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經]變臉的土豆賺得多(2009.10.23)

2010年02月24日 15:10  往期《經濟視野》文稿 我要評論

  

 

>>返回 致富經 首頁

>>本期節目視頻 

>>更多節目

九月底,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的天氣已經轉涼,玉米的秋收已經結束。田地裏除了枯黃的葉子和雜草之外,很難再看到還有什麼東西。可是,從各地趕來的貨車卻不斷圍攏到了這裡,還競相出拋出高價,非要搶著收購地裏東西。車多地少,為了得到所有權,有的車主甚至相互爭執了起來。

現場:哎呦,你們倆別打架,拉開,拉開,別打。拉開,拉開,別打。真是我受不起這個氣,真是。硬是要把我的貨搶了,別的地裏有貨,就硬是要把我的貨搶了,就是不成。別説了,別説了。協調協調不久得了。我們昨天晚上就來了,在旅館住了一夜。哦,我們都車都走出一站地來了,他非要頂著牛不讓過來。

外來的客商爭執的不可開交,迫不得已,種植戶早早的就插上了已訂購的牌子,可即使這樣,仍然不起作用,前來排隊的大車有增無減。究竟這看似荒涼的地裏有什麼寶貝,會招來這麼多的人在這個時候趕來圍場。

馬鈴薯經銷商趙大明:你看他這土豆都這麼粗這麼長,大。這個土豆皮還薄,和咱們家正常種出來的土豆皮還不一樣。它皮嫩,咱家種出來的皮厚,老,長的還小還黑。

原來這些經銷商都是奔著一種長相與眾不同的馬鈴薯而來,這種馬鈴薯為何會如此搶手,那還要從這片地的主人,王福合説起。如今,他自己不但擁有萬畝馬鈴薯基地,年收益超過千萬,而且還讓當地馬鈴薯産業發生了一場巨變。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地處河北最北部,由於鄰近內蒙渾善達克沙漠,土地沙化,是馬鈴薯生長的絕佳環境。但是因為信息閉塞,幾十年來始終是自産自銷。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龍頭山鄉龍頭山村村委會主任康玉琢:過去就是小崽子喂豬,大的人吃。也沒人給引進銷路,老百姓説難聽的話,真是上炕認這雙鞋,下地認灶王爺,他都不知道往哪有銷路,也不知道找誰去。

直到洋快餐進入中國大陸的市場,馬鈴薯作為薯條不可缺少的原料,快餐廳力求在中國直接找到貨源。幾次考察後,他們看中了圍場獨特的地理氣候,與當地農業局洽談,希望在這裡建立生産基地。可是國內原有的品種卻很難符合加工薯條的要求。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