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76

往期查看

人口紅利正消失 中國準備好了嗎

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十年來首次出現下降

    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十年來首次出現下降。國家統計局1月18日發佈2011年我國人口總量及結構變化情況,數據顯示,去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8499萬人,佔總人口的13.7%,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2288萬人,佔總人口的9.1%,均比去年末有所增加。

中國人口現狀中國人口現狀

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出現下降

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出現下降

    由於生育持續保持較低水平和老齡化速度加快,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來首次出現下降,2011年為74.4%,比上年微降0.10個百分點。儘管未來幾年會有小幅波動,但對勞動力供給問題需要給予更多關注。

人口紅利正在消失人口紅利正在消失

中國老齡化程度繼續加重 2025年人口紅利將消失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李培林此前在發佈2012年社會藍皮書時指出,城市化水平超過50%,意味著中國這樣一個具有幾千年農業文明歷史的農民大國,將進入城市社會為主的新成長階段。

    他表示,人們生活方式、生産方式、職業結構、消費行為以及價值觀念都會隨之發生極其深刻的變化。換句話説,繼工業化之後,城市化將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引擎。

    除了機遇,城市化的推進也讓中國面臨著一些新的挑戰。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隨著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如何解決新生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急需研究。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則表示,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保障應該儘快實現全面覆蓋。

    除城鄉結構外,中國人口的年齡構成也受到各方關注。統計局17日發佈數據顯示,2011末,中國大陸總人口達13473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44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比上年末提高了0.47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佔比增加0.25個百分點,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占比則較上年末下降0.1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表示,中國人口變化趨勢不可逆轉。老齡化程度的加劇,意味著“人口紅利”的持續衰減。到2025年,中國的人口紅利將徹底消失。要實現經濟的騰飛,中國必須力爭在此之前完成發展方式的轉變。

新的紅利在哪?未富先老應思變

    從1980年到2010年,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從5.60億增長到9.18億,而總撫養比(非勞動年齡人口與勞動年齡人口之比)則不斷下降。有學者研究顯示,1982年到2007年中國的總撫養比下降24.6%,對同期人均GDP增長約有25%到30%的貢獻。

    2000年之後,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的增長率開始放緩。20到29歲的年輕勞動力,2010年比2000年縮減近15%。從2011年到2015年,60歲以上老人將從1.78億增加到2.21億。《聯合國人口展望》預計,2015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將停止增長,撫養比開始上升,“未富先老”(gett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成為挑戰。



    中國還能創造哪些新的紅利,以支持下一個三十年?



    勞動生産率紅利:它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先進技術的運用、管理的深化、基礎設施的改善、教育水平的提升、創新型社會的建設相關。



    制度紅利:它和農民工市民化、機會的公平供給、法治水平的提高、更開放的市場與更少的干預相關。



    精神紅利:它和人民的奮鬥意願與創新精神相關。



    最富的國家老齡化程度往往也最高,所以人口老齡化本身並不可怕,關鍵是要在人口結構逐步變老的過程中,實現經濟轉型和高效、智慧的新增長。怕只怕思維老化,精神鈍化,行為固化。



結語

    從長期看,一國的“人口紅利”不可持續。“人口紅利”期只是一國人口變遷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即當人口出生率尚未顯著下降,而死亡率明顯下降的階段。就國內而言,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的逐漸下降必將導致總勞動人口的下降。人口紅利的消退正在到來,該如何應對這種消退帶來的不利影響?促進人口合理有效轉移和流動、繼續推進城市化和小城鎮建設、加強建立全民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障體系等等,都是政府要解決的問題。

何謂人口紅利?

人口增加值呈逐漸降低趨勢

    所謂“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成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一國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同時,少兒撫養比例迅速下降,勞動年齡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達到較高水平之前,將形成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撫養負擔輕、于經濟發展十分有利的“黃金時期”,人口經濟學家稱之為“人口紅利”。

    實際上,人口變化對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不僅包括勞動力供給的增加,還包括擴大積蓄以及人力資本投入與回報上升。由於人口在40歲-60歲年齡段積蓄的可能性最大,更多的人能活到這個年齡,就會帶來更多的積蓄。更多的儲蓄意味著更多的資本。每個勞動者資本佔有量提高,可提高勞動生産率。

    “人口紅利”對生産領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勞動供給上。

    根據一些中國機構的研究,目前中國經濟增長的27%得益於“人口紅利”,與此前“人口紅利”對日本、新加坡等國經濟騰飛的貢獻率基本相當。

    從長期看,一國的“人口紅利”並非可持續。人口轉型理論告訴我們,“人口紅利”期只是一國人口變遷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即當人口出生率尚未顯著下降,而死亡率明顯下降的階段。就中國而言,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的逐漸下降必將導致總勞動人口的下降。

 往期回顧

留言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自動登錄登錄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