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意做到德國世界盃(2006.3.21)

2010年02月24日 13:53  往期《經濟視野》文稿 我要評論

  

    


2006年德國世界盃足球賽一天天臨近,這一足球盛會也讓與德國相隔萬里之遙的江蘇省海門市一些從不關心足球賽事的農村婦女,越來越關注.

  

    村民 朱麗蘭:“我就是想看看有沒有我們做的足球.這是2006,這是韓國的,這都是國旗,做了這個球以後才看球賽的,以前都不看。”

  

    她們製作的並不是在賽場上的比賽用球,而是一種禮品促銷球。

  

    足球加工企業副經理 俞勇:“比賽用球要國際足聯指定,禮品球這是世界盃的促銷球。”

  

    各足球俱樂部和企業大多采用在足球上印製自己的隊標商標的方式進行品牌宣傳.

  

    俞勇:“這是紐卡斯爾聯隊,給俱樂部做的,用來贈送球迷、球員簽名送人的。”

  

    


四年一次的世界盃是給海門的禮品足球加工帶來了難得的商機,眾多的國內外商家都不惜重金借助這一足球盛事進行形象宣傳.2006年,僅可口可樂公司在余東鎮訂購的禮品促銷球就達100萬隻.

  

    俞勇:“足球加工企業副經理俞勇:今天發了12.5萬個球,這是發往歐洲的.每天産量達到8000到1萬個. ”

  

    余東鎮的禮品足球加工起步于2001年,當時我國禮品足球企業大多是由臺商投資開辦,産品也大多出口到國際市場.這些企業看好內地廉價的勞動力,紛紛到大陸尋找新的生産基地。

  

    


2002年俞勇的公司通過一家台灣企業獲得了的一筆五萬隻禮品促銷球的訂單。當時市場上的禮品足球都是手工縫製的,在海門農村,有不少家庭丈夫在外打工掙錢,妻子則留守在家操持家務,而縫縫補補正是這些農村留守婦女的強項。俞勇覺得完成區區五萬隻足球的縫製應該不是難事。第一批200多個工人很快就招了進來。戴美英也是第一批縫製工之一

  

    戴美英:“我們村30到50歲的人有600多人,特別是40至50歲的在家針線活好,過去繡花,納鞋底都會做。”

  

    然而不到一個月,許多人就再也不能安心工作了,紛紛辭職回家.原因是這些農村婦女大多上有老下有小,家務負擔重。丁桂珍當初就是覺得到工廠上班不自由,擔心上班時家裏兩個孩子沒人照顧而回家的.

  

    


丁桂珍:“我有兩個小孩要上學,我要做飯,他們奶奶年紀大了。我到廠裏上班,還不如出去打工,那樣掙的錢還更多. ”

  

    徐躍珍:“不想做了,家裏沒人照顧,家裏有羊,有雞。”

  

    因為放不下家庭瑣事,招來的人一個個都走了,村裏除了這些留守中年婦女,其他勞動力大多在外地打工,沒有足夠的人手,5萬隻足球的訂單眼看就要完不成了。這時村民戴美英的發現,使情況出現了轉機。

  

    


戴美英:“手縫球不要多少成本,每個人一個夾板,兩幅針很簡單,一個人設備成本不超過10元,300個人才3000元。”

  

    戴美英利用自己對村裏情況熟悉的優勢,做起了經紀人.她接手了這筆5萬隻球的訂單.重新召集300多位婦女,讓她們將原材料帶回家裏縫製,然後回收上交.這樣家務、做工兩不誤。

  

    徐躍珍:“在家方便一點,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上下班時間自由了,在家裏縫製足球的婦女一個月內很快發展到1000多人.余東鎮足球加工企業很快發展到3家。然而沒過多久,戴美英沒想到,正是這種隨意性,讓她的一筆訂單差點弄砸了。

  

    戴美英:“交貨時發現,少了幾隻球,她走親訪友去了,把球鎖家裏。”

  

    沒有辦法,戴美英趕緊找人把那幾個球趕制出來.但更讓她操心的是,隨著訂單的增加,這種這不按時交貨的情況時有發生,防不勝防。

  

    


戴美英:“每個月都有一兩次搶貨的情況.差一兩個球要索賠的,後果很嚴重,得不到客戶的信任,耽誤合同,一隻就代表幾萬隻. ”

  

    擔心完不成訂單,他們再也不敢接手大的訂單.過低的産量使這些企業幾乎無錢可賺。

  

    周斌:“手工球要送出去縫,有個運輸成本。做球的利潤很薄,要靠走量。”

  

    


2004年,在廣東的一個禮品市場上,俞勇發現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機器縫製的足球.

  

    俞勇:“當時人家看到這種新品種,覺得很新奇手縫球表面看不到線,因為用力拉看不到線.這個機縫球能看到線,線均勻,線細.拉力稍微差一點。”

  

    禮品球的主要功能是商業宣傳,品牌推廣,對它的抗踢抗打能力要求並不很高。款式和外觀設計才是最重要的。看好機縫球的市場前景。2005年,戴美英決定自己投資辦個加工廠,她投入20萬元建起了機縫車間。這次把招聘目標轉向村裏那些家務負擔較輕的年輕婦女。

  

    


戴美英:“原來中年婦女沒有一個進廠的,年輕的在家的很少,全村500至600人婦女中,只佔20%至30%,100多人. ”

  

    雖然只是100多人,但卻解決了大問題

  

    戴美英:“機縫一天一個人可做50個,是手縫的10倍。手縫球村裏300個人一天做1000個,現在機縫球20個人一天就可做1000個。”

  

    


2004年,戴美英的機縫足球産量達到20萬隻。由於抓住了市場的空當,生産效率提高了十倍,市場價格反而比手工球還高。

  

    周斌:“機縫球開始只是台灣、廣東的幾個企業做,因為國內機縫球少,價格還比手縫球高兩元一個。”

  

    僅僅一年,國內其他廠家就很快跟進,機縫球價格也從最初的30多元一隻下降到20多元.這次成功突圍讓他們意識到,禮品足球雖然外形看似簡單,但有時一個小小的改動也能贏得大的利潤.

  

    


俞勇:“傳統的足球是32片,組合成一個球,這是新開發的18片,還有12片,20片,比普通的價格高兩元一個。”

  

    不斷推陳出新,給海門市的足球加工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訂單. 2005年海門市足球生産年産足球500多萬隻,産值8000多萬元.

  

    俞勇:“原來早時有一兩萬隻就很高興了,現在10至20萬,可樂100萬,6月份之前的訂單全排滿了. ”

  

    null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