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成就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這是我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對祖國的摯愛之言。他衝破重重阻撓,回到祖國懷抱的故事感動了幾代人。如今,為了紀念錢學森而修建的錢學森圖書館就坐落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內。
元旦臨近,上海交通大學的師生們齊聚錢學森圖書館,用一場洋溢著青春和熱情的快閃,演繹了一曲《我和我的祖國》,以此表達愛國之情。
此次上海交通大學的快閃活動,拍攝的場地就設在錢學森圖書館,這個佔地9300平方米的圖書館,也是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圖書館裏收藏了錢老大量的書信、科研手稿等實物,甚至還包括了我國“兩彈結合”發射試驗使用的導彈實體,讓每一個參觀者都能直觀地感受到錢老對祖國航天事業的耕耘和奉獻。來這裡參觀,也是上海交大新生入學的第一課。
上海交通大學快閃活動導演 張亞光:在這個樣一個地方,我們回想老一代科學家在那麼艱苦的情況下,能夠研發高精尖的科學技術,非常不容易。這樣用音樂和實景能夠營造的那種震撼的感覺,我相信會不一樣。
上海交大《我和我的祖國》快閃活動參與者超過200名,除了在校大學生作為主力擔當之外,兩位老教授的現場演奏也頗具創意。他們是改革開放後第一對留學美國、並雙雙取得博士學位後歸國的劉西拉和陳陳夫婦。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教授 劉西拉:《我和我的祖國》在我們那時候,好多年以前,我們也唱。這裡面很多東西啊是需要用歌曲把它溝通起來,如果我們不同年代的人都有這樣一個共同的心聲的話,我可以告訴你,這個我們就覺得我們這一代人年紀大了,這是七八十歲的人會感到非常欣慰,非常放心。
劉西拉教授和陳陳教授如今都已經年逾八十,依然堅守在教學一線。劉老説,他們是伴隨著中國的發展而成長的一代,為祖國奉獻自己的一生是他們這一代人最美好的志願,而如今他們仍然在身體力行傳承著這份責任。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教授 劉西拉:我們是代表著一代人,是在黨的培養下,從貧困落後情況一步步走來。我們要唱出這一代人的精神。愛國是什麼?愛國對我們來講,就是中國人基因。
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機械工程錢學森班 孫欣鈺:我覺得我們不是簡簡單單地説出愛國,而更重要的是要把我們的精神、我們的動力去投入到國家所需要的事情上去。我們去聆聽時代的召喚,去看看這個時代究竟需要我們去做什麼。我們必須要有一個長遠偉大的目標去將自己的命運和國家時代的命運結合起來。(央視記者 馬力 上海交通大學通訊員 鄒佳雯 謝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