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作為古典寫實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楊飛雲的油畫作品以其純凈的古典主義而享譽畫壇。他的作品清麗、靜謐、安寧,正如他本人給人的印象——溫和、從容、內斂。近日,記者在中國油畫院楊飛雲工作室內與他直面交流,聽他暢談了自己的生活、創作以及對中國油畫的希望。
對畫家來説,內涵最重要
楊飛雲的油畫常常把觀者的興趣吸引到人物的臉上,他把每個模特的臉部都處理得十分乾淨和迷人,尤其是女性神情中透露出的恬淡、溫婉,令人印象深刻。眼前的這兩位也不例外。
推開楊飛雲工作室的大門,一首旋律輕快的草原歌曲正在迴響,兩位穿著節日盛裝的蒙古族青年端坐在畫架前,男孩拉著馬頭琴,女孩靜靜地注視著前方……“他們兩位都是歌舞團的演員,我在內蒙古看了他們的演出後,就一直想畫他們,最後將他們接到北京來了。”楊飛雲邊説邊揮動畫筆。隨著他的筆觸看去,女孩的姿態安祥,表情含蓄,而男孩在樸實的外表下,透著堅定和豪放。楊飛雲説:“我將這幅畫的情節性淡化了,主要在人物的情緒、肢體動態、服飾穿著、背景圖案及紅綠顏色等方面進行細緻刻畫,創作過程非常愉快。”
細觀楊飛雲的油畫作品,似乎每一幅都色彩莊重,格調高雅,氣息唯美。人物的眼睛是他精心刻畫的部位之一,它們通常大而明亮,流露出“充滿希望和憧憬的目光”。楊飛雲的畫作筆法細膩,很多作品以室內的女性人物為主題,或人體或肖像,均展現了女性古典美的一面。
“我的畫想表現一種溫情的、溫暖的,甚至有一點點恬靜、寧靜的美好。”楊飛雲毫不諱言自己不喜歡醜陋的東西,只有青春美麗的事物才能使他激動。作為楊飛雲最著名的模特,其夫人芃芃從少年時期至今已被其描繪了近30年,其中很多作品廣為流傳並多次獲獎。因此,也有人戲稱楊飛雲“畫老婆成名”。
“大家知道她多一些,也是因為畫她的作品獲了獎,印刷的也比較多。其實,模特對寫生或創作是非常重要的,模特是繪畫産生的來源和第一手資料。我早期畫夫人是想創作一個中國的、北方的、帶有典型性的女性形象,她身上有這些元素。我現在關注的東西更多,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對表現農民很感興趣。我認為我重要的作品不是我畫的少數民族、農民工或現代生活,我更想把中華文化的精神和創新、文化的特徵和內在信息,通過創作的人物體現得更厚重一些。我以後還會畫一些年輕、有朝氣、很東方的女性,也會畫一些大型題材。對畫家來説,內涵很重要。”
那麼,作品如何才能更吸引人呢?“靠兩部分,一是畫面顯示出來的外在部分,即畫面完成後表達出來的形狀、色彩、構圖等;二是畫面背後作者的情感、精神、投入狀態以及要表達的意境等。只有內涵與表現部分相互吻合才能使人感動。”楊飛雲説,“胸中有丘壑,下筆如有神。人的精神品質、審美、趣味、內心思考等很重要,畫家每天都要磨練,要不斷研究繪畫的規律方能進步。”
脫離自然的畫家會渴死在泉水旁
身為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雲組織了很多學術展覽和研討會,並組織院內的藝術家、學員到全國各地寫生和到國外觀看、臨摹大師原作。楊飛雲説:“對於畫院來説,創作、研究、交流、教學等應該齊頭並進,否則活力不足。畫院的畫家們盯在畫布上的時間太長,獨立性很強,只能用教學、展覽等方式讓他們在學術上互相促進,讓畫家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畫家與社會之間産生良性互動。”
除此之外,中國油畫院每年還會在全國舉行多次寫生活動,楊飛雲一年至少帶隊兩次。他喜歡讓學生們在寫生時攜帶電腦,空閒時就播放大師的經典畫作,並每隔一段時間開一次看畫會,將學生的作品擺在一起點評、研討,聊聊畫畫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楊飛雲一直強調寫生是一個油畫家必須經常持守的本分,是親近自然、鍛鍊畫藝的最佳方式,沒有寫生就沒有油畫這門奇妙的藝術種類産生。
在楊飛雲看來,大自然與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對景寫生是在源頭上有效地獲取藝術的維他命。“作為一個畫家,不可久立,更不可不做,否則難逃蒼白、概念、做作等弊端,脫離自然的畫家會渴死在泉水旁。”楊飛雲的寫生路線漫長而廣闊,河南、山西、陜西、甘肅、西藏、新疆……這時他不僅畫年輕人,他筆下的老人似乎更有一種聖潔的光芒。“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我爺爺的爺爺那一輩人是走西口來到包頭的。這些老人和我的爺爺、姥爺一模一樣。我從小和他們生活到17歲,很熟悉他們的生活。畫這些老人的時候能把我的情感融進去。”楊飛雲説。
“要我個人總結的話,我這輩子最快樂的兩件事,一是到大自然中寫生,二是到國外的博物館去看大師原作——主要是怕眼睛‘掉下來’。”楊飛雲説,米勒、庫爾貝、安格爾、倫勃朗、丟勒、達?6?1芬奇、塞尚等人的作品都對他有很大影響。
曾有人問楊飛雲:“像你畫到這種程度了,看那些博物館的畫還有新的認識嗎?”楊飛雲説:“不多了,就差最後一點,但卻好像差很遠,差得不是外在。有時候畫畫不是越畫越好,始終有個點,有的畫一看就知道畫家有沒有未來。但也有些人即使有未來卻走歪了。”在楊飛雲看來,大師的技法不是最重要的。“隨著自己的實踐,看大師經典的時候,每個時期吸收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大師們有著別人無法超越的、復述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他們高高在上的精神高度和堅強的人格,站在他們面前不由得你不仰視。”
“油畫中國化”的提法已過時了
有人提出,隨著觀念藝術與行為藝術的發展,具象繪畫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戰,甚至繪畫已經死亡了。“繪畫不但不可能死亡,它與音樂、舞蹈、文學、戲劇是一樣的,絕不可能被取代,包括圖片。現在很糟糕的是很多寫實繪畫畫成了圖片,這是災難性的。照片不是繪畫,繪畫裏面有形象、有故事,好的繪畫作品還須注重繪畫表現力。圖片本身一直在模倣油畫,在尋找繪畫的構圖、效果、光線的處理等。”楊飛雲説,在今天這個獲取圖像手段異常便捷的年代,作為畫家,不應滿足與各種處理手段提供的間接圖像資料做依託,應直接走進自然,走入生活,對景表現,對景創作,返璞歸真,重新回到繪畫的本體。
“中國油畫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具象油畫、寫實油畫的圖片化;用油彩去畫成一種簡單的效果;膚淺地弄個符號來畫;藝術家非常主觀、自我,不觀察、不體驗,也不去生活和大自然中提煉……”楊飛雲感慨道,這一切的原因是速度太快,藝術家要馬上出效果,很快地賣畫,標準也就混亂了,不知道油畫要畫成什麼樣才算美。
楊飛雲認為,油畫的寫意性是中國必然要走的一條路。“中國人在寫意上已經探討了1000多年了,寫意性和西方的表現性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提法不同。中國人非常看重繪畫的技藝,要求流暢、美感,表現的不是像而是意,是境而不是景。”楊飛雲説,中國的寫意有兩部分,一是繪畫的節奏和氣韻的抒發,二是重意而不重像,即重內涵、精神、審美等內在而不重外在。
“西方也是這樣,很多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其實就是小寫意。我們一直把油畫看成是西方的,國畫看成是中國的,這個固有的觀念太深了。品種、手法其實都不重要,這就如話劇、歌劇、電影等都是西方傳來的一樣。”楊飛雲説,油畫融入中國不是要融入中國的樣式,或改變成中國人更能接受的樣式,而應該是形成由中國人創造的,表現中國人思想內涵、情感、審美、民族特點的高水準作品。
在楊飛雲眼中,中國從事油畫創作的人群之大,表現的樣式之豐富是非常可觀的。中國對繪畫非常有悟性,能把油畫的體系、西方美術教育的體系在民族裏紮根。“我們不僅有許多讓世人崇拜的古代大師,我們今天在西方現代藝術、前衛藝術上的表現也同樣出色,趙無極、常玉、陳逸飛等在國際上非常成功。現在中國人都想把自己的油畫變成國際水準,‘油畫中國化’的提法已經過時了,應該是‘中國油畫’。近百年來,我們民族有非常優秀的藝術家,我們雖在油畫表現和油畫本身的掌握上與西方的傳統經典有差距,但我們的藝術家如董希文、王式廓、徐悲鴻、林風眠等,他們作品的格局和內涵都是大師級的。”
楊飛雲坦言:“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浮躁、膚淺和浮誇,江湖味太重制約了我們的發展。但我相信經過時間的積澱,好的藝術家一定會出來。”(作者:高素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