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抄底——成思危談“兵法”(2009.6.30)

2010年02月26日 10:06  節目文稿集 我要評論

  

海外抄底——成思危談“兵法”
   
    去海外抄底,中國企業躍躍欲試,出征的步伐,將會遭遇哪些瓶頸?《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這裡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觀察》,歡迎各位的收看。今天繼續我們關於中國企業海外並購行動的討論。在前幾天的節目當中,我們集中討論了中國的一些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這幾年來在海外並購的成敗得失,我們看到這些年來中國企業海外出征的結果,總的來看雖然是敗多成少,但是出征的步伐還是越來越快了。“走出去”也確實是未來中國企業的一個發展趨勢,但是在“走出去”的過程當中,我們將會遭遇什麼樣的一些瓶頸?如何讓我們出征的步伐能夠既快又穩?今天我們將就此來展開評論。

主持人:我們的兩位評論員,一位是著名學者、經濟學家成思危先生,歡迎您的到來,另外一位是我們節目的老朋友何帆先生,我們也歡迎電視機前的各位登陸央視網、新浪網,搜狐網、騰訊網發表您對這個話題的看法,稍候我們在節目當中,將會關注您的留言。
       
去海外抄底,這樣的夢想似乎離當下中國企業越來越近,但回過頭來看,在一片喧囂中,細數近幾年的得失,中國企業獲得的教訓或許比到手的真金白銀要多得多。

主持人:2005年3月,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與美國優尼克公司高層開始接觸,欲以1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這個美國第九大石油巨頭,這宗收購當年被稱為中國企業規模最大、最重要的一宗海外收購。但歷經五個月的數輪談判和競價,當年8月份,中海油最終黯然退出。

另一個故事發生在家電行業,2003年底,TCL與法國湯姆森公司簽署了成立全球最大彩電合資公司的諒解備忘錄。2004年7月,TCL與湯姆森的合資公司TTE正式成立,但隨後TCL兩大合資公司的總虧損超過了45億元。2006年李東生甚至親自提筆寫出《鷹之重生》一文,鼓勵自己,也鼓勵着企業低迷的士氣。

同樣被稱為國內汽車企業海外並購的首吃螃蟹者,上汽收購韓國雙龍的案例,再次為海外抄底敲響了警鐘。上汽在2004年10月與韓國雙龍汽車達成收購協議,隨後還取得了絕對的控股權,但上汽並沒能有力地控制這家企業。雙龍2008年汽車總銷量僅為92665輛,比2007年減少了29.6%,其中12月的銷量同比降幅高達50%以上。

當然在抄底中也不乏成功案例,阿裏巴巴吃掉雅虎中國,中石油並購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到最近的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成功收購澳大利亞OZ金屬礦業公司。然而從完成並購到進一步融合,最終完成資本和管理的良性運作,中國企業的海外抄底之路,依然充滿着變數種種。
   
海外抄底——成思危談“兵法”
   
主持人:這些年來我們看到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數量不在少數,成功的個案雖然不多,我們也常常在一起來關注他們失敗的理由到底是什麼,成先生有沒有在分析當中找到一些他們遇挫的共性,對今天的中國企業來説,走出去的瓶頸到底在哪?

成思危:我覺得最大的瓶頸就是不了解對方的環境和它的有關的風險。

主持人:就是準備得不夠充分。

成思危:對,主要是了解得不夠。就是我們往往用我們自己的一些主觀判斷來代替了客觀的情況。你比如説在一些國家,你對它的法律,對它的有關投資的規定,對它這個審查的程序,以及它工會在它起的作用,等等,這些並不了解。

主持人:這種不了解有沒有給您留下很深印象的例子,比如説哪一次的動作當中可能就特別明顯地看出來這一點?

成思危:那當然你比如説上汽並購韓國的。

主持人:雙龍。

成思危:雙龍的時候就有問題,我們曾經我們這個首鋼在秘魯也曾經遇到過工會的問題,你比如説對於對方的審查程序,那麼我們這個中海油在這個問題上就沒有充分了解美國的這種複雜性,等等,我覺得這個是最大的關鍵。就是因為並購你是在對方的國家裏,對方的土地上,你如果不了解它的這些有關的情況,你就不能夠真正地去分析風險,而且你也不能夠真正的有合適的對策。

主持人:何帆你的看法是什麼?

何帆:我補充一下成老師的這個,剛剛的觀點,實際上成老師説的,就是我們很多企業在海外並購的時候,他功課缺的一個就是他在做評估的時候,存在着失誤,第一個很多企業他本來是要到海外去收購這些先進的技術,但是他對技術的發展的趨勢有一個錯誤判斷。你比如説原來2004年TCL收購湯姆森的時候,其實他們沒有想到,這麼快這個平板電視就取代了顯象管電視,那麼2001年的時候,華立也曾經收購飛利浦在美國的CDMA的研發部門,但是他們也沒有想到,這麼快的時間3G的技術就取代了2G的技術。那麼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看到有些企業他錯誤的判斷了就是這個資産的價格,那麼尤其在金融危機之後,就是你很難來衡量有一些企業的這個資産價格,像我們看到中投投資黑市,中國平安投資富通銀行出現的虧損,都是跟這個有關的。由於我們沒有想清楚我們要什麼,我們也沒有想清楚對方能夠給我們什麼,這個可能是收購的時候,中國企業犯的一個主要的錯誤。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