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斌讀報7月21日內容

2010年02月23日 10:43  讀報文集 我要評論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馬斌讀報。

有句歌詞是這樣唱的,“掌聲想起來,我心更明白”不過我今天要套用一下,“漲聲想起來,我心不明白”這裡的漲不是鼓掌的掌,而是漲價的漲。《第一財經日報》説,目前各地水價“漲”聲四起。從今年1月1日起,廣州自來水全面漲價;4月1日,南京自來水價上調,緊接著無錫、揚州、常州加緊安排漲價日程;4月27日,上海市發改委舉行居民用戶水價調整聽證會;5月6日,瀋陽市物價局召開調整自來水價格和污水處理費徵收標準聽證會;5月10日,北京市水務局透露,將採取調整綜合水價、出臺節水獎勵辦法等措施緩解用水危機。近日又有昆明,河南週口,洛陽,銀川等地相繼醞釀水費漲價。一時間水價上漲已經成了大勢所趨。
 
《國際金融報》就説,這次的漲價是供水企業一力堅持的結果,他們的理由很簡單,一方面供水成本過高,企業不堪重負。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漲價也有助於節約水資源,減少浪費。話是這麼説,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次水價普漲之勢,和現下不少城市的水務領域都有外資參與不無關係。實際上自來水價格的調控在一定程度上並不完全掌握在政府的手裏。

《經濟參考報》的觀點認為,水價不是不可以漲,但一定要漲的明白才行。針對眼下水價上調文章提出了三點質疑:一、價格聽證會難以反映民意。漲價要聽證,但很多地方的聽證都是走過場。二、定價機制不合理。供水企業一方面説虧損,但一方面卻不公佈成本細節,那水的定價標準在哪呢?三、水費的使用管理也不規範。供水成本要公開,收費的使用更應該透明。

《山西晚報》就拿北京的水費舉了一個例子。現在普通居民用水是3.7元一噸,這3塊7實際上包含了三部分收費,水資源費為每立方米一塊一,污水處理費為每立方米九毛而真正的自來水水費是一塊七每噸。如此看來,是老百姓沒少拿,供水企業沒多得。所以文章説,供水屬於公共事業,供水者的虧損不應該指望用水者來彌補,而是應該向財政申請補貼才對。

對此《北京青年報》的文章説,價格和節水之間存在著一個矛盾,那就是,漲價幅度低了,起不到敦促節水的作用,但漲幅過大卻又會讓很多市民家庭不堪重負。對普通市民來説,花錢用水誰也不會舍得過多的浪費,而真正浪費水資源的往往都是機關事業單位,他們花的是政府財政,根本不在乎水價高低。一句話,漲價不見得能起到節水作用。現今一些壟斷部門醞釀漲價,總喜歡打著節約資源的旗號,電漲價是為了節約用電,煤漲價是為了節約用煤,水漲價是為了節約用水……“節約資源”成了一個筐,好像不漲價就不能節約資源。提高市民的節水意識是必要的,但除了漲價來節約資源之外,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我們換個話題。

明天的這個時候你在哪看日全食呢?這不,北京的王先生這兩天就犯愁,之所以犯愁,是因為他不知道應該選擇去哪個城市看。《法制晚報》説,早在去年,不少城市就打出了“日全食”牌在吸引眼球,而到了今年年初這種爭搶就越演越烈了,有的地方邀請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專家,言之鑿鑿地宣佈當地是“全球最佳觀測點”,原因是空氣質量好;有的地方不甘落後,邀請國家天文臺的專家論證當地才是“最佳觀測點”,因為那裏位於日全食中心線上。還有的地方理由似乎更加充分,因為紫金山天文臺的專家已經在推介會上確認此地觀測角度最佳、觀測時間最長。

哎呀呀,還真是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不過,今天的《新華每日電訊》就説,其實,鬧來鬧去,都是誤會一場,因為日全食壓根就沒有最佳觀測點這麼一説,為什麼呢?咱來聽聽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日食組主席傑巴薩喬夫説的:“日全食沒有最佳觀測點。無論杭州、上海還是武漢,只要在中國長江流域的全食帶內,任何一個地方看日全食都沒有區別。”而關於大夥議論巴薩喬夫主席自己選定浙江湖州的安吉縣作為觀測地點,他的理由也很簡單,就為了避開大量的人群。

當然,不説原因咱也知道這些城市為什麼都爭搶著當最佳觀測點,這背後還是旅遊資源、消費之爭!不過《法制晚報》就提醒這些城市説這種《短期投資存風險》。有的城市投入很多來建設就為了吸引更多人來觀日,可這短短幾個小時的時間真就能賺回成本麼?當然我們也不排除這些地方旅遊的前景,但要是沒有個理性分析,過度投入,那到最後只能是得不償失。所以,對於那些在日全食帶的朋友們,自家的陽臺真就是最佳觀測點,而在這些城市外的朋友們,找個人少的地兒,避開人潮或許更能好好觀測,在這兒也要提醒天文愛好者們一定帶好觀測鏡和一件外套,好好去感受吧!

看下一條。

我國各個地方都規定對獻血者有一定的償還政策。《羊城晚報》説,《廣州獻血管理規定》,一次獻血,本人可終生免費用血;一人獻血600毫升,直系親屬終生免費用血。和其他城市比,償還幅度是比較高的,可以説是“最優惠”的。不過自2004年實施至今,償還金額呈幾何倍數增長,去年甚至超過2000萬元,償還血量佔到全年無償獻血量的1/10。致使廣州市面臨的用血壓力越來越大。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用血償還金額的激增呢?廣州血液中心副主任分析説,這裡面有累積的因素,也有人在鑽政策的空子。

廣州的張林一年前住院花了3萬多元,其中用血的費用就有1萬多,而且病情還有復發的可能。從醫生那兒了解到有關獻血補償政策後,他的妻子就到廣州血液中心一次性獻血400毫升,半年後又獻血400毫升。九個月後張林病情復發住進醫院,這樣,他治療的血液費用就可以去血液中心報銷了。應該説,這個政策確實讓張林受益了,不過,大家如果都這麼做,那這個數量就龐大了。事實上,由於廣州的供血已經不堪重負,有關部門近期擬對獻血償還政策進行修改。

不僅是廣州在擔心,優惠的“血償”制度會不會造成日後的血荒,其他城市也面臨用血壓力越來越大的擔憂。對此,《時代商報》就呼籲《“血償”政策應當功利與理想並重》。文章説,引入“血償”制度,就是為了平衡“人人為我”的功利主義和“我為人人”的理想主義。廣州人獻血絕大多數卻並非為了能夠享受到“血償”,即使是基於功利性獻血的少數人,他們也有這麼做的苦衷。所以地方政府在制定或修改獻血政策時,在增加功利性考慮的同時,還要保留一份人情味,才能讓獻血不至於演變成變相賣血,更不會讓獻血者的愛心退化成純粹的功利性目的。

  

責編:劉岩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邊看邊聊

登錄 | 註冊

內容 

驗證碼: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