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來襲 (2007.7.24)

2010年02月24日 17:55  深度報道 我要評論

  

    暴雨是從7月17日凌晨5點左右降臨璧山縣的,在隨後的幾個小時裏,重慶市的其它28個區縣也相繼出現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當天上午,重慶市氣象臺發佈了當地歷史上首個暴雨紅色預警信號。

  

    暴雨的突然襲擊,很快造成璧山縣內澇,沒過多久,璧山縣城開始進水,最大水深處近3米。大部分交通、通信、電力、供水相繼中斷,璧山縣城儼然成為“汪洋”中的一座“孤島”。

  

    災情發生後,當地立即啟動應急機制,黨員幹部、解放軍官兵,武警戰士和公安幹警,迅速投入到抗洪搶險中。但是,由於暴雨來勢兇猛,水位猛漲,一些着急回家的群眾在途中,就被困在了洪水裏。

  

    為防止群眾在混亂中出現更大的危險,救災指揮部一方面封閉了危險路段,另一方面,派出衝鋒舟全面搜救,轉移受困群眾。

  

    據氣象部門測算,僅在7月17日凌晨5點到下午4點的11個小時內,璧山全縣大部分降雨量達到了200毫米以上,這也是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115年從未遭遇的特大暴雨,而有的鄉鎮當天的降雨量更是達到了288毫米。暴雨引發的洪水使全縣13個街道、鄉鎮,124個行政村,近42萬人民群眾受災。

  

    暴雨引發的山體滑坡不僅使璧山全縣多處公路中斷,同時,還造成不少農村群眾的房屋損壞、倒塌。河邊鎮福興村村民張德兵和妻子本來就身有殘疾,看著自己的房子被山體滑坡損毀,僅有的一點點家當也沒有了,再加上兩畝稻田絕收,夫妻倆頓時陷入了絕望。

  

    在眾人的勸説下,張德兵夫妻最終打消了輕生的念頭。有村民騰出自家的空房,無償為他們一家提供食宿。村裏的老人們對張德兵5歲的女兒更是格外照顧,偶爾有了零食,也不忘給小孩留上一份。

  

    為回報好心的村民,張德兵夫妻倆只要有空,都要幫大家做點零活,就連他們的女兒,也學着給鄰居老奶奶掰玉米。

  

    張德兵在感激鄉親們慷慨相助時,總有些不安——因為鄉親們同樣遭了災,家境也不寬裕,張德兵總覺得自己一家人給大家添了麻煩。於是,他們一家又跑回瀕臨倒塌的老房子,看看能不能找出點生活用品,儘量給大家減輕些負擔。

  

    而此時,還有人比張德兵更着急——此時,河邊鎮的鎮長助理柯昌蜀和同事正在山溝裏艱難前行。

  

    從鎮裏到張德兵所在的村莊原來只需要10多分鐘,因為山體滑坡,柯昌蜀他們現在只能選擇一條羊腸小道進山。由於暴雨剛過,山路崎嶇難行,同時,還要防範新的山體滑坡,一路上,他們不得不走得很小心。不到10公里的山路,他們足足走了近兩個小時,終於找到了張德兵一家。

  

    大家的共同的幫助讓張德兵一家可以暫時度過難關。然而,在這次暴雨中,當地20萬餘畝糧食作物受災,因災絕收面積達到11000畝,同時房屋損壞、倒塌1萬多間,璧山全縣有近6萬人需要轉移安置,這些受災群眾的境遇又如何呢?

  

    這裡是青杠街道來鳳片區的一個災民集中安置點,每天的這個時候,社區幹部們都要為受災的群眾送來乾糧和礦泉水。

  

    陳九彬、羅有秀夫妻倆是從臨近的榮昌縣到璧山務工的農民,由於租住的房屋被洪水衝垮,他們和其他三戶受災戶被安排到了這間教室裏臨時居住。一樣的遭遇,讓過去完全陌生的他們走到了同一個屋檐下。

  

    這位老人名叫周長勇,今年已經76歲了,由於患有白內障,近乎失明。洪水來臨時,是社區幹部背着她逃了出來。當天,老人被安排和陳九彬他們同住一屋,在老人的子女還沒有從外地趕回來之前,一直是陳九彬他們輪流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考慮到老人體弱多病,陳九彬夫妻倆讓出了床位,自己打地鋪。

  

    在璧山受災地區,像這樣的“臨時家庭”還有很多,有的“臨時家庭”甚至有300多人。雖然有的災民集中安置點條件還比較簡陋,但是受災群眾對救災工作還是給予了充分的理解。

  

    截止目前,璧山縣已從財政劃撥資金900萬元,用於抗災自救,共發放大米88噸,食油8800桶,乾糧10萬件。同時,國家民政部也劃撥專項資金3000萬元,用於重慶市各受災區縣抗災自救。

  

    我們的記者在重慶璧山採訪時,感受到的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來源於我們廣大的黨員幹部,在暴風雨來臨的時候,是他們衝在了最前沿;這種力量更來源於我們的人民群眾,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善良和勇氣,鼓舞着每一個人。現在,重慶各受災地區已經全面轉入抗災自救,我們也期待着更多的力量參與到他們重建家園的行列中。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