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2010年05月13日 08:42 證券日報 我要評論
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12日發佈《2010年全國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工作方案》,特別提出要加強對創業板上市企業審計業務的檢查。業內人士表示,強化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審計,有利於減少上市公司經營與道德風險對投資者的損害,從而降低創業板市場風險。
12日,深交所創業板交易的78隻股票中有58隻收盤報跌,其中30隻個股的跌幅超過2%。伴隨着創業板的集體走弱,破發的股票也逐漸增多。統計顯示,按照5月11日股價計算,已有13隻創業板股票跌破了發行價。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多只新股“破發”現象的背後是此次發行制度改革暴露出來的一個問題,即發行市盈率過高。
清科集團的分析師認為,個股高市盈率發行、發行過於密集、供大於求,是“破發”的重要原因。發行制度引發的高市盈率與過快的發行節奏、較弱的市場環境形成共振,將使創業板個股跌破發行價成為常態。
天相政券則在最新的創業板策略周報中提到,在一季報披露後,市場對創業板“包裝上市”的猜測和對業績高成長的質疑從未停止,近期的股價其實也部分反映了這些信息。
國都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翔表示,這種“包裝”體現在創業板上市公司不論是否有高成長性,其發行價基本上都處較高水平。因此,一些資質平平的公司在大盤下跌趨勢下,“破發”就成為可能。
由於到創業板上市融資對中小企業存在很大的吸引力,因此,眾多公司當中可能存在小部分公司為了利益鋌而走險,包裝利潤。加強對創業板上市企業審計業務的檢,從程序上更嚴格,對整個市場的健康發展有很大好處。
從已公佈完畢的2010年一季報中,比較創業板、中小板、全部A股和滬深300成份股的經營狀況,無論是營業收入增長率還是凈利潤增長率,創業板都處於最低水平。
截至4月30日,在創業板上市的有78家公司,剔除今年上市的20家創業板公司,餘下的58家公司去年第四季度累計實現凈利潤10.23億元,到今年一季度,這些公司實現的凈利只有7.20億元,環比下滑近30%,這與A股兩市上市公司總體環比23.22%的增幅大相徑庭。
在目前已經上市的78家創業板公司中,僅有38家公司一季度實現超過30%的利潤同比增速。而有些公司的業績卻出現了業績大變臉,出現了同比下降甚至虧損。在半年甚至大部分公司還不滿半年如此短的時間,創業板就顯示出了不穩定性。
專家分析認為,呈現這種不穩定性的原因是創業板上市公司業績變化大,讓人懷疑存在包裝的可能。典型的是當前市場上普遍存在的上市前的財務包裝。有些包裝可能僅限於規範性調整,但有的就不乏進行財務會計項目的勾兌,由於勾兌之後各個數據之間的關係保持平衡,因而很多問題不會被及時發現,待日後問題暴露才被查出。其次,是保薦人的利益衝突問題。在擔任創業板上市公司保薦人的同時,又可以在該公司上市前投資入股,這很容易自相矛盾。作為股東的保薦人,必然的心態就是要做高業績,推高發行價。
可見,創業板市場的風險主要來自創業板上市公司,由於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及經營運作風險等而加大了審計風險。因此,強化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審計,有利於減少上市公司經營與道德風險對投資者的損害,從而降低創業板市場風險。
責編:曹樹彬
聲明: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所載視頻、文章、數據等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