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本期節目視頻
在全球經濟變冷、市場環境變化加劇的環境下,08年的毛皮市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對於我國毛皮養殖戶來説,2007年是讓他們很心痛的一年,因為這一年狐狸皮的價格跌到了近十年的最低點,有很多養殖戶賠得是血本無歸。然而2008年金融風暴的侵襲讓備受創傷的毛皮養殖戶更是雪上加霜。那麼,養殖戶還能不能賺錢?今年的市場現狀又是怎樣的呢?在本期節目中,我們將給您展示毛皮産業自身的規律,尋求在産業低谷中盈利的手段。
前不久,我們來到了號稱行業風向標的“2009年北京國際裘皮革皮製品交易會”,然而我們看到的卻是場面冷清,客流稀少,與往年紅火的場面相比顯得尤為沉寂。
據了解,這次參展商主要來自我國的河北、山東、浙江和廣東等地的服裝及輔料廠商近一百多家。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毛皮製品加工國,我國毛皮業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一向較高,這也使得它不可避免地經受著眼下正在擴散和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的壓力和挑戰。在這次展銷會上我們了解到,商戶們面對的是市場冷清,訂單與往年相比相對較少,而外商參觀人數也大幅下降,在展會上偶爾能遇上為數不多的外商。
然而讓我們沒想到的是,在全球毛皮業一片喊冷聲中,這位來自德國的毛皮商卻有著不同的聲音,那對於我國的商戶來講是怎麼看待的呢?
據了解,在這次展銷會上雖有訂單,但由於資金不能及時到位,致使交易量大大減少。我們在展銷會上感受到的是毛皮市場的冷清和蕭條,那麼,我國毛皮産業現狀又是如何呢?在我國狐狸産業發展過程中,2007年註定會成為一個悲情的記憶,這一年狐狸皮的價格跌到了近十年的最低點,一張皮子的價格甚至抵不上飼料的成本,賠錢的養殖戶更是不在少數。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內狐狸皮消費開始流行,刺激了狐狸養殖業的發展。養殖地主要分佈在山東、河北、內蒙古、北京、東北三省等地。養殖種類主要有銀狐、藍狐、雪狐、彩狐等。而狐狸皮又被稱為毛皮中的軟黃金,也是狐狸産業中唯一的利潤基點。發展初期,狐狸皮需求極大,供應量小,價格攀升,供求嚴重脫節,尤其是質量好的藍狐皮,當時價格曾經達到800元/張。越來越多的養殖戶不斷投資,狐狸養殖業一時紅火起來。而之後的市場行情起起落落,沉浮不定。下面就讓我們在紅火與冰冷的皮毛市場的演變中,感受一下狐狸養殖業的變遷。
我國農村最早出現狐狸養殖是從1981年開始的。1995年,一張進口藍狐皮最高價曾經賣到3000多元,可稱之為皮毛行業的軟黃金時代。1997年價格一落千丈,一張進口藍狐皮最高價賣450元,但無人問津,皮毛業陷入低谷。2000年毛皮價格觸底反彈,國産的地産狐皮每張600-700元左右,改良的狐狸皮800元左右。2007年價格降到最低點,一張改良的狐狸皮100多元都無人問津,全國養殖戶損失慘重。
人們不禁要問,狐狸産業怎麼了?為什麼會出現紅火和蕭條交替往復的現象呢?
據了解,目前我國狐狸養殖戶達到150多萬戶,每年生産狐狸皮在500萬張左右,而我國每年用做加工的約六十萬張,用做出口的在3~4萬張,市場明顯已經供過於求。就全國來看,養殖戶能夠賺錢的幾乎是鳳毛麟角。
正像專家説的那樣,我們很多養殖戶急功近利的心態太嚴重,看到行情好就一擁而上,盲目擴大規模,殊不知在行情好的時候跟進往往暗藏風險。然而,今年入冬以來,我國很多地方的獺兔皮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地下降,本應該是紅火的銷售季節卻出現了經銷商和獺兔養殖戶普遍喊冷的現象,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這一現象的呢?為此,我們的記者展開了調查。
日前我們走訪了浙江最大的皮毛市場——崇福皮毛大世界,只見鞣制好的獺兔熟皮及兔皮褥子堆積如山,在崇福皮草大世界記者看到,獺兔皮市場顯得尤為沉寂,這裡的商鋪一家挨著一家,但交易冷清。
記者在崇福毛皮市場走訪中發現,在這裡經營毛皮的商戶有上千家,他們主要來自河北、山東、遼寧等地,而經營獺兔皮的商戶佔到了三分之二左右。面對今年毛皮市場的冷清,我們聽到的是商戶的一片抱怨聲。
據一位來自河北的商戶介紹説,今年無論是獺兔皮價高價低都無人來買,手裏積壓的30多萬的獺兔皮成了燙手的山芋。蕭條的獺兔皮市場,讓經銷商們度日如年,那麼,對於我國的養殖戶來説,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況呢?
獺兔是由家兔中出現的一種突變種培育而成,國外稱“力克斯”,即“兔中之王”的意思,因其被毛具有短、平、絨、密、牢等特點,酷似水獺皮毛,因此,中國稱之為“獺兔”。
雖然獺兔的培育是在美國、法國、德國,但世界上目前養殖最好的地方仍然是中國。如今面對獺兔皮市場的蕭條,那麼對於我國獺兔養殖戶來説現狀又是怎樣的呢?為此我們來到了浙江省桐鄉市的一家獺兔養殖戶。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個看上去好端端的獺兔場要關掉呢?由於飼料上漲,養兔成本的增加,他今年飼養的四百多只獺兔不但沒有利潤還將面臨賠錢。目前,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像這戶獺兔養殖場關閉的情況在全國普遍存在,那麼對於這種現象專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一邊是市場低迷,一邊是養殖戶賠錢,那麼,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國的毛皮養殖戶還能不能養?怎麼養才能在風波雲起的市場中有利潤可求呢?
在近日舉辦的深圳毛皮展銷會上,我們採訪到了一位來自美國的毛皮業內人士,他認為,無論市場處於低潮還是高潮,只要注重質量還是有市場的,在中國就有一些高品質的毛皮生産商。
中國是一個毛皮動物養殖大國,但絕不是一個養殖強國,無論從整個行業的發展狀況看,還是從具體的養殖企業生産管理情況看,與北歐、北美等毛皮動物養殖先進國家相比,我們都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像這位來自黑龍江丹麥貂養殖場的客商所展示的達到國際標準的水貂皮在全國養殖戶中並不多見。
現在毛皮市場上並不是毛皮選擇市場,而是市場選擇毛皮,毛皮行業要順應市場,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而這位來自黑龍江的養殖戶之所以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能取勝,不僅僅是靠丹麥貂,更重要的是有一個標準化的養殖模式。
據了解,目前我國毛皮動物養殖業除規模大廠以外,多數以個體養殖戶為主,與居民區及其它動物養殖區相對較近,飼養環境不理想,棚舍及籠舍規模不一致,設施簡陋,衛生條件不好,多數以人工養殖為主,不能保證動物的自由採食和飲水,活動空間較小,難以保證動物福利標準,難以發揮最好的生産性能,生産出高品質的毛皮。
行情的低谷既是一場災難,又是一場考驗。正如大浪淘沙一樣,優勝劣汰是必然規律。對於廣大養殖戶來説都將經受考驗。正像有關專家所説的那樣,要在産品質量上下工夫,在養殖的方式方法上多做一些文章,努力降低飼養成本,把握市場信息,因地制宜渡過目前的低谷,相信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會贏得市場,在低谷中也能有利可賺。
>>更多精彩致富招數<<
>>返回 聚焦三農 首頁<<
責編:劉岩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