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嚴謹的素描訓練是藝術根本

發佈時間:2012年03月27日 16:4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對素描的看法,我想談兩點我個人的感受:一是從宏觀的文化角度看,素描是什麼;二是素描的前景,也就是素描在未來的美術教育中將處於什麼位置。

       我們以往比較強調“素描是西方的,白描是中國的”,我認為表述不夠。素描也應該是全人類的,因為它的發展暗合了人類文化從古典向現代的轉變,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小小的組成部分。人類的感知和感性判斷能力,最主要的是視覺和聽覺,在這兩種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過程中,素描曾起了重大作用。素描是人的手、眼、心配合訓練的一種方法,這種配合的精密性是需要訓練來達成的,素描就是西方的訓練方式。而中國的筆墨也是手、眼、心的配合,是中國人創造的另一種訓練方式,這種方式也非常重要。所以,中國的書法與繪畫也是人類共同文化的成果。素描在當代不能僅僅看成是西方文化的遺産,而更應該把它看成是一個在人類視覺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基石。

       但為什麼現在素描的前景不太明朗了呢?因為20世紀60年代以後,在西方(特別是以歐美為代表)的美術學院當中,現代主義的創作方式,包括觀念、裝置、行為藝術的創作理念,越來越多地進入到了高等美術教育的系統中,而素描這種比較傳統、古典、嚴謹的訓練方式,正逐步淡出美術學院的教學體系。在歐美的一些主要美術學院中,素描的重要性與嚴謹性正在減退,素描的本體意義逐漸地被忽略,素描所起的這種訓練作用和功能也慢慢地不再被重視。素描變成了一種非常寬泛的,幾乎類似于做遊戲的課程。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在舊金山的美術學院觀看素描課教學,這個課上有的同學就幾乎沒有用筆。老師讓學生從教室走到自己的宿舍再走回來,如此一個往返需要5分鐘,老師要求學生不論用什麼方式,把各自來回過程中所看到的、感受到的東西表現出來。有的同學拿鉛筆憑記憶畫一張畫,有的學生居然就拿一根線比喻,他説走過去和走回來的過程就像一條線,拿個線團就完成了作業。

       在西方對素描的主流看法中,素描在視覺藝術領域中的重要地位在逐漸地降低和失落,這種思潮在90年代也影響到了中國的美術界:一些年輕的藝術家會産生疑問,我們還畫那麼嚴謹的素描是不是太落後了?之後幾年,部分美術學院對於素描的嚴謹地位、重要性也開始動搖,而一些所謂的對素描的改革,實際上也是素描在教學中的弱化。但在這樣的思潮中,中央美術學院從靳尚誼院長等老一輩藝術家到現在的中青年教師,始終保持了一種清醒的、嚴謹的學術態度,保持了一種自己沒想清楚就不敢隨便放棄的一種最基本的判斷。

       近幾年對於素描的看法,我們不僅沒有受歐美美術學院的影響,而且開始反過來影響到西方的美術學院。西方一些重要美術學院的校長和教授們到中國訪問,發現在以中央美術學院為代表的中國美術教育如此認真、嚴謹地保留了作為基礎課的素描教學,感到非常驚訝。這種驚訝的結果之一是,促使其回去討論20世紀中期以來他們美術教育改革的得失。

       對於素描的未來,我認為,作為藝術創作能力的一種重要訓練方式,它應該在教學中長期保留下去,並且要越來越有效、越來越合理。課程的設置、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創作與實踐之間的關係等一系列問題,都應該得到更加充分的討論和完善的發展。

       説到底,素描是人的視覺感知能力和判斷能力的訓練,不僅僅是藝術表現手段的基本功。在現代社會中,雖然電視、時裝秀、商品廣告、視頻圖像等對於人類的審美感知能力都具有訓練作用,但這些東西的背後仍有一個最基本的、系統的、也是最傳統的訓練方式——素描,素描仍然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雖然中央美院在大美術概念下,學科建設已非常全面,新學科的擴展也非常快速,但所有的擴展學科都離不開視覺感受能力和視覺判斷能力。中央美院的新學科之所以能發展得好且快,就是與素描等最基本的造型訓練方式有關。這種訓練方式使學生的眼睛特別敏銳、有判斷力,也特別挑剔、嚴謹。

       堅持嚴謹的素描訓練,這是對於藝術教育帶有根本性的決斷。所以素描不管怎麼改,不管有多少形式,不管有多少不同的教學方式,它的基本功能仍然是對年輕一代的審美訓練和對藝術家眼、手、心的訓練。這正是素描在未來必須堅持、不斷推進,而且要越做越好的一個基本理由。

(作者:潘公凱)

熱詞:

  • 潘公凱
  • 藝術家
  • 國畫家
  • 潘天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