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2月23日 08:53 節目文稿 我要評論
主持人:“匡文輝,你好,你現在在哪?”
中央電視臺駐上海記者匡文輝:“我現在是在上海陸家嘴金融區,這裡也是上海外資銀行最為集中的地方。在我背後的這些高樓裏,幾乎囊括了上海大多數外資銀行的分支機構。據統計,截止到今年九月份,全球500強外資銀行中已經有39家落戶上海。其中包括花旗銀行、美國銀行、瑞士銀行等世界金融巨頭。根據入世的承諾,在入世五週年之際,這些外資銀行已經獲准可以辦理人民幣業務了。”
主持人:“那麼外資銀行進入上海的這幾年間,他們的業務進展情況怎麼樣?”
中央電視臺駐上海記者匡文輝:“外資銀行最擅長的就是理財服務,這對上海的市民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我周圍就有一些朋友去外資銀行做外匯理財業務。前段時間,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曾經發佈過一些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外匯遠期交易量大約是57個億美元,外匯掉期交易量超過了11個億美元,這些交易量基本上都是外資銀行貢獻的。像美國的花旗銀行、摩根大通銀行、英國的匯豐銀行和香港的渣打銀行的外匯交易量都是很突出的。”
主持人:“你剛才介紹的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國際大銀行了,那麼現在銀行業全面放開以後,是不是有更多的外資銀行來到上海?”
中央電視臺駐上海記者匡文輝:“對,根據國務院發佈《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外資銀行在國內進行人民幣零售銀行業務,必須先合法註冊為內地子銀行。匯豐、渣打、恒生、花旗等外資大銀行紛紛表示會在內地註冊成為法人銀行,並在上海設立中國業務總部。而日本的三井住友銀行不久前還在上海設立了中國戰略總部,成為第一家在中國設立總部的日本銀行。”
好,謝謝匡文輝,不只是在上海了,其實目前在大連、北京、廣州等很多城市的街道上都能看到外資銀行的身影。而且隨著《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實施,會有更多的外資銀行出現在我們身邊。銀行業全面開放,中外資銀行正面交鋒將上演,大家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誰起動得快,誰就可能搶佔市場。外資銀行早已垂涎龐大的中國市場,開始積極備戰“全面開放時代”。
在這個以普通百姓為主要目標群體的展會上,花旗、匯豐、渣打等國際金融巨頭悉數亮相,並紛紛派出旗下資深的投資專家、理財顧問坐鎮,或接受現場諮詢,或舉辦小型講座自我推介,或通過問卷調查獲取更多客戶資料。
實際上,上海理財博覽會的高調亮相,只是“海外軍團”搶灘人民幣零售市場的一個縮影。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主席鄭海泉説,隨著《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的正式實施,他們正在為進入人民幣個人業務積極籌備。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主席鄭海泉:“當然第一步,我們就是提供內地人民幣個人理財的服務,另外一方面,我們總的來講,我們是雙線的發展,一方面是積極的網絡的建設,目前來講我們有27個網絡,網點,當然另外一方面,我們就希望跟我們建立的合作夥伴交通銀行,多一點合作,希望就是替我們海外的客戶,也替內地的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這個雙線的策略那就是匯豐一直以來都不變的。”
按照《外資銀行管理條例》,如果外資銀行分行轉制註冊為法人銀行,在吸收公眾存款等方面將不受限制。這一規定令外資銀行本地註冊迅速形成高潮。渣打銀行中華區總裁曾璟璇 ,告訴記者等待這一天的到來可以説是夢寐以求的,於是在《條例》公佈的當晚,渣打銀行就迅速做出了反映,率先向上海銀監局遞交了本地註冊和全面開展人民幣業務的申請。
渣打銀行中華區總裁曾璟璇:“很高興,我們能夠是條例出來第一個申請(註冊法人銀行)的。我希望我們真正接觸到更多的廣大的客戶群,從我們的策略去看,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們接觸更多的客戶,明白他們的需求,那我們可以更豐富我們的服務,從而我們能夠有更多的人員,能接觸更多的金融人才,這樣渣打在中國扮演的角色能夠更豐富。”
與中資銀行相比,網點數量是外資銀行最大的競爭劣勢,加快網點的佈局自然成為他們備戰的重點。渣打銀行透露,2008年前將投資3400萬美元,使中國的網點規模突破20家,新增網點將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及深圳4個城市。
渣打銀行中華區總裁曾璟璇:“還我們剛剛開設了自動提款機的服務,我們很快就在這兩個月吧,就有20台出臺,準備在這一兩個月也多兩家支行,我們希望在未來的18個月內至少把我們現在的網點翻一番,至少是翻一番。”
而目前在內地擁有有21個網點的匯豐銀行,也計劃在未來5到10年之內,在內地的分行數目將增加40至50個。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主席鄭海泉:“現在的我們的網點,已經跑到中國中西部去,我們西安的話,應該今年年底以前,也可以開幕。我們也希望,跑到那個東北方面去,比方説遼寧一些地方,也不一定集中在一個大的城市裏面。我們商業銀行一般來講當然就跟客戶去跑了,哪個地方有客戶,就先跑到那邊。”
另外其他主要外資銀行也在鋪設網點方面不遺餘力。荷蘭銀行、東亞銀行分別計劃在未來5年內增開30個和35個網點。
銀河證券首席分析師左小蕾:“特別是一些大的銀行,像匯豐、像花旗,我覺得他們都是在非常積極地在佈局,那麼這次允許他們開放以後,全面開放以後,因為他有一個法人要求,據説,已經有十幾家銀行,對這個有積極回應,外資銀行,願意在很快的時間裏,能夠得到法人銀行的資格,包括一些過去比較保守的像日本的銀行,很少在國內成立法人銀行,也表示願意通過這種方式在中國開展業務,他們應該是很看好中國這個市場的發展空間。”
東亞銀行北京分行的行長吳志強1993年就加入了東亞銀行,最初東亞銀行只在北京的一棟寫字樓裏租了一間房設立了辦事處,辦事處也只有他一個首席代表和其他另外兩個員工。經過13年的變遷,吳志強説東亞銀行從當初的鏘鏘三人行,到現在已經在中國發展到了10家分行。可以説吳志強不僅見證了東亞銀行在中國的發展,也見證了整個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