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致富經 首頁
>>本期節目視頻
>>更多節目
這裡是遼寧省開原市馬家寨鄉杏花村。十年前,杏花村是開原市出了名的貧困村。村裏人均年收入只有800元,唯一能來錢的就是玉米。雖然村裏荒山多,但是村民們試著在山上種過很多東西,最終發現都是徒勞。
村民張寶山:頭一年栽了,第二年它也不活,死了,第三年它就進灶膛了,就燒火了。
1999年,杏花村來了一個叫李守發的人。他説要改變這個村子,讓大家都富起來。村裏卻沒一個人相信。十年之後,在這個啥也種不活,只能種玉米的荒山溝裏,李守發每年創造了200多萬的財富,而且還讓杏花村的人均年收入翻了十倍。
村民劉英:十年前都吃那個大餅子、高粱飯啥的,現在都大米、白麵,現在孩子大人都享福了。
村民戴啟文:杏花村現在就是挺富裕的,挺富裕的村子,文明、富裕。
鄉黨委書記張雪:原來杏花村可以説是窮山惡水,現在可以説是山青水綠,被評為我們遼寧省的環境優美村。
在山上什麼都種不活,地裏只能種玉米的窮山溝裏,李守發究竟找到了什麼致富的法寶呢?
杏花村位於遼寧省開原市馬家寨鄉一個偏僻的山溝裏,李守發在這裡出生,這裡成長。入伍之後,李守發在部隊當了36年的兵,曾任長春軍分區副司令員,大校軍銜。1999年春節,已經十年未歸的李守發退休回鄉探親。在老鄉家,他看到了讓他心情異常沉重的一幕。
李守發:進門一看,他家裏吃的飯是苞米麵餅子,苞米麵粥,酸菜燉豆腐。我説過年了,怎麼還吃這個。
杏花村都是荒山,山下的莊稼地裏又沒有別的作物,那點玉米就是全杏花村人一年到頭的指望。因為村裏太窮,有想法的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以至於杏花村的村委會都併入了別的村。
所有的景象深深觸動了多年未歸的李守發,回到長春以後,杏花村的模樣還經常出現在他的腦海中。杏花村十年未變,還是這麼窮,缺的就是個&&人。思來想去,一個月後,李守發悄悄做了個決定。
李守發:我覺得這個山溝需要有一個人,需要有一個有知識、見過世面,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的人幫助大家。
李守發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在瀋陽工作,小女兒在長春與父母住一塊兒。可是這次,李守發沒有告訴小女兒自己要回杏花村的決定。趁女兒出門時,他在桌上留了張紙條就偷偷走了。
小女兒:都走了,找不著的時候,我們回來看到條就哭了。
1999年2月,李守發回到了杏花村,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急著向長春的小女兒報平安。可是當他掏出手機時才發現,這偏僻的山溝裏根本沒有信號。
李守發:我就帶著手機往高處走,往山樑上走,往大山上走。
爬到山頂,手機還是沒有信號,而村裏連一部電話都沒有。李守發正著急的時候,他想起了自己帶回來的信鴿。他寫了張“平安到達”的字條,讓信鴿捎回了長春。他沒想到會用這種方式來傳遞信息。
回村的第二天,李守發拿來了農業政策和科教片組織大家學習。他希望村民們能受到啟發,對自己的舉動能熱烈反響,但實際情況卻讓他相當失望。
李守發:學了多少都等於零,越學到最後沒有人聽了,聽的人都睡著了。
杏花村幾十年來種的都是玉米,村民們也認為杏花村就只能種玉米。對於這位大司令放棄了城裏的好生活,口口聲聲説要引導杏花村致富的做法,包括他弟弟在內的所有人既不相信,也不理解。
弟弟李守翔:他那麼大官,回杏花來幹啥。都土裏刨食刨慣了,很多人都想離開杏花,離開這個土地,上城裏。
村民尚文潔:咱都種地種這些年了,就認種地,別的不認。
鄉黨委書記張雪:回到咱們家鄉,生活條件非常艱苦,當時考慮司令能不能適應這種艱苦的環境。
看來要改變這個閉塞的小山村,光靠宣傳引導是起不了作用的。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李守發:我做了,我掙了錢,他就眼熱了,就眼紅了,然後眼亮了。
既然大家都不願意幹,那就只有自己先幹起來,富起來。李守發決定做出個樣子來給杏花村的人看。李守發在村裏沒有土地,他把目光盯準了村裏那些荒山。拿著4萬元積蓄,李守發包下了70畝荒山。他要在這片荒山上種樹,然後變成錢。
1999年3月,李守發扛上一頂帳篷,在自己承包的荒山溝裏搭了個窩棚。雖然現在李守發建了房子,但是方圓1公里內仍然只有他住這。
李守發從外地買了1萬棵樹苗回來,他請村裏人幫忙運上山,可是沒人響應。李守發以為是大夥嫌不給錢,他開出了每人15元的價格。可是當他騎著自行車轉遍了整個村子時,還是沒有一個人願意。
李守發:受到打擊了,但是逼著我一萬棵樹苗,那不少錢,四千多元。四千多元我要是不做就浪費了,而且山已經包了。
第二天,李守發做了件出人意料的事。他準備了一大桌豐盛的飯菜,把村裏的壯勞力都請了過來。酒過三巡,李守發開口求大家幫忙,這讓村民們有些意外。運樹苗的忙總算是給幫了,李守發給每人發了15元的補貼,村民們都覺得很滿意。
李守發:從那兒以後我學會了,不管找誰做活,都先説一個求您了。
從那以後,李司令求著村民幫自己栽樹,還要求著給村民工錢。李守發把種下去的樹苗當成了寶貝,住在窩棚裏日夜看護著。可是不到兩個月,種下去的樹苗全死了。這下,一直在旁觀望的村民們都議論開了。
弟弟李守翔:這回行了吧,錢也扔裏了,工也搭上了,樹也不死了,還栽啥樹。那包那破荒山有啥用。
李守發坐不住了,難道杏花村的山上真的什麼都種不活嗎?在吉林農業大學,專家化驗了他帶來的土壤後,給出了一個讓李守發大吃一驚的結論:土壤裏嚴重缺乏氮、磷、鉀等微量元素,要想在這樣的山上植樹造林,就必須嚴格挑選樹種。在專家的建議下,李守發挑選了對土壤要求不高的白毛楊。儘管李守發再次種下了樹,但是村民們預言白毛楊超不過一年就會死。
村民張愛萍:這山上種楊樹能行嗎?它能長嗎?
村民戴柏勇:哪有栽楊樹的,那楊樹根本就不能活,你就活了,那也是不整齊,那玩意也不帶成材的。
白毛楊生長需要大量的水,種在山上就意味著水源是個大問題。李守發很清楚這一點,可是他還偏偏別有用心地把一部分白毛楊種在了大家一眼就能看見的山頂上。
李守發:我最先種的楊樹就在山頂上。
記者:是那個嗎?
李守發:對,是山頂最高的那個,我要把楊樹栽到山頂上讓鄉親們每天都看到楊樹在不斷地成長。
記者:澆水、施肥這些東西怎麼辦?這麼高?
李守發:蓄水池,我是用人工把水挑到山上,後來,又用水泵把水抽到山頂,然後澆灌。
每天都看一遍,就像看我的兵一樣。
在李守發的精心呵護下,2000年春天到來的時候,白毛楊成活了。這是杏花村的荒山上第一次栽活了樹。李守發非常高興,樹能種活就意味著這是獲得財富的開始。而這一切有一個人悄悄看在眼裏,她就是同村的戴柏勇。
戴柏勇是個腦筋活絡的女人,幹起活來也是手腳麻利。但是不管她怎麼折騰,家裏的收入就是上不去。村裏分給自己家的30畝荒山,她也動過腦筋,可是種啥啥不活。李守發回杏花村以後,戴柏勇就一直在留意這個搗鼓荒山的“司令員”。
戴柏勇:他侍候那樹,趕上那時候當兵部隊了。管理的就像那個,管理那個部隊戰士去了,拿它當回事。
李守發種下的白毛楊,竟然奇跡般在杏花村的荒山上活了,戴柏勇的心也跟著亮堂了。她第一個找到了李守發,提出也要種白毛楊。
戴柏勇:不多整,俺試著看的想法,你給我點就行,我不多整,我怕這一不賣去咋整。
戴柏勇的到來讓李守發很高興。李守發幫戴柏勇買來了樹苗,又指導了種植技術後,他還向戴柏勇承諾,只要她願意種,樹木的銷售由他負責。
山頂上的楊樹生機煥發,它們代表著杏花村財富的希望。對於李守發來説,這些樹更像一面昭示著勝利的旗幟。自從戴柏勇種上了白毛楊以後,一直反對李守發的親弟弟,李守翔開始動搖了。
李守翔:他能栽活了,我就跟著就栽了。咱沒有學識,咱跟著後邊走。既然他走的路,咱走就不能濕鞋了。
李守發:他就説,能不能給咱哥們兒也包塊山,俺們也整點樹苗,光看著你富裕不行,讓俺們也得富裕點。
李守翔借錢包下了130畝荒山,種下了白毛楊。李守發告訴他,白毛楊3-5年就能出售,到時候就可以賣出10元一棵。看到李守發的弟弟都這麼幹了,村裏的其他人也眼熱了,杏花村掀起了包山植樹熱,而李守發也樂於給大家做技術上的指導。村民們都美滋滋地計算著3年後至少能掙1萬元。
2002年,村民們種下的白毛楊已經長得枝葉茂盛,原來的荒山不見了,杏花村完全變了個樣。李守發非常高興,他當初的執著終於看見了希望,而且馬上就要換來財富了。但就在這時,包了山的村民們卻鬧起來,因為他們覺得上了李守發的當。
2002年底,這是白毛楊種下去的第三年。白毛楊市場價格突然急轉直下,遠遠跌出了當初的預期價。村民們都想趁早把樹砍了賣錢,可是一打聽才知道,政府對於砍伐樹木是有嚴格規定的,就算是自己家的也要成材以後才能申請砍伐證。價格下跌加上砍伐不成,村民們把滿腔的失望和怨氣都加在了李守發身上。
李守發因為把荒山變成了綠林,成了全國的先進典型人物,獲得了很多榮譽,還做了全國巡迴演講。這下,村民們總算是找到了當初李守發號召大家包荒山種楊樹的理由。李守發一下子陷入了百口難辯的困境。他的弟弟李守翔成了第一個發難的人,他向李守發提出要退山。如果李守翔真的退了山,村民們就會群起效倣,那麼即將要成材的樹因為沒有人澆水管理就會死掉,而剛剛綠起來的山又會荒了。李守發一下子慌了。
李守發找到李守翔,極力勸阻李守翔不要退山,他甚至提出以18000元的價錢轉包過去。費盡口舌,李守翔終於答應了哥哥不再退山。李守發又向村民們承諾,只要不退山,以後的樹苗、技術由他免費提供,樹木的銷售也由他負責。村民們的怨氣總算消了。退山風波雖然平息了,但李守發覺得賺錢的事情更加緊迫了。對於能種活白毛楊都是個奇跡的杏花村,還能靠什麼掙錢呢?
曾經的司令員,許下承諾,一定要找到致富的法寶。希望落空,遭遇信任危機,是真心幹事還是沽名釣譽?風波之後,李守發用什麼樣的財富證明自己的清白?
十年未歸的李司令看到窮困的家鄉,決定&&致富,卻遭遇村民的信任危機。自己單幹,包荒山種楊樹,鄰近收穫,等來的卻是急轉直下的市場。平息退山風波,李守發還能在荒山上做點什麼值錢的文章呢?
自從種了楊樹,落葉一層一層腐爛在土壤中,幾年下來,缺乏微量元素的土質開始有所改善。李守發試著種了人參、枸杞,但是效果並不理想。有一天,李守發聽鄉里的領導講起了一個當地的傳説。
鄉黨委書記張雪:有一個娘娘專門伺候這個慈禧太后,然後回來探親的時候,給慈禧太后帶回一點馬家寨産的榛子,慈禧太后吃了之後非常滿意,然後親賜馬寨鄉榛子是禦榛。
李守發不知道這個傳説是真是假,但是這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杏花村零零星星分佈了一點野榛子,收穫的時候,村民偶爾會撿些拿去賣,但因為賣不起價錢,村民們也就沒拿它當回事。
村民戴啟斌:那玩意,一般的沒有人上山去採,也不值錢,沒人整。
那本地榛子到底有沒有經濟價值,能不能栽培呢?李守發在市場上發現了一種美國大榛子,售價為15元每斤。李守發拿本地榛子和他做了比較。
李守發:它大不香,果實鬆散,這小,香,果實堅實。
榛子原來的主要消費市場是在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國內對榛子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但是當時還沒有形成一個産業。李守發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2003年,在專家的指導下,李守發從杏花村野生榛子裏選育了一些優良品種來著重栽培。等到銷售時,榛子卻只賣出了2元一斤。難道種榛子又是一條沒有希望的路?李守發還能找到什麼賺錢的法寶?
2004年,趙本山的《劉老根》開始在東北熱播。因為拍攝地是在開原所屬的鐵嶺地區,《劉老根》在開原的收視非常火爆。與此同時,與電視劇同名的商標掀起了一陣搶注熱。
李守發受到了啟發。他用自己的名字為榛子註冊了商標,並在開原市開設了榛子專賣店,價格就定為15元每斤。李守發沒想到,正是當年那些讓杏花村人誤解他的先進典型報道幫了自己的大忙,開原的市民已經在各種媒體上知道了李守發的大名。
消費者:上街看見這個牌匾以後,買過幾次榛子,吃了特別可口,特別香、特別脆。
消費者:大多數都衝他這人,吃過以後就是就常來買了,榛子也是好。
2005年,手選加工的本地榛子賣出了20元一斤,這對李守發來説是個天大的驚喜。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初衷,找到了最適合杏花村的致富法寶。李守發開始號召村民大面積種植榛子。他還順勢成立了自己的實業有限公司,免費向村民提供榛苗,並專門負責收購、銷售整個杏花村的榛子。杏花村的榛子種植面積達到了3500畝,産量20萬斤。
公司員工李四忠:基本家家都搞這個都有榛子山,管理都挺好。
村民孫國富:榛子山,每年能賣兩萬多塊錢。
2006年,李守發的公司産值突破了100萬。看來榛子真的能掙錢,很多村民又向李守發提出了在山上的榛子林放養肉牛的建議。因為肉牛在榛子林走動,可以幫助榛子授粉,提高榛子産量,而榛子林裏的雜草又為肉牛提供了食物。
李守翔:你一天的勞動量它就是説東西都是一樣幹完了。既把牛放了,這榛子也管理了。
當初不理解自己的村民們現在居然能主動提出新的項目了,李守發覺得很高興。他因勢利導,引進了西門塔爾等經濟效益高的肉牛品種,出欄之後由公司回收。到2008年,杏花村一共發展肉牛近500頭,再加上苗木以及榛子等産業,李守發的公司年産值達到200多萬,杏花村人的收入也翻了十倍。
2008年,李守發64歲,來到杏花村已經9年了。看到杏花村的變化,他覺得自己應該功成身退了。但村民們卻挽留這位老人,還專門為他修了一條下山的路。
李守發:鄉親們看我上山下山不方便,幫助我修了一條路。
記者:這條路現在有多長?
李守發:現在這個路有一公里多。
記者:都是村裏人幫你修的嗎?
李守發:對對對,當時修路的時候,一下子就來了上千人,百十台車,修了兩天。
記者:這場面那應該很壯觀,對不對?
李守發:對,我看到這個場面,我就流淚了。
大家給這條路起名“留心路”,意思就是要把李守發留在杏花村。他們還聯名推選李守發為杏花村的黨支部書記。
村民尚文潔:他做這些都是俺們想不到的事情,都是為老百姓,處處都為我們著想。
村民張愛萍:他凈為老百姓辦好事兒,能不支持?
2009年11月,東北剛剛下過第一場大雪。過去這時候村民們應該在家貓冬了,但是在山坡上的榛子林裏,人們仍在忙著給榛子倒茬。
記者:這麼冷的天,幹活累嗎?
村民戴柏勇:不累。
記者:為什麼?
戴柏勇:今天,一幹活冒汗了,就不覺得累了。
現在的杏花村文明富裕,可是在李守發心裏,還有一個心結,那就是希望妻子能理解他。雖然妻子後來也來了杏花村,可是隨著李守發投入越來越多,甚至要從此留在杏花村,妻子不認可了。
11月6日晚上,李守發在瀋陽的大女兒突然來到了杏花村。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會回來看看父母。
李守髮妻子:哎呀,多煩人。
雖然妻子的態度沒有改變,但是大女兒的回來讓李守發感受到了溫暖。
大女兒:他和在城裏的這種生活有一個,就是變化太明顯了。因為我們畢竟都是在城里長大的,那時候看見我父親的這個手上面都裂著大口子。
李守發:裂了大口子,是。
現在李守發準備發展杏花村的生態旅遊,他忍不住向女兒描繪未來的藍圖。
記者:你會繼續支持嗎?
大女兒:會,繼續支持。
李守發:繼續支持,繼續支持。
編導:段知
攝像:王浩
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
首播:每週一至週五21:17-21:47
重播:每週二至週六13:52-14:2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敬請您的關注!
>>更多精彩致富招數<<
>>返回 致富經 首頁<<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