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致富經 首頁
>>本期節目視頻
>>更多節目
人群中這些手裏舉着小牌牌的人,很多都是身家過千萬的大客戶,他們從全國各地趕到這裡就是為了搶拍一件能讓他們名聲鵲起的寶貝。
拍賣師:1萬4千元,1萬6千元,2萬。
沒幾分鐘的功夫,現場拍賣價一路飆升到了五萬元,一些跑來看熱鬧的人實在看不懂,這些商家們搶着買的竟然是一個,那麼這個獎盃有什麼不同嗎?這些商家們又為何不惜重金搶着要買這個獎盃呢?就在一些人疑惑不解的時候,拍賣師一錘定音,台下的一位女士最終以五萬八千元錢的價格拍得了這個獎盃。
記者:花5萬多元錢買這麼個東西有什麼用啊?
胡新梅競拍人:做廣告,擴大影響,去年我們這個橘王獎盃,我們也拍到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效果,所以我們今年又來了。
這個橘王獎盃原來是來自剛剛結束的新餘市橘子大王評比大賽,全市160多家橘園經過專家們的評比,丁友生種植的新餘蜜橘拔得頭籌,這是他第二次蟬聯新餘市橘子大王。一些商家甚至肯花大價錢競買他的獎盃也是為了露個臉揚個名。真正讓果品行業客商們關注的還是橘王的橘子到底有什麼不同。
記者:搶了一個,太少了。
客商:太少了,人多了。
記者:這個橘子就是您獲獎的橘子嗎?
丁友生:對,這就是。
記者:剛剛獲2萬元錢獎金的橘子就是這個?
丁友生:對啊。
客商:他這個橘子特別好。
客商:口感好,果實、果型也好。
客商:出口到印度尼西亞去了。
客商:到國外去了,名揚國外。
丁友生就是靠這樣的橘子,每年銷售額近500萬元,積累了千萬資産。然而很多到這訂貨的客商們並不知道,丁友生原本是一個普通的鄉村醫生。那麼這個鄉村醫生是怎麼坐上了新餘市果品行業的頭把交椅,他又如可靠這個桔子成就了千萬財富夢想的呢?
這個只有百十來戶人家的小村子叫三山村,丁友生兩歲的時候患上了小兒麻痹,右腿落下了終身殘疾,村裏人都為他感到惋惜,可是丁友生從小就不喜歡別人拿他當成殘疾人看,雖然他沒有一個好身體,但頭腦聰明卻是出了名的。
丁友生:正因為你身體不方便,你就得想辦法去,用另外一種方法,你來彌補你這個缺陷。你比如説,我去到外面上學的時候,我跟不上同學,但是又希望同學們,有幾個同學跟我作伴一起走,所以我在想什麼辦法呢,我就給他們講故事。講一段以後留下一段,他就明天跟着你走。
憑藉堅韌的性格和一個好腦筋,丁友生從醫學院畢業後回到三山村當了一名鄉村醫生,娶妻生子小日子過得也讓人羨慕。可是到了1997年,他的幸福生活被突然被攪亂了。
1997年,鄉里面新來了一位叫盧興中的書記,他剛上任不久就發現鄉里有一片500畝的桔園已經荒廢了兩年之久,因為沒人侍弄很多果樹已經快要枯死了,這讓這位新上任的書記很着急。
新餘市人和鄉黨委原書記盧中興:那個時候果園裏面荒蕪得很,沒有結果,沒有東西,就是要投入。
這片曾經荒廢兩年多的500畝桔園其實村裏很多人都心知肚明,之前有幾個人承包過,奇怪的是無一例外全都賠得一塌糊塗,無論土質還是果樹看起來都不錯,可就是桔子結的出奇的少,村裏人都覺得這片果園有些蹊蹺,甚至有人把這片果園看作是一塊不祥之地。
為了挽救這片果園,鄉里開出了每畝30元錢的優惠條件,相比之下比其他果園價格低了一半。即使是這樣也沒人願意去冒這個風險。就在盧書記為這事急得團團轉的時候,事情突然間有了轉機。一天,盧書記到衞生所看病的時候,無意間聊起了他的這塊心病,沒想到這個叫丁友生的鄉村醫生卻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發財機會。
丁友生:有的果樹是現成的,有的荒山很便宜,那時候都沒人要,我跟你説。你看現在的荒山值不值錢。
丁有生有意承包果園的消息很快在村裏傳開了。放着好好的醫生不當,非要去做那賠本的生意,況且丁有生還是個殘疾人,大家都覺得他的想法不靠譜。其中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就是那個剛剛上任的盧書記。
新餘市人和鄉黨委原書記盧興中:殘疾人肯定要比人家要付出的勞動肯定更大一點,要克服自己很多一些困難,行動就不方便。
新餘市人和鄉三山村委會黨支部書記丁草根:你是一個殘疾人,能不能承包,有沒有這個能耐,他講我來試試看。
大家本來都是一番好意,可誰知道丁友生卻來了暴脾氣。承包這片果園本來是件三心二意的事,就因為大家擔心他身體不行,丁友生鐵了心要包下這片果園。
丁友生:説我殘廢的時候我心裏非常氣憤,但我不跟你講,我不跟你講什麼,你説我不行也好,你説我行也好,我不説什麼,我就做給你看,事實來證明。殘疾人同樣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同樣能為社會做貢獻。
話是這樣説,但是真的要承包這麼大一片的果園,丁有生心裏也七上八下的,可是説出去的話收不回來,他腦筋一轉想出一個主意,把衞生所交給弟弟管理,説服村裏這個叫何菊平和另外一個人入股,,1997年3月,丁友生承包下了村裏的500畝果園。
新鮮的空氣、空曠的原野、綠色的果樹,一切讓剛剛從診所裏走出來的丁友生感到新鮮和興奮,眼前的果樹似乎挂滿了金燦燦的橘子,他甚至深深沉醉於對未來財富的憧憬之中。
但是這種幻想很快在現實面前變成了一種煎熬,因為身體殘疾,走在溝溝坎坎的果園裏,一天摔多少個跟頭丁友生自己都不記得。每天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裏,渾身的巨痛讓他久久不能入睡,每天晚上只能靠妻子的按摩緩解腿上的疼痛。
丁友生:你去想一下,我要你不要説你是幹活,我要你一天用一條腿站在那裏,看你有多累。我幾乎就是一條腿,我就是這樣的,這個腿就是一點力氣都沒有,就靠這個腿。我就不能,我最多邁這麼寬,我最多邁這麼寬,邁不動我就爬過去。
他甚至和妻子定下一個攻守同盟不想讓外人知道這一切。他咬牙堅持着想儘早改變果園的現狀讓村裏的人看看。表面輕鬆的背後丁友生遭多少罪吃多少苦,只有他們夫婦知道,十幾年前丁友生穿過的褲子到現在妻子依然捨不得扔掉。
丁友生妻子丁滿蓮:其它都是新的,就是這個腿這特別爛,這個褲子就是説全都是。
記者:手按破的是吧?
丁友生妻子丁滿蓮:走的路多,這個都是這些褲子,都是這條也是,這都是按破了。
丁友生:做什麼事情都有苦,苦這個東西在我的生命中,沒多大地位。
承包果園一年多以後,也就是1998年的夏天,丁友生真的頂不住了,不管他花了多大的力氣,500畝桔園樹上的桔子依然是稀稀疏疏,賣不了幾個錢,可是一年的管理費再加上人工、農藥等項目的開支,最少也要近20幾萬元,當醫生時積攢下來的幾萬塊錢早已花的精光,為了這片果園丁友生不得不到處借錢,1998年的丁友生已經變成了一個人見人怕的窮光蛋。
合夥人何菊平:不願借錢給他,是怕他還不起,又是殘疾人。
丁友生:都沒辦法,也不得不去丟這個臉。
記者:為什麼那麼急呢?
丁友生:這果園病蟲害,得要錢,要錢買農藥,這肥料都要下了,工錢也該發了,你不發錢你請人都請不到,不行啊,如果你再不去的話,這果園會荒廢。
資金的嚴重短缺,使丁友生舉步維艱,而正在這個時候丁友生又再承受一個更加大的打擊。他當初的兩個合夥人因為各自虧損了幾萬塊錢,先後向丁友生提出了退股的要求。
合夥人何菊平:我們也怕虧本,我們怕再陷進去就爬不起來。
合夥人突然離他而去,丁有生有些措手不及,從未有的孤獨讓他感受到了恐懼。他心理清楚,如果再這讓堅持下去,自己只能和之前所有承包這片果園的人一樣,死路一條,如果中途放下必定遭到別人的恥笑,怎麼才能既扭轉局面又能保住自己不丟面子呢?丁有生有了一個新主意。
新餘市的土壤屬於紅土壤,大部分地區適宜種植果樹,1998年,新餘市正在鼓勵和扶持農民大力發展蜜桔産業,但是懂種植技術的人太少,當地農民更但習慣於傳統的種植方法,新技術的推廣進展慢效益不好,自然引不起農民們的種植興趣。丁友生思來想去給市領導寫了一封求助信,主動要求把自己的果園作為新技術推廣的示點,沒想到引起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很快派出專家上門指導,在專家的幫助下,丁友生摸準了其中門道。
丁友生:你比如説這個,你比如説這個枝條,就成為一個,我們叫撐傘型,那就一定把它剪了去,你看。你不能説,你看了這個樹枝一剪掉,成一個鍋型,對吧。成一個鍋型,這中間不就空了嗎。
記者:中間就凹進去。
丁友生:對啊,太陽光就照到裏面去。
在專家的幫助下,丁友生逐漸掌握了橘子樹的種植技術,1999年,這片承載丁友生無數辛酸,也讓很多人望而生畏的的橘子園終於挂滿了果實,丁友生人生中第一品嘗到了克服重重困難後獲得成功後的喜悅,雖然説當年賺得的30幾萬元錢還清債務和去掉成本後所剩無幾,但是讓丁友生一家人終於看到了希望。而曾經那個文弱書生式的鄉村醫生,如今早已經變成一個地地道道的莊稼漢子。
丁友生:這個我腿不行,可以用手爬上去。
記者:那你爬得了嗎?
丁友生:爬得了,怎麼爬不了,爬不了怎麼修剪。樹上面有水,會淋濕衣服,我要不爬那個鐵門給你看,可以吧。
記者:那行不行。
丁友生:行啊,不行怎麼修剪。
記者:別摔下去。
丁友生:行,我爬給你看看。
記者:注意安全。
丁友生:這個吧,上去,上來了吧。(丁友生用手爬上了鐵門)你上來,你來吧,你來不來?你來試一下看看好吧。
記者:慢點慢點!
丁友生:好的。來,你試一下看看。來來來。
記者:我試試。
丁友生:你試試看。(記者爬不上去)使勁啊,使勁使勁,使勁啊!
記者:這個沒腳的輔助。
丁友生:你不行。
記者:這個不好爬,抓不住。
丁友生:你手沒力,你手上沒力氣。
記者:你真太棒了。
1999年,丁友生終於征服了這片曾經讓人生畏的果園,並賺得了30多萬元錢,大家開始另眼相看這個意志堅強的殘疾人,可是一個人的到訪再次打亂了他剛剛開始的幸福生活。
1999年3月的一天,一個姓葉的人給丁友生捎來兩個橘子,這讓他們一家感到特別的意外,因為這姓葉的人在丁友生的眼裏不是一般人,他送的橘子也更不是一般的橘子。丁友生琢磨着,送橘子的人到底是什麼用意,這兩個橘子到底能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什麼?
原本幹得好好的鄉村醫生,就因為別人的一句善意的直言,他就犯起了倔脾氣,執意承包下了村子裏誰都不敢接手的500畝果園。別人的質疑,身體上的痛苦,資金上的困窘,他接連戰勝了無數打擊,就在一切開始有所好轉,一個人的出現將他再一次推到了風口浪尖。
1999年一天,一個人找到丁友生,他給丁友生帶來了兩個橘子。種了兩年橘子的丁友生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橘子,更沒有吃過。當時的丁友生沒有想到,就是這兩個橘子改變了他的後半生,也成就了他的千萬財富,那麼這是兩個什麼樣的橘子呢?
丁友生:兩個一樣大的,差不多一樣大,這個顏色橙黃色,非常漂亮。這果又是扁圓形的,外觀非常漂亮。當時我想,這個東西好看,但是心裏説,好看好不好吃,我就剝開看,嘗一下,這麼甜的東西。
原來那兩個讓丁友生看也沒看過、吃也沒吃過的橘子就是出自這個叫葉前法之手。葉前法在新餘市果品行業可謂是大名鼎鼎的果品專家,送給丁友生的兩個橘子可是凝結了他半輩子的心血。在上個世紀70年代他開始培育出了一個蜜桔新品種,命名為新餘蜜桔,然而讓他很難過的是,一直到了九十年代末期,他培育出的新餘蜜桔一直沒人願意種。
高級農藝師葉前法:這個品種他沒吃過,種植的地方也沒有,因為是我選出來的,市場沒認可之前,我那個時候不解放思想,就是搞2萬畝。
葉前法想推廣兩萬畝的願望卻遲遲實現不了,因為在當時的江西省甚至長江中下游地區,普遍種植的蜜桔品種是溫州蜜柑,溫州蜜柑是種植多年的傳統品種,産量高好侍弄,市場接受率較高,無論是種植戶還是經銷商,都早已習慣了溫州蜜柑的口味。
新餘市果業局局長曹建祥:這是溫州蜜柑,是我們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主推的柑橘品種。這個是新餘蜜橘,這個跟那個能有什麼區別,這個品種和這個品種的區別,就很明顯,這個着色比它更鮮艷。這個果子大小不均勻,我們這個新餘蜜桔,大小比較均勻,你看我們吃一個看。
記者:跟那個口感上有什麼區別?
新餘市果業局局長曹建祥:它的口感,海綿質少。味甜,風味濃,有這麼一些特點。
雖然新餘蜜桔在外形和口感上有一定的優勢,但對於種植戶來説,改換品種意味着要承擔巨大的的風險,更換品種需要兩三年的時間,這期間不但沒有收入,而且還要投入苗錢人工等項開支,一旦失敗了不但錢打了水漂,三五年緩不過來,1998年,葉前法先後把他培育的新品種拿給當地四個種植大戶,希望他們能夠率先試種。
高級農藝師葉前法:原來是四個大戶,政府還貼補了錢,在栽培過程當中一年還要,補助幾萬元錢給他。但因為這個一個是,他沒吃過這個品種,好不好不曉得,市場銷售情況他不曉得。就有兩個擔心的時候,他就半信半疑了。
即便是有政府補貼的支持,那幾戶試種新餘蜜桔的種植戶還是因為風險太大而先後退出,這一下子讓研究了半輩子的老專家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失望之極的葉前法偶然聽説了殘疾人丁友生承包果園種橘子的感人事跡,他乾脆來了個投石問路,託人給丁友生帶去了兩個橘子。
自從得到了葉前法送來的兩個橘子後,丁友生覺得這是一個發財的好機會,想到換品種要面臨的風險,丁友生還是猶豫了。但一點他可以肯定的就是,他之前種植的溫州蜜柑,在品質方面並不佔優勢。特別是吃完後剩在嘴裏的渣咬不爛咽不下,讓人很是尷尬。
丁友生:修養比較高一點的人,他吃了以後,這個渣放到哪去,我這個渣我放哪。
吞又吞不下去,我吃了我放到哪去不好。我這新餘蜜橘化渣,不是嗎?我放進去,全部進去了,第一口感好,第二我不吐垃圾,不好嗎?我想這東西確實好,所以我當時我就想,這東西好,我想種。
那麼這種既化渣甜度又高的新餘蜜桔能不能帶來巨大的財富?新品種是換還是不換?丁友生覺得還是要由市場説的算。正在這個時候,丁友生無意中結識了一個叫王增龍的朋友,王增龍是一個安徽水果批發商,常年在全國各地採購水果可謂是見多識廣。對於新餘蜜桔,這個對全國的柑橘市場瞭如指掌的王增龍有着自己的判斷。
安徽水果經銷商王增龍:它應該屬於一個小品種,它的佈局也就是新餘這一片有。這個橘子看起來很漂亮,而且它要是論口感含糖量的話,它趕不上砂糖橘,它也沒有像南豐貢橘,那種皮薄,水分大,它也沒有它那個優點。但是它有個什麼好處,它特別耐儲存,而且它比較適合我們長途販運。
雖然承擔着種種的風險壓力,1999年,丁友生還是毅然着手把傳統的溫州蜜橘改成新餘蜜桔,然而就在這時,他70歲的老父親竟然成為他最大的阻力,讓他陷入深深的痛苦和矛盾之中。此時丁友生的父親已經身患絕症,他實在不忍心看到生意上剛剛好轉的兒子再次跌入人生的低谷。
丁友生:他是攔着我的工人不準上班,他説那個果園風險系數非常大,如果你沒有搞好它,一旦失敗了以後,你這個家怎麼維持,你小孩子怎麼辦,但説完我還得去。因為我這個人我就這樣的,我認準的事情我就得要幹,但是説實在話,要幹啊,這個事情要幹。正因為我老父親反對,我又不能去傷他的心,心裏非常複雜。
父親的一片苦心丁友生心裏比誰都清楚,百般無奈中丁友生只能瞞着年事已高的父親,悄悄地把果園裏全部種上了新餘蜜桔。丁友生成為了新餘市第一個大面積嘗試種植新餘蜜桔的人。然而就是這片寄託了他無限希望的橘園,卻留下了丁友生終生都難以釋懷的遺憾。兩年之後,還沒等到橘樹結果,他的父親帶對兒子的擔憂離開了人世。
2001年,在新餘市果品行業中暴了一個大冷門,水果市場裏的橘子價格一夜之間從三五毛錢變成了兩三塊錢一斤。花這麼多錢買來的橘子個頭反而比從前的小了,但是味道卻更甜了,這個時候人們才發現這個高價的橘子原來有一個新的名字,叫新餘蜜桔。
水果經銷商劉方根:所以説大家都涌到這裡來買,都是你一筐他一筐來買,我每天都要賣一萬多斤。
2001年,是最令丁友生陶醉的一年,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沒人再叫他丁大夫,而都改口呼他為丁總,丁友生雖然聽着還有點不習慣,但是他心卻裏美滋滋的,幾年積壓在心底的那些苦處,和人們對他的種種質疑,在那年間漸漸的煙消雲散了。
2001年,丁友生靠新餘蜜桔賺了70萬元錢,2003年賺了200多萬元。隨着丁友生桔園面積的擴大,收入越來越多。2009年,丁友生的橘園已經從當初的500畝發展到了2600畝,一年的銷售額達到了近500萬元。丁友生也先後被評為十七大黨代表和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在丁友生的帶動下,當地的種植戶逐漸把傳統的溫州蜜柑換成了新餘蜜桔。如今新餘蜜桔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七萬多畝,這個只有新餘市特有的獨特品種,不但賣到國內很多地區,還出口到了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就在記者採訪即將結束的時候,丁友生帶我們來到他當初承包的那一片500果園,這裡不但記載着她創業的艱辛,也留下了兒子對老父親的牽掛。
丁友生:我的老父親,就安葬在這個山頭,他非常惦記我的生意。等一下,我真的難過,我想不管怎麼説,也想他在九泉之下,看到我能有今天,他也應該會感到欣慰。
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
首播:每週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週二至周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致富招數<<
>>返回 致富經 首頁<<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