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2月24日 09:25 往期《闖天下》文稿 我要評論
原果農報報社總編 鄒光存:“老百姓來到,到果農報社來訪問,來電話,簡直把這個報社弄的亂糟糟。”
那些人都是因為看了果農報上的一篇文章才找上門來的,文仲介紹了一種新型果樹種植方法,他們想通過報社找到這種種植方法的發明人劉全保,到劉全保的果園取取經,從此一群群參觀的人們打破了這個小山村的寧靜。
村民:“陜南虞城那邊,遠的山西、河南,還有河北的老百姓,都在這裡免費參觀。”
村民:“多,最多一天就是要好幾輛車,就是幾百號人。”
劉全保作了個統計,僅1996到1998年,3年當中到他果園參觀的人數就達到了10萬人。那時候,人們找到劉全保就不容易,十年後的今天,人們要見他一面更困難了,就連多年的老朋友胡天雄想向他學點技術都得提前預約。
河南省果樹簡化管理研究會會長 胡天雄:“我是提前,提前一個多周約好的,要不然我也見不到他。”
劉全保:“我這個人生下從小就比較懶,小時候生下就不愛幹活,可不能幹活你總得想個不愛幹活的方法。就是你不幹活,少幹活還比別人收入的還多。”
雖然,劉全保愛説自己懶,但別人記住他卻是因為他由懶生巧的本事,他原來是村子裏的一個中醫,家裏還種著五畝蘋果樹,1992年由於作醫生掙錢太少,把全部心思放到了種果樹上,但是種果樹還真是個累活,澆水、施肥、剪枝、鋤草幾乎天天有活幹,幹活的時候還得在果園裏鑽來鑽去。
劉全保:“這是傳統樹型造成的惡果,想要過去你看,像狗一樣在那兒爬的,你看,這是一個工作不便。”
農藝師李西俠:“密閉的問題,當時是全國一個焦點。從國家級研究所,到地方沒有人解決。”
劉全保還真不信這個邪,想試試少出力就能種果樹的辦法。這首先就得解決果園密閉的問題,以前人們為了防止枝條過長,採取每年統一剪枝的方式,但第二年會有更多的枝條冒出,於是越剪枝果園密閉得越厲害。劉全保做過中醫,中醫治病講究辨證施治,因人而異,他琢磨著管理果樹是否也能來個辨證施治呢?觀察久了還真讓他按照長勢把果樹的枝條分成了幾類。
劉全保:“它是葉片小你看,葉片小小的你看。這叫弱,這個就叫旺,你看,長長的,葉片大,你看,這個芽,這個叫芽子,芽體飽滿。”
劉全保:“強弱交界處進行轉枝。再在生長點去掉五片葉。”
用轉枝和摘除葉子的方法去掉頂端優勢之後枝條不再瘋長,樹型也隨之改變,普通蘋果樹樹冠直徑會達到8米左右,而劉全保種出的果樹直徑只有2米左右,
劉全保:“這種主幹型最大的優點,從型的方面看這個上下不足一米,你看,上面、中間、下面一模一樣的。這個都佈滿了小枝,這個就非常,你看工作非常寬敞,你看到這中間過來的,打藥工作都非常寬敞。這個行間你看,這麼寬就過去,空空的。”
村民:“這是瞎整呢。”
後來到劉全保的果園裏來看稀奇的村民越來越多,大家發現劉全保種果樹,竟然不鋤草也不澆水!
村民:“就説他神經不對了,就是懶不幹活。”
村民:“很多人要看他的笑話。”
人們一般認為果園里長草會與果樹爭水爭肥,劉全保卻覺得不鋤草才能養好果樹。
劉全保:“就是裸露的地把大量的水分就蒸發上了,你看有了草以後,密密麻麻的,它就蒸發就少了。”
劉全保:“再一個有了草以後,地下有根,根扎的深深的,死了以後你看地下一個窟窿一個窟窿,這個草小了,大了以後這麼深,這就疏鬆土壤了,土壤裏邊不是硬邦邦的。”
草根對土壤的疏鬆有助於果樹吸取更多營養,時間一長人們發現劉全保用懶辦法管理出來的果園,跟別的果園相比漸漸有了區別。
果樹站站長:“從園貌上講,就是樹體健壯,第二是通風透光條件好。”
經銷商 趙海亮:“看到他的蘋果,確實很好,果形正、果面光潔、著色均勻,當時他5畝蘋果吧,有5萬多斤産量,我一下全定了。”
站長:“不用他這個技術的,和他這個裏邊種地的,有明顯差別。差別有是他們的樹體大,結果少,質量差,大小也不均勻。”
當時的在運城市果農報報社任總編的鄒光存聽説了這件事,寫下一篇文章,介紹了劉全保如何用一種簡單方法的解決了當時普遍存在的果園密閉問題,並使果樹高産;文章發表之後上門參觀的人多的讓劉全保幾乎招架不住,
不只是劉全保家的果園被踩出了一條路,果農報社每天也要接待幾十位來訪者,這些人都是想找到劉全保,當面學習一下怎樣才能使果樹達到每畝5000公斤的高産量。鄒光存無奈之下乾脆把劉全保請到報社工作。
原果農報報社總編 鄒光存:“就來了就專門叫劉全保成立一個技術諮詢室,專門給他派了幾個人,你們幾個人就專門接待果農,你專門回答果農的問題,後來還是滿足不了。”
到了報社以後,劉全保再也沒有時間管理果樹,將5畝果園交給親戚管理,雖然收入減少了,但眼界卻比以前開闊了
原果農報報社總編 鄒光存:“當時全國的農業部的八大顧問之一王景彥,北農大的馬寶昆教授, 還有我們這裡當時的果樹權威薛基忠,我前前後後都帶了他們去了,他們看了以後一個是佩服,一個是讚賞,一個是肯定。”
專家們給劉全保算了一筆賬,劉全保的管理方法不但省掉了剪枝鋤草澆水的花費和人工,降低了成本,更提高了産量,增加了利潤,跟普通種植方法比起來投入産出比大大增加。
灰衣男:“投入1元錢可以收回40元錢,他們那種就是1到5最高,投入1元收回5元或者10元錢。”
村民:“他説,現在社會上掙點錢都不太容易,但是你要是誠心去追求錢,恐怕也未必就能追求得來,但是你要做好了,人家自然會報答你的。”
2001年報社遷到北京,劉全保從報社辭職,那時他在山西,陜西,河南甘肅等幾個省的果農中間有了不小的名氣,
果樹種植戶:“他給我把這個技術傳授了以後,我就從這個地方開始起家,發家,從這兒開始發家的 老鄉6:我一畝地一年最多收入1.7萬多元錢。”
果樹種植戶:“大家對他很敬重。”
後來,隨著劉全保名氣的增大,越來越多的賺錢機會主動找上門來, 2003年,陜西省大荔縣的趙蘭山種了100多畝果園,用傳統方法管理已經虧損了兩年。聽説了劉全保的技術,他專門跑到山西聽了一次課,
趙蘭山:“最後就給我了一份挂圖,這個挂圖的話,就是這個蘋果主幹型的管理方法,有一個挂圖,圖紙。”
趙蘭山的妻子:“劉老師忙得很,定了合同就能把他抓住。”
她想的是用利潤分成的方法抓住劉全保讓他長期提供技術指導。但首先得把劉全保邀請到自己的果園再説,這個任務落到能説會道的朱恩言身上。
朱恩言:“他到哪兒開會去我都去,我到山西都跑了,我跑了兩回,雇上車,路費就是500多塊錢。”
終於在2003年8月趙妻的執著打動了劉全保,他來到了趙蘭芝的果園,在閒談當中,趙蘭山提出與劉全保合作,並告訴劉全保,自己曾經作過多年的水果出口生意。
劉全保:“他對市場了解的清楚,把水果的上市時間,品質,品種,他基本上是接近瞭如指掌這個程度,所以他這個果絕對不會賣不掉。”
而對劉全保來説,只想專心鑽研技術,和趙蘭山合作也算雙方互補。劉全保對趙蘭山的果園作了個估計,經過改造,兩年以內將産量由每畝提高到3千公斤並不難,於是雙方協商後簽訂合同,合同規定劉全保定期提供技術指導,如果畝産達到2000公斤,超出部分的利潤劉全寶拿百分之二十。現在劉全保手上有十多份這樣的合同,預計今年這些合同就會開始兌現。
null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