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據媒體的報道,在浙江省的寧波市一些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他們在入學的時候被要求要提供,計劃生育證明、無犯罪證明、勞動合同證明等等多達10種的證明文件,不少的外來務工者的子女因此就無法順利地入學了,十證入學這種規定是否合理?外來務工者的子女他們離享受平等教育的權利,究竟還有多遠?央視經濟頻道主持人陳偉鴻與著名財經評論員霍德明和沈竹共同評論。
寧波部分地區外來工子女就讀需要十證齊全,設置障礙,透視出哪些深層次的教育問題?
沈竹:“十證”是對外來務工人員慣性的歧視
(《今日觀察》評論員)
我第一感覺就覺得它很荒誕,這10個證中,一類是家長犯錯,孩子受罪,一類是家長無能,孩子埋單。最引起媒體爭議的就是,必須家長無犯罪記錄證明,孩子才可以入學。再有一個就是養老保險繳費單,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可能剛剛找到工作,可能是剛剛落實下來生活,還不知道養老保險怎麼交,很多家長説,我辦不下來這個證,所以不能入學,我的心裏是冷冰冰的,空蕩蕩的,所以他設計這個證,骨子裏是對外來務工人員長久的慣性的一種歧視,潛臺詞是説,能不能不來我們學校。
當地的解釋也很無奈,説是自己的教育資源不夠,我們在十幾年的過程當中,一直在關注農民工子弟學校,我們曾經嘗試用市場辦學的方式,來推進農民工子弟的就學的問題,在教育的投入上面,農民工子弟學校永遠困擾的就是,政府失靈,市場失靈,雙重失靈,使得他們在資源分配上,總是沒有辦法在夾縫中求生存。它不是偶然情況,鄭州、貴州……不斷有五個證七個證,十個證的情況,其實他們也是自有苦衷,但是他們這種無奈的理由,不能成其為這種做法的理由。
霍德明:“十證出臺”其實就是人為設限、制度缺陷
(《今日觀察》評論員)
除了無犯罪證明,我還注意到裏面還有無違規生育證明,如果家長違規生育的話,原來合法生育的,都不能入學。這種人為設限,跟中央政府把贊助費等費用取消的正常是完全抵觸的。我不能接受地方政府無奈或者是不得以的理由,尤其是寧波市,這是一個副省級城市。它一年的財政收入是800億,但是務工子女就學之事,總是有一些條條框框的的賬擺在這裡。這是和我們制度上的缺陷是有關係的,教育是分灶吃飯,中央出政策,可是實際地方需要準備財源,應付實際上的一些支出,所以像這麼樣一個富裕的地方,都沒有解決務工子女問題的話,在其他稍微落後的一點,或者比較不富裕的城市,可能會更多的這種問題。
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供平等的義務教育,該如何落實,有哪些環節還需穩步推進?
沈竹:銀川經驗:引進民間力量、重新調配教育資源
(《今日觀察》評論員)
我特地搜了一下數據,現在我國務工人員的子女達到了1400萬,其中適齡兒童需要義務教育的人數達到了1126萬,這個數字意味着8個城鎮兒童當中,就有1個是外來務工子女。在上海這樣的發達地區, 3個孩子中就有1個孩子是務工子女,所以它的人群基數是非常大的。但是號稱西北的小江南的銀川市,就找到了很好的解決辦法,它有一個公立的學校,公立的學校發現外來務工子弟越來越多,政府就給它投入2000萬來擴建,但是在擴建之後遇到了一個瓶頸,就是老師怎麼來調集,教育資源怎麼來重新的劃分,這時候它引入了民間力量,出現了一個半民營,有政府色彩的民間的一個學校。他們又跟家長商量,是不是能夠為了孩子的理性考慮,為了保證孩子的教育質量,一年出幾百塊錢,這樣的方式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我想浙江省政府是不是也應該嘗試一下這樣的努力。
霍德明:發放教育券也是個很可行的政策
(《今日觀察》評論員)
我想這個怪象第一個牽涉到的就是地方政府的態度問題,第二個是它的教育資源分配。浙江省的瑞安市兩三年前就有一個成功的案例,它全市有3萬多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他把務工人員子女的教育照顧的很好,以至於有些務工人員到瑞安來,是因為想把他子女到那兒送去上學。瑞安市政府認為,這些務工人員是資産,不是負債。至於説怎麼樣把教育資源平均流通,在兩會的時候,提到過教育券的問題,教育券本身,是一個數額,甚至是一個記錄,農民工子女拿了這個教育券,到寧波去上學,它有一個記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就可以對不同省份務工人員子女做一個教育資源的重新再分配,所以教育券本身,它應該也是一個可行的政策。
陳玉琨:要把關心弱勢群體 作為考核政府的重要指標
(國家督學華東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今日觀察》評論員)
尤其要關心弱勢群體,因為沒有這樣的觀念,沒有對教育公平的追求,今天這個門檻撤了,明天會設新的門檻,永遠會形成這樣的(循環)。第二政府要拿出措施,做出具體的規定,把能否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良好教育,作為考核地區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要一條指標,政府不能在這點上不作為。
林絮:政府要監控學校執行中是否違背法規
(長春市希望高中校長教育學者,《今日觀察》評論員)
好的資源的學校是有限的,整個教育的投入是個定點,你往好的學校投入,那麼差的學校就越來越差。這個按照我們的理解,應該是教育學上的馬太效應。它必然導致好的學校越來越好,差的學校越來越差。咱們現在全國確實在教育配置上不是很平衡的,也不是很合理的,你政府就要監控執行者在執行的過程中是不是違背了規律,或者違背了法規。
鄭也夫:應給每一個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機會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今日觀察》評論員)
這是倒行逆施,父母到這兒來生存是非法的嗎?子女就因此不能受教育了,教育上就要設置門檻了,這都是荒誕的。教育的門口應該是徹底敞開的,為每一個在該地生存的孩子,提供教育的機會,這應該是沒有任何條件,沒有任何前提的,這應該是毫無疑問的事情。但我們對這樣的事情,此前都存在着若干制度上的障礙。我覺得社會上最大的公正,應該是讓下一代的人,在受教育的起跑線上是公正的。中國古代的傳統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遺産,我覺得應該是有教無類。
沈竹:政府部門要充分為外來務工人員服務
(《今日觀察》評論員)
像寧波這樣的城市,它的外來人口急劇的增加,教育成為了他們的一個負擔。但是首先,應該有一個積極的態度,畢竟浙江省的發展,寧波市的發展,很多都是靠這些外來務工人員辛勤的工作,如果他們的心態不能穩定下來,他們的孩子沒有書讀,在鄉村做留守兒童,我覺得對他們經濟也是不利的,在這個角度上去看,我覺得政府部門不能短視,一定要有一個長久的眼光,為經濟發展打造一個非常夯實的基礎。
霍德明:不能因父母的某些原因 導致孩子無法受教育
(《今日觀察》評論員)
中國是個泱泱大國,可是不能因為國家很大,各個地區的發展差異很大,就對基礎教育有任何缺失,中央現在已經免除了很多稅費,可是有些地方政府設置這種人為的障礙,這就是地方政府認知上的差異,那些應該受到義務教育的子女們,沒有辦法受到教育,原因居然是因為他的父母親有違法生育,或者曾經有犯罪記錄,我想對於教育這種百年樹人的大計,這是一個很大的損失。
(《今日觀察》欄目播出時間:周一至周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