,發行市場的造富運動是以二級市場的屍橫遍地為階梯的。

  去年A股跌幅“熊冠全球”的同時,A股的融資規模卻冠頂全球。融資規模達2861億元,創下僅次於2010年與2007年的歷史第三高。這樣的發展不僅僅是不均衡的,更是畸形的。

  只有大規模上市,而沒有退市機制的股市,是風險不對稱的股市;沒有合理的新股定價機制的股市,是風險不對稱的股市;沒有二級市場利益,只有一級市場造富的股市,不是一個公平的股市。

  但是,不保護股市的生態平衡,終究會使這個市場失血。當融資功能受到威脅,改革還是要深化下去。但矯罔則需過正,目前要把政策重心切實地移到股市的二級市場復蘇上來,需要對二級市場更多保護性傾斜的政策投放,同時,改革發行市場,建立退出機制,建設一種平衡的風險機制,讓二級市場形成有利潤預期,才可能恢復自我造血的功能。

  □白嶺(財經評論員)

熱詞:

  • 二級市場
  • 破發
  • 券商板塊
  • 風險收益
  • 上證綜指
  • 風險機制
  • 一級市場
  • 投資者
  • 新股定價
  • 退市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