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誰應該對中國大熊市負責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9日 08: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12月8日,A股再現陰跌。滬指盤中擊穿2307點,再創近期新低。走勢果真應了那句廣告語: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其實在此之前的11月30日,突如其來的暴風驟雨已經把中國股市再次打入深淵。滬市和深市跌幅都超過3%,遠比陷入金融危機的歐美股市來得兇猛。

  回頭看11月份,A股跌得令人心驚:市值縮水1萬多億元,跌幅超過4%。而且,深滬兩市全跌,中小板和創業板盡墨。人們不禁要問,經濟發展速度尚快、出口增長依然強勁、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都遠遠好于發達國家的中國,股市怎麼這般不爭氣?究竟誰該為似乎不應出現的大熊市負責?

  十一月底暴跌的直接原因,是坊間風傳國際板馬上要推出———其實也不完全是空穴來風,至少有三四位高官在不同重要場合都説過國際板要推出、甚至很快要推出的“豪言壯語”。在已經“跌跌不休”的中國股市,任何有可能抽走資金的政策走向都會使市場惶恐不安,這是常識性問題,不知這些官員怎麼非得“逆潮流而動”?儘管30日證監會的反應尚算到位,當天就表示此種傳言純屬謠言———不過,已如驚弓之鳥的A股市場,寧可相信謠言傳言,也不相信真言實話,暴跌起來沒商量。

  其實,中國股市如此表現不佳,絕不僅僅是因為國際板傳言。宏觀市值管理到位慢、到位差甚至不到位,屢見不鮮。君不見,在資金面緊張、流動性告急的市場上,新股上市依舊,大盤股爭先恐後狠砸市場;君不見,投資者信心喪失殆盡,資金凈流向“見出不見進”,但上市公司各種形式的融資、再融資瘋狂推出,大有“抽幹”市場之血的豪氣。比如中國水電,明知要跌破發行價,還是要上馬。

  在一個投資拉動色彩濃厚、國有企業佔有了資本使用優先權的市場,資源“撥付”的多寡,決定著資本的取向。在一個市場配置資源能力還十分有限的新興市場,不得不承認行政干預的力量。到底想讓股市怎樣走?至少在中國,決策層的“態度”至關重要———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而態度趨向則事關信心存亡。

  面對曾經“過剩”的流動性該怎麼辦?套用曾經言及的“池子”理論,其實,最大的池子應該是資本市場,在中國,恰恰沒有人操心池子的吸引力、操心池子的容量擴大,房地産不能炒了,於是炒藝術品,炒農産品,炒黃金玉石,股市則讓人們避之不及;造成人民幣連續跌停的原因很多,據分析,其中有一個因素是,中國股市缺失投資價值,外資、遊資和熱錢紛紛逃離,市場對中國上市公司和市值做空連連,就“順理成章”了。

  我們不否認,國際市場,特別是久拖不決的歐洲債務問題等,對中國股市有不良影響;中國股市發展僅有二十年,求全責備顯然苛刻。中國股市自身的體制、結構、運行機制等問題,都對市值增長形成制約。

  但是,我們希望股市能走得更好,走得正常,走出經濟晴雨錶的功能。現在不是埋怨誰的時候,而是宏觀管理部門及時出手、矯正對股市“態度”的時候。

熱詞:

  • 中國股市
  • 池子
  • 熊市
  • 態度
  • 滬指
  • 抽幹
  • 資金面
  • 做空
  • 新股上市
  • 暴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