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米貴谷賤”折射農民話語權的缺失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9日 09: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農民日報-中國農業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據媒體報道,著名的黑龍江五常大米2011年迎來好年景,大米不僅質量好,價格也是節節攀升,最貴的抗氧化有機米一斤甚至賣到了199元。但是,與大米高企的售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稻農的有機稻收購價格並不高──“天價”大米的每斤收購價連2元都不到。人們不禁要問,同樣是大米生産鏈條上的主體,為什麼稻農與加工企業的獲利差距如此之大?

  事實上,這種“米貴谷賤”價格倒挂的畸形現象背後,是企業強勢與稻農弱勢兩種截然不同的話語權在市場交易中的真實折射。也就是説,面對利潤“蛋糕”,誰分的多,誰分的少,其中凸顯的是話語權的差異。

  稻農為何在交易市場的博弈中沒有話語權?據了解,原來絕大多數的五常大米都是靠“訂單農業”生産出來的,而下發訂單的加工公司從總體上壟斷了從稻種到加工米的整條産業鏈,憑藉其居高臨下的獨特地位,單方面解釋訂單,聯手向稻農施壓,盡可能擠壓農民的獲利空間,以擴充自己的利潤。顯然,面對加工企業的“大山”之重,農戶雖然數量多,卻各自為戰,無法信息共享,難以形成有機聯絡,因而在價格談判中處於難以對等談判的弱勢地位。倘若政府鼓勵和推動農民依法成立合作社等組織,保障農民參與大米的議價權,或許稻農便可因此而多分得一杯羹。

  再退一步講,在現行的市場體制中,小農經濟不完善,不成規模,固然導致了農民的議價弱勢。但是,價格差距如此之大,或許就不僅僅是一句“小農經濟模式存在缺陷”就能解釋的。加工企業在收購價上的操控可謂無所顧忌,鑽的是政府管理缺位的空子。倘若地方政府能在加強管理,規範市場方面下大力氣,那麼,加工企業恐怕就不會這般有恃無恐。倘若地方政府能強化産業引導,促使大米的産、供、銷形成良性競爭、有序循環,再對加工企業的“霸王條款”予以制度性約束,大米産業鏈的各環節利潤分配有望逐步趨向合理。“谷賤傷農”會挫傷農民生産的積極性,不利於我國糧食生産的安全穩定。而要改變這一現狀,最重要的是要使農戶真正成為農産品交易市場的主體,在與其他利益者的博弈中居於平等地位。

熱詞:

  • 大米
  • 農民參與
  • 加工企業
  • 話語權
  • 天價
  • 蛋糕
  • 大山
  • 米貴谷賤
  • 訂單農業
  • 霸王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