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2月24日 18:16 深度報道 我要評論
中國有句老話,叫“養兒防老”,説的是希望通過養育孩子,能讓自己老來有所依靠。但對於山西省山陰縣的馬寶仁大爺來説,辛辛苦苦培養成人的兒子,已經難以成為他晚年的依靠了。
日前,記者在山西省山陰縣採訪,看到82歲的村民馬寶仁大爺跪在地上做飯,而他40來歲的兒子,卻無所事事地站在一旁。
原來,馬大爺的老伴去世早,給他留下的這個兒子有一定智力障礙。吃罷老父親做的飯,馬用就這樣做在門口曬太陽。多年來,兩個人就只能靠政府的救濟和鄉親們的幫助生活。
在我國,千百年來,依靠子女供養的養兒防老模式,是農村老年人賴以生存的主要途徑。而一旦子女失去了供養能力,老年人又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就會失去養老的依託。記者在採訪中還發現,家庭養老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家庭關係就是影響農村老人能否得以順利供養的重要因素。在陜西省志丹縣,我們見到了72歲的蘇金蓮老人。
在村民們的反復勸説下,蘇大娘才跟我們説了一些實情。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兒子兒媳做出如此粗暴的舉動呢?而兒媳的解釋,似乎也指向了老人的性格缺點。
現在,蘇大娘已經和兒子兒媳分開另過,老人有輕度的白內障,看東西比較模糊,生活得很艱難。對於不能給老母親贍養費的問題,兒子似乎也有自己的解釋。
村民告訴我們,老人確實有暴躁易怒等性格缺點。但不管怎麼説,虐待老人,不盡贍養義務,都是錯誤的。採訪中我們看到,這種因兩代人性格衝突而導致的矛盾,在其他村子也個別存在。但是,更多的老人,在家庭矛盾面前,選擇的是默默承受。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民政部原副部長李寶庫説在農村裏有一種傳統的觀念——家醜不可外揚,不願意對外説。老年人在家裏受了委屈、受了虐待、受了欺負,對外都不願意説,他認為是一種丟人的事情。
專家説,農村老人由於沒有收入來源,在經濟上對子女有依賴性,這更導致他們遇到家庭矛盾時更容易選擇忍氣吞聲,從而使他們的贍養出現問題,進而影響晚年的生活質量。
一個是無力贍養,一個是不願贍養,我們看到,在這種情況下,老人的晚年生活很讓人擔憂。應該説,這種比較極端的現象,在農村還是極個別的。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敬老愛老正在日益成為風尚。絕大多數老人,在各自的家庭裏,過著頤養天年的幸福生活。
在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今年84歲的王玉蓮大娘,正在用手機給孩子們打電話。原來,王大娘的孩子們在縣城住,兒女們對她老兩口考慮得很週到。
記者在山西、陜西等地的多個村莊進行了抽樣調查,發現超過八成的老年人對子女們的表現,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但是,受地域經濟發展和家庭條件狀況的影響,還是有一些農村子女在照顧老人時,顯得力不從心。而且,儘管子女們努力為老年人考慮得很週到,但由於兩代人的生活習慣不同,還是讓一些老人覺得有些不便。
因此,很多農村老人與子女分家另過,下田勞動,經濟上和生活上的獨立,讓他們在心境上得到一些放鬆。
多年來,黨和政府一直把解決好老年人的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一系列問題,當做民生工作的一項大事。作為家庭養老的一個有益補充,敬老院這種社會化養老模式,已經成為農村老人、尤其是農村孤寡老人的養老依靠。在陜西省旬陽縣、浙江省嵊州市採訪時,我們看到,縣、鄉、村各級敬老院網絡,已經初步建立。
在敬老院裏,各種生活、娛樂和鍛鍊設施齊備完善,老年人在這裡生活得很舒適。在這裡,多數都是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他們的身體狀況一般都比較差。
調查發現,隨著農村青年大量進城務工,留守家中的空巢老人越來越多,他們的生活也在日益成為一個難題。在旬陽縣城關鎮,72歲的畢敏大娘,3個孩子都在城裏打工,一個人在家很是艱難。大娘的體質不好,經常犯病,一個人有時會吃不上飯。
近幾年,伴隨著地域經濟的發展,旬陽縣正著手擴大敬老院規模,讓更多空巢老人住到敬老院裏。
今年十月,畢大娘有幸成為第一批住進敬老院的空巢老人,來到這裡,老人感到十分高興。
但是,記者在山西、河北等地調查中發現,儘管敬老院的生活設施齊全完善,但很多農村老年人,並不願意去。而且,就目前的國情和國力來説,讓大量的農村老人去敬老院養老,也是不現實的。
專家指出,家庭有難以替代的親情和溫暖,無論社會怎麼發展,居家養老,都將是老年人頤養天年的主要途徑。
可見,敬老院這種社會化養老方式雖然好,但也只能成為居家養老的一種有益補充,不應該也不可能取代居家養老。那麼,如何讓農村老年人在家庭裏,生活得更充實、更有質量,近年來,黨和政府已經開始這方面的探索。
長期以來,農村老人都是依靠子女的收入來生存。這樣,就會使老人的生活質量完全維繫在子女的收入狀況和道德水準上。
如何以普惠的方式。讓所有的農村老人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從2007年開始,山西省朔州市實行了高齡老人生活補助制度,年滿65歲的老年人,都可以領到30元錢。
這項到了歲數就可以領錢的制度措施,讓農民感到十分欣喜和意外。現在,這項措施已經在全國多個省份逐步推行。而另一項更為龐大的系統工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也已經在全國逐步推開。
而在這些資金的構成上,政府補貼佔了大頭兒。也就是説,是國家出錢,幫助農民來養老。
參加了新農保,農民60歲以後,每月至少可以拿到55元養老金,而像崔銀祥大爺和老伴這種已經超過60歲的老人,則不需要個人繳納任何參保金,現在就可以直接領取養老錢了。
居家養老是老年人晚年的最佳歸宿,因此,在全民加大公德教育,樹立敬老風尚的同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政策的施行,則給居家養老增加了一道屏障,讓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穩固和有依靠。
目前,全國已有10%的縣市參加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參保農民超過了1100萬人,到2020年,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將覆蓋全國,隨著國家財力的增強,養老金標準還會逐步提高。新農保是繼取消農業稅、糧食直補及新農合之後的又一項重大的惠農政策,它最關鍵的意義在於,中國政府已經著手對農民養老承擔起責任,使廣大農民的養老問題走向科學化、制度化,讓農民的晚年更有保障。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