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到五毒我們很容易就會想到一些歇後語,什麼扒了皮的癩蛤蟆——活著討厭、死了嚇人啊、蝎子背蜈蚣——毒上加毒等等。特別是有百足蟲之稱的蜈蚣,麻麻的一堆腳,一想就會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可是偏偏有個叫馬仁華的就喜歡它們,不僅把養蜈蚣當成了職業,還把它們放進自家的蔬菜大棚裏。
馬仁華:蜈蚣雖然看著恐怖,但它用處很大,能治很多病。
老馬就是看中了蜈蚣的藥用價值才開始養蜈蚣的,可是老馬為什麼要把它們養在蔬菜大棚裏,而不像我們平時最常見到的那樣在室內養殖呢?
馬仁華:室內它的加溫成本它要高一些,再一個就是它沒有光線,光線要差一些。
原來老馬也曾想在室內養蜈蚣,可蜈蚣是冷血動物,它的體溫始終和外界的溫度保持一致,但是蜈蚣生長最適合的溫度範圍是20到38攝氏度,所以冬春季要維持這個溫度,就要給養殖室加溫,這對於養殖戶來説可不是個小的開銷,更重要的是老馬發現室內養蜈蚣還會帶來其他問題。
馬仁華:在家裏養的時間長了,空氣流通不好,很有味道,很難聞,説不出的一種什麼怪味。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房間小,養殖密度大,而蜈蚣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很容易得病死亡。
馬仁華:得黑霉病 腹脹病 消化不良。
老馬就想能不能給它們換個環境,自己能省錢,蜈蚣也過得舒服呢。老馬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家種菜的塑料大棚。
馬仁華:大棚造價低,採光加溫效果也好。
大棚可以給蜈蚣更大的活動空間,通風也很容易解決,於是老馬開始摸索著在大棚裏給蜈蚣安家。
馬仁華:實際這個野生的蜈蚣它白天它也是鑽到一個石縫裏面鑽到底下去。
因為蜈蚣喜歡潮濕隱蔽的地方,所以在野外,它們通常都是躲在岩石的縫隙或是雜草叢中。老馬就根據它們的這些特性,用磚瓦在大棚裏搭了幾種形狀各異的窩,為了模倣野生環境,還在大棚裏放了一些綠色植物,讓蜈蚣自由選擇自己想呆的地方。
馬仁華:下層瓦片是接觸土壤,土壤是潮濕的。上一層的瓦片它不接觸的它是乾燥的,這種接觸有什麼好處呢就是疊放在一起。這個蜈蚣是需要濕度大的蜈蚣它都鑽到底下去,是不需要濕度的它自己爬到上面來。
蜈蚣是個天生的膽小鬼,它們大多會找隱蔽性好的地方藏身,特別是那些正處在蛻皮或産卵的蜈蚣,更是害怕被驚擾,所以這種特殊時期的蜈蚣會呆在磚垛深處,幾天都不出來。
馬仁華:這傢伙就跟野兔子一樣,認為白天出來不安全,認為被人家發現捕捉了,就是晚上出來。
蜈蚣有了藏身之所,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讓它們過的溫暖舒服了,通常種菜的大棚溫度低時會加一層卷簾或草苫,每天白天打開採光,晚上再蓋上保溫。
這蜈蚣本來就膽小,要是天天蓋來蓋去的,麻煩不説,還會驚擾到蜈蚣。老馬想能不能找到一個可以採光保溫,又不打擾到蜈蚣的辦法。還別説,經過一番試驗,辦法還真給老馬想出來了。
老馬在原來的大棚上,每隔60厘米左右蓋一個草苫,草苫起到保溫的作用,空隙可以採光增溫。這樣就免去了掀來蓋去的麻煩,為了更好地保溫,老馬又在草苫上面加了一層塑料薄膜。兩層塑料膜之間形成相對封閉的空氣隔離層,棚裏的熱空氣出不來,外面的冷空氣也進不去。
馬仁華:兩層塑料薄膜中間夾一層草苫子,時間一長中間形成真空,就像保溫瓶 ,中間有隔層非常保溫。
【推薦閱讀】
收蟹技術也有趣
葫蘆變臉
母牛一起坐月子
林下養鵝好處多
忙而不亂養小蠶
經過這樣的改動,老馬省事兒了,蜈蚣看上去也不錯,安靜地過起了晝伏夜出的生活,可沒成想幾天后意外就發生了。
馬仁華:莫名其妙地沒有了。養著養著都沒有了,我説怎麼能沒有了。
老馬是按照每平米60隻的密度投放的蜈蚣,照理説每個瓦片底下起碼應該有十幾隻才對,現在倒好,很多瓦片底下一隻蜈蚣都沒有了。老馬的第一反應就是天敵。
馬仁華:毒蛇、蝎子、蜈蚣這三個是個毒三角,它是互相牽制,互相剋,你能克我我能剋你。
老馬曾聽有的養殖戶説過,蛇要是見到蜈蚣絕對是一個不落地統統吃掉,現在自己的棚裏還有差不多一半的蜈蚣,所以不可能是被蛇吃了。那會不會是蝎子呢?
偶然有蝎子進來咬死以兩隻蜈蚣並不奇怪,但是並不會造成大批蜈蚣失蹤,找不到答案的老馬甚至懷疑起自己家裏養的那幾隻雞來。
馬仁華:雞吃蜈蚣怪得很,只要它們看到蜈蚣即便是吃不完,吃飽了它也要把蜈蚣啄死。
雞和蜈蚣是死對頭沒錯,可是大棚裏並沒發現被啄死的蜈蚣,看來也不是被雞吃了,種種可能被一一否定,老馬想難道蜈蚣逃跑了??要説養蜈蚣老馬是第一次,但是他有養蝎子的經驗啊,按照蝎子防逃的經驗,老馬早就在大棚四週貼了玻璃條,蝎子能防得了,蜈蚣應該不能逃掉,經過幾天的觀察,老馬發現問題還真就出在玻璃上。
蜈蚣腳多,和蝎子相比,它的附著攀爬能力更強,光滑的地方雖然跑不了,但玻璃條的接口處還是給了蜈蚣逃跑的機會。
【推薦閱讀】
收蟹技術也有趣
葫蘆變臉
母牛一起坐月子
林下養鵝好處多
忙而不亂養小蠶
就這麼一個小小的玻璃接口,讓老馬一下子就損失了上萬元的錢,這還不算完,逃出大棚的蜈蚣竟然跑到離養殖場不遠處的學校裏,這蜈蚣有毒人所共知,您説,它要是跑到人群聚集的學校裏,能不出事兒嗎?
馬仁華:鑽到學生的課桌裏面去了,好傢伙,那個學生第二天來上課,一掏作業本嘩就咬上,哎呀你看那哭吧。震天雷地哭啊。
被咬了,人家能不哭嗎?再説了,這蜈蚣雖説不是五毒之首,但它的毒性也非同一般,只要有物體碰到它或是感到危險,蜈蚣就會本能地發起攻擊,用頭部的兩個大夾子夾住對方,釋放毒素來保護自己。
馬仁華:它咬人一下子咬上去,它排毒很快,馬上就把毒排進去,這個味道是酸疼酸疼的非常難受。
老馬深知被咬的感覺,趕緊給人家治傷道歉,為了不在發生類似的事情,老馬開始想辦法改進自己的防逃措施。
馬仁華:聽人家説蜈蚣怕水,我們就在大棚周圍挖溝加上水,晝夜不停地流,結果是沒逃掉,淹死了。
原來老馬在大棚周圍挖了一圈圍溝,注入水,想用這種方式讓蜈蚣知難而退,乖乖地呆在大棚裏 ,沒成想事與願違,蜈蚣是個大近視眼,有沒有水它根本看不見,只憑著頭上的觸覺,一門心思地往外爬,和所有的生命一樣,蜈蚣也有它脆弱的一面,因為氣門長在腹部,水稍微深一點蜈蚣就會窒息而死,老馬看著一隻只蜈蚣被淹死,別提有多心疼了,看來這防逃的措施還得改。
馬仁華:現在主要是採取這種光滑的薄膜爬不上去,現在這個辦法就是對它們來説就是天羅地網,再也跑不掉了。
這次作的徹底,只要能爬到的地方,老馬都包了50多厘米高的塑料膜,怕給蜈蚣可乘之機,老馬還定期地擦掉塑料膜上的灰塵,一發現塑料有破損,就趕緊補上,一番折騰後,蜈蚣總算是被制服了,從此再沒出現過丟失蜈蚣的事兒。
馬仁華:這不容易這傢伙,就是防逃很重要這一點好多人養殖失敗就是這一點逃跑了。
【推薦閱讀】
收蟹技術也有趣
葫蘆變臉
母牛一起坐月子
林下養鵝好處多
忙而不亂養小蠶
也難怪老馬説不容易,這蜈蚣也太不聽話了,好在老馬最終找到了行之有效的防逃措施,這大棚裏養蜈蚣算是成功地邁出了第一步,可有句話説得好:按下葫蘆起來瓢,這住的地兒是安頓下來了,可吃的呢?
馬仁華:一開始養也不知道怎麼養,我們尋思蜈蚣要吃肉,弄一些肥肉,買一些豬肉。弄碎就給它吃。
每天傍晚天一暗下來,蜈蚣就會從磚瓦縫隙中爬出來採食。
雖然蜈蚣怕水但它也是要喝水,所以老馬還在大棚裏準備了水盤。 就這麼精心呵護著,原以為這下蜈蚣可以健健康康地成長了,可沒過多久蜈蚣還是病了。
很多蜈蚣行動遲緩,體表也失去光澤,隨著腹部慢慢變黑,漸漸地出現死亡了現象。
馬仁華:它好像是一種腸胃的病。
有蜈蚣生病死亡,如果不趕緊找到原因,就很容易造成大批感染,那損失可就大了。俗話説的好病從口入,蜈蚣出現腸胃疾病,應該是食物除了問題,可老馬想自己給蜈蚣的食譜很簡單,就是豬肉和水,要説是飲水出了問題吧,老馬每天都更換清洗,知道蜈蚣怕水淹,還在水盤中加了碎石子。
馬仁華:水盤裏放上碎石子,碎石子有間隔,這樣它淹不死。
吃的也應該不會有問題,喂蜈蚣的都是新鮮的豬肉,找不到原因又擔心出現大批死亡現象,老馬每天都在棚裏轉來轉去,無意中還真讓他找到了病根兒。
馬仁華:這個肉被蜈蚣拖到洞裏頭我們又不知道。結果它吃了那個變質的肉它就得病了。很快就病死了,那就病死的非常高,磚下掀開一看好多都死的。
原來這蜈蚣吃肉的時候,有時會把剩下的拖到隱蔽的地方,天熱肉很容易腐爛變質,蜈蚣吃了這樣的肉,病了也是在所難免的了。於是老馬就想乾脆每次都少喂點兒,沒有剩餘就不會有變質的了。
馬仁華:結果一開始少投,投的少的它也不行,投的少了它不夠吃,這個傢伙就互相吃,互相殘殺。
投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到底該怎麼喂,老馬真是傷透了腦筋,好在一次偶然的發現,讓一籌莫展的老馬有了主意。
馬仁華:青蛙好大一個青蛙一個癩蛤蟆它都能吃掉。它好像這麼一抱起來一夾住咬兩下子,好大一個癩蛤蟆就咬得不能動了。
在野外,蜈蚣捕食能力強可是出了名的,就算是比它們大很多倍的蟾蜍、壁虎都不在話下。
老馬想既然蜈蚣有這麼強的捕食能力,乾脆直接喂它們活食,不就解決了肉變質的問題了嘛。
馬仁華:我們撒點黃粉蟲給他們吃看他們吃不吃。我們也看書,説蜈蚣可以吃昆蟲的。就撒點黃粉蟲,沒想到撒這個黃粉蟲對它倒是挺合適的。
馬仁華:因為黃粉蟲是個活體,放在這裡面幾天以後還活著,再一個黃粉蟲是軟體多汁,還有黃粉蟲爬得慢,容易捕捉住。
黃粉蟲生命力及強,就算被吃的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身體,依然可以活上一兩天,用它給蜈蚣當飼料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推薦閱讀】
收蟹技術也有趣
葫蘆變臉
母牛一起坐月子
林下養鵝好處多
忙而不亂養小蠶
看著蜈蚣吃上美味的黃粉蟲,老馬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這次成功再次鼓舞了老馬,老馬又把注意力放在蜈蚣喝的水上了,蜈蚣在水盤上爬來爬去,換得再勤,水也不會很乾淨。怎麼樣才能讓蜈蚣喝上更乾淨的水呢?
蜈蚣是雜食動物,每天的飲水量又不多,老馬想可不可以用多汁的白菜來代替水呢。
馬仁華:白菜含水量很高..
於是老馬就開始給蜈蚣喂切碎的白菜葉兒,喂了老馬發現這個方法並不太好,切碎的菜葉很快就會幹掉,清理起來也很麻煩。老馬就想這養蜈蚣的大棚原來不就是種菜的嘛,把菜再栽進大棚,讓蜈蚣直接吃不就得了。
這一次改革沒費太多的週折,很快蜈蚣就喜歡上了主人準備的新鮮蔬菜,它們在上面吃菜葉,有時還會躲在蔬菜葉片下休息。
馬仁華:它再咬吧它這個菜又咬不死,它還是個鮮活的,逐漸地向鮮活的來轉化。還有就是説它如果就是説它吃到鮮菜之後它就不大喝水了。
有了新鮮的蔬菜,喂水這個環節就可以省掉了,蜈蚣的食量不是很大,每天也就吃2到3只黃粉蟲,所以現在只要隔兩三天在大棚裏灑一次黃粉蟲,基本就能滿足蜈蚣的生長需要了。
【推薦閱讀】
收蟹技術也有趣
葫蘆變臉
母牛一起坐月子
林下養鵝好處多
忙而不亂養小蠶
要説蜈蚣的吃吃喝喝,老馬想得是夠週到的了,可這蔬菜怎麼辦,雖説蜈蚣喜歡潮濕的環境,但它卻天生怕水,蔬菜又離不開水,它們生長在同一個大棚裏,這對矛盾又該怎麼解決呢?
這個可難不倒老馬,因為種的都是些小型葉菜,需水量不是很大,只要像平時澆花一樣經常噴灑上一些水就能滿足蔬菜的生長需要,更重要的是蔬菜生長的環境溫濕度基本和蜈蚣的生長要求一致,這樣一來,蔬菜就成了蜈蚣的晴雨錶,只要蔬菜長得好,説明這樣的環境蜈蚣也能生長的很舒服。
馬仁華:一個是環境的美觀性再一個就是説它和植物是相反質的,植物好像是吸碳吐氧,它是吸氧吐碳正好滿足它的需要。
不僅如此,原本只是嘗試著種的菜,還給了老馬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因為早晚溫差,菜葉上經常會有新鮮的露珠,這樣一來蜈蚣吃青菜的同時還可以喝上露水,吃的喝的都乾淨了,老馬的蜈蚣成活率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
馬仁華:成活率高了,效益也就一下子提高了。
要説這在大棚裏吃著活蟲鮮菜,喝著清新的露水,夠有創意的了吧,人家老馬説了,他還有一項創意,還是種菜,不過這次菜被種到了大棚上面,這些蔬菜不僅對蜈蚣有好處,還能給老馬帶來點兒其他的收穫。
馬仁華:棚上種上南瓜、佛手瓜等等,這些不僅可以給蜈蚣遮蔭,還能收穫些菜
老馬真是充分的利用了動植物之間的關係,把種菜和養蜈蚣緊緊結合在一起,可以説是,從吃到喝再到住,每一個環節都想得細緻週到。每個緩解都儘量讓蜈蚣過的舒適。
馬仁華:一般野外將近兩年才能長成呢,蜈蚣兩年多。為什麼呢應該野生的蜈蚣它冬天要冬眠。冬眠是半年這半年不但不吃,它不遲它要消耗,它要減輕體重,減瘦了。就是我們人工養的那長的就快了。大概就是現在9個多月10個月就達到藥用那種規格了。
能在溫暖舒適的自然環境裏不受拘束的生活,每天還能吃上新鮮乾淨的食物,您説這蜈蚣能長得能不快嗎?
【推薦閱讀】
收蟹技術也有趣
葫蘆變臉
母牛一起坐月子
林下養鵝好處多
忙而不亂養小蠶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