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致富經 首頁
>>本期節目視頻
>>更多節目
九月底,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的天氣已經轉涼,玉米的秋收已經結束。田地裏除了枯黃的葉子和雜草之外,很難再看到還有什麼東西。可是,從各地趕來的貨車卻不斷圍攏到了這裡,還競相出拋出高價,非要搶着收購地裏東西。車多地少,為了得到所有權,有的車主甚至相互爭執了起來。
現場:哎呦,你們倆別打架,拉開,拉開,別打。拉開,拉開,別打。真是我受不起這個氣,真是。硬是要把我的貨搶了,別的地裏有貨,就硬是要把我的貨搶了,就是不成。別説了,別説了。協調協調不久得了。我們昨天晚上就來了,在旅館住了一夜。哦,我們都車都走出一站地來了,他非要頂着牛不讓過來。
外來的客商爭執的不可開交,迫不得已,種植戶早早的就插上了已訂購的牌子,可即使這樣,仍然不起作用,前來排隊的大車有增無減。究竟這看似荒涼的地裏有什麼寶貝,會招來這麼多的人在這個時候趕來圍場。
馬鈴薯經銷商趙大明:你看他這土豆都這麼粗這麼長,大。這個土豆皮還薄,和咱們家正常種出來的土豆皮還不一樣。它皮嫩,咱家種出來的皮厚,老,長的還小還黑。
原來這些經銷商都是奔着一種長相與眾不同的馬鈴薯而來,這種馬鈴薯為何會如此搶手,那還要從這片地的主人,王福合説起。如今,他自己不但擁有萬畝馬鈴薯基地,年收益超過千萬,而且還讓當地馬鈴薯産業發生了一場巨變。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地處河北最北部,由於鄰近內蒙渾善達克沙漠,土地沙化,是馬鈴薯生長的絕佳環境。但是因為信息閉塞,幾十年來始終是自産自銷。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龍頭山鄉龍頭山村村委會主任康玉琢:過去就是小崽子喂豬,大的人吃。也沒人給引進銷路,老百姓説難聽的話,真是上炕認這雙鞋,下地認灶王爺,他都不知道往哪有銷路,也不知道找誰去。
直到洋快餐進入中國大陸的市場,馬鈴薯作為薯條不可缺少的原料,快餐廳力求在中國直接找到貨源。幾次考察後,他們看中了圍場獨特的地理氣候,與當地農業局洽談,希望在這裡建立生産基地。可是國內原有的品種卻很難符合加工薯條的要求。
圍場農業局原副局長王福合:其他品種不是內在質量不行,就是外形不行。你像克新一號是圓的,個也不是很大,這樣加工薯條第一長度不夠,第二廢料太多。你加工薯條邊角一去,它出成率就很低。
當時農業局的副局長王福合作為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一直就希望為圍場馬鈴薯找到銷路,如今擺在眼前就是最好的機會。於是他專程從美國引進了一個新品種,它長長的外形和原來傳統的馬鈴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王福合:夏波蒂是長的,去皮以後,芽眼又淺,出條率非常高,這是從外觀質量,從內在質量,夏波蒂的固有物質在21%左右,19%到21%,這個正好適合油炸薯條的要求。
王福合經過兩年多的種植實驗,夏波蒂在圍場不但適應了氣候環境,還有了較高的産量。本以為向農戶推廣是水到渠成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可他怎麼也沒想到,種植戶卻都另有盤算,誰也不肯接受。
龍頭山村村民原鳳龍:當時長土豆沒人認,人們吃着,過去我們這裡的人都説是面,就是澱粉含量高,這個品種好像澱粉含量低似的。
禦道口村村民閆喜坤:市場賣菜這麼大一個,回家一頓吃不了,下頓就白瞎了。這個含澱粉含量還不高好像,不一定太好,我認為。
村民固有傳統觀念,一下很難改變過來。雖然村委會幫忙,召集大家進行宣傳。可是不管誰來游説,看不到效益,誰也不願意冒這個風險,第一個種植。對這個品種滿懷信心的王福合眼看著這樣的情況,找到了弟弟和妹妹幫忙,要每家湊出20萬元,和自己率先種植,做個表率。
王福合的妹妹王潔:顧慮很大,每個人投資20萬元,太多了,當時可以説親戚朋友都借了,最後還是不夠。後來我們幾個只能到信用社壓房子。
眼看著王福合信心十足,家裏人還是都湊足的錢。2000年春天,王福合湊齊了100萬元,承包了3000多畝土地,引進了噴灌設施,第一個種植上了夏波蒂。4個月之後,他把地裏的馬鈴薯都賣給了專門為洋快餐加工薯條的廠商,不但一下就收回了投資,還帶來了一筆豐厚利潤。
王福合的妹妹王潔:我們第一年賺了將近100萬元,沒想到,那臺太驚訝了,當時真的覺得有點接受不了。可以説對我來説沒見過那麼多錢。
種植馬鈴薯在當地,一畝地賺個500元已經非常難得,如今,王福合一家種植這個長相怪異的新品種一畝地就能賺到3000元,這可是原先的6倍。農戶的積極性馬上就調動了起來。不出一年的功夫,圍場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就達到了45萬畝,成為了中國馬鈴薯之鄉。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文合:我們的産量是65萬噸。按照人均一斤算,我們中國人是13億,平均合中國人一斤土豆,産值按照平均數,一斤按5角錢算,能提供産值6個多億。應該説馬鈴薯在圍場農業産業上是第一大産業,是當之無愧的。
圍場馬鈴薯品種的改變,吸引了大批生産加工廠商來到圍場,專門收購這種適於加工的夏波蒂,不少企業為了降低運輸成本,索性直接在這裡開辦了分廠,制定出了一套標準。
加工商王祥:原則上3兩以上,長度是7公分,太長了我們就要從中切一刀,太短了長度不夠,像這樣10公分左右的就正好合適,擦出條來整齊。
企業的入駐讓圍場馬鈴薯的需求量快速增長,2007年,王福合看準了商機,又一次成為了&&的風雲人物,他第一個走出圍場,在內蒙承包了萬畝土地,並與洋快餐的加工商直接簽訂了收購協議,開始了訂單式生産。很快,圍場的馬鈴薯種植大戶都紛紛效仿,簽訂了收購協議。只有完成合同任務之後,剩餘的部分才能對外銷售。因此,國內其他一些加工企業前來收購時很難拉到這種新産品,很多人都不得不尋找關係才能拿到為數不多的一點。
馬鈴薯經銷商吳盤良:通過朋友的關係才給我一車,太少了,弄不到了是吧,我要的太多了,給不了你那麼多,不給我那麼多,通過朋友介紹就給我一車。但是我回去不夠分,還要找你。還得找你們。
眼看著貨源緊俏,今年吃了虧的經銷商也都改變了經營策略,從零散收購改成了訂單生産。
馬鈴薯經銷商吳盤良:這回今年我可要定下來,不管你種植幾千畝,一天保證我3車。
如今,圍場人看準了市場需求的變化,已經在周邊幾個城市承包了10多萬畝土地種植上了這個適於加工的馬鈴薯,這看似最土的投資,也成為了的最熱門開發項目。不僅僅為當地的農民開啟了致富的門路,也帶動了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
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
首播:每週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週二至周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致富招數<<
>>返回 致富經 首頁<<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