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1年行至過半,高企的通脹壓力仍舊持續,實體經濟增長速度也出現放緩跡象。一時間,中國經濟能否順利實現“軟着陸”為各方關注。與此同時,權威媒體發文強調,房地産調控的是房價,而不是打壓房地産行業,房地産依然是“支柱産業”。
毫無疑問,此觀點事實上並無太多新意。只是在此時點重申這個觀點,有何深意,如何理解?
筆者認為,更準確的表述應該是“房地産調控並不是打壓商品房市場”。這是因為,房地産市場跨入雙軌制以來,保障房的地位逐步提高不假,但商品房仍將在比較長的時期內佔據主導地位。
房地産調控運行至今已有18個月,今年以來,調控持續發力,房産稅試點施行、限購在36個城市鋪開,配合數番動用數量型和價格型工具的貨幣政策,商品住宅價格過快上漲的勢頭得到一定遏制。然而,調控的副作用也顯露無遺,一二線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快速下滑,存量房總量迅速上升,地方土地出讓收益大幅縮水。
一方面是商品房的“遭遇冷場”,另一方面卻是保障房的“備受關注”。自保障房“中考”慘澹交卷以來,有關保障房建設資金籌集的話題就成為焦點,而保障房建設所需的持續的大量投入,將在很大程度上補位或取代商品房投資的下降,這也成為專家判斷中國經濟不會“硬着陸”的重要依據。
一時間,保障房對上下游産業鏈的拉動、乃至對整個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似大有超越商品房甚至取而代之的可能,誇大的言辭放大了保障房的真實作用。
房地産調控一方面要調整過熱的房地産投機熱潮,另一方面還要保障民生,保障房的作用就是保障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保障房建設的跟進也確實有助於中國經濟“軟着陸”,但即使五年後能佔據20%的市場,保障房也未必能同商品房分庭抗禮。
全面推進房地産市場雙軌制運行是此次房地産調控的重要舉措。“市場的歸市場、保障的歸保障”,是對雙軌制最直觀的描述,房地産市場進行了一次“加減法”。
微調的格局,一方面為房地産市場本身提供了保持總體平衡的可能。未來幾年,保障房和商品房仍將處於快速增長的過程中,而且保障房增長速度將會明顯快於商品房,以確保在“十二五”結束時,能和商品房“二八”分。另一方面,保障房建設的硬性任務要求,起到一定的拉動實體經濟的作用,為宏觀經濟提供了保持總體穩定的可能。
隨着樓市調控的推進,市場供需矛盾有所緩和,不合理需求得到一定抑制,市場出現了一些降溫跡象,觀望情緒明顯加重,“相持”的局面在多地出現。然而,依舊高企的商品住宅價格仍超出大部分人的購買力範圍。
可喜的是,房地産投資並沒有因調控而出現回落。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前5個月房地産投資、新開工面積與施工面積依舊保持同比增長的水平。(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