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有人説,藝術批評是“心靈的探險”,有道理。藝術欣賞者,由於美的吸引,情的感染,而步入作品意境中漫遊,曲徑通幽,登堂入室,最後,才抵達作品主題的核心。如還想探索畫家的創作甘苦,心靈奧秘,就難了。因為藝術創作是精神勞動,畫家的精神活動是非常複雜、豐富的。創作的妙道,作品的精微之處,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旁觀者就畫論畫,憑形象導航,也只能算是猜想。而且往往猜對的不多,猜錯的倒不少。我談力群版畫藝術,自然也難免是一次心靈的探險。
力群具有詩人的氣質和藝術家的才能。“畫如其人”嘛!作品就是例證。1930年代在太原創作的木刻《採葉》,是小題材,但含意並不小。一片樹葉和一棵枝葉豐茂的大樹相比,是很小的。但畫家如能抓住一片樹葉飄落的情景,加以描繪,可以預示季節的變化,這叫“一葉落而知秋”。
1930年代的中國,內憂外患,人民的苦難,浩如汪洋。力群是目睹身受的。他怎樣進行藝術概括呢?就抓樹葉。畫貧家母女相依為命,掙紮在死亡線上,採樹葉果腹。“一石擊破水中天”。一個採葉的情節,打開了讀者想象的閘門,展示了中國人民苦難生活的廣闊現實圖景。
藝術作品是人民思想、感情的高度濃縮。好作品總是小中見大、少中見多的。
《收穫》也是1930年代的作品。作者描繪的是一個未成年的農家孩子,背負著一捆高粱,挂著幾個蘿蔔,手提菜籃,默默無聲,踏著沉重的腳步歸去。這就是農民的收穫!這就是舊中國農民艱難的人生道路。
飽含農民哀傷感情的《收穫》,作者卻運用優美、裝飾、抒情的語言來訴説。創造了舊中國農村貧窮、哀愁、沉悶的意境。觀此畫猶如欣賞一曲《江河水》,從容不迫的旋律,如泣如訴地奏出農民的痛苦、哀怨的感情。令沉浸在藝術享受中的人們,心越加憂鬱沉重。
高爾基説:“主題是生活暗示給作家的。”那麼,作家、藝術家也只能過對真實生活的描寫,再把主題暗示給讀者。力群作品的主題思想,總是含蓄在形象之中,耐人尋味。
抗日戰爭爆發了!這是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戰爭的勝敗將決定中國的命運。全國人民奮起抵抗,群情激憤。力群卻仍然搞他熟悉的農村題材。抗戰初期創作了《人民在暴風雨中》描繪一對農村夫婦在暴風雨中前進。畫面上仍然瀰漫著田園詩般的優美情調。但天空卻響起了雷聲,大地捲起了巨風,暴雨傾盆而下。農村哀愁、寧靜、沉悶的氣氛,已是一掃而空。此畫令觀者精神振奮。它的産生難道是偶然的嗎?為什麼描繪農村普通生活情景的作品,竟能讓人們聯想到中國人民正在經受抗日戰爭風暴的考驗呢?
作者出生於農村,對農村人物、風景,以至花木、草蟲,都很熟悉,都充滿感情。對風、雨、晴、晦等自然現象也會觸景生情。作者的多愁善感,是出之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一切景語皆情語”!顯然,他描寫風風雨雨只是手段,目的在於抒發自己和億萬中國人民奮起抗日的精神。由於抒寫了博大的天下之情,就使一幅不大的版畫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內容和鮮明的時代精神。
《人民在暴風雨中》構圖嚴謹,細膩寫實的手法,刻劃出準確、生動的人物形象。黑、白、灰佈局有致。刀法在統一中求變化。從而真實地再現了農村暴風雨來臨的情景。
藝術的真、善、美,“真”總是打頭的。如果藝術家對生活沒有真切的感受和真實的描繪(決不是如實描寫),就破壞了生活的真實,也破壞了藝術的真實。作品一旦失真,什麼深刻的主題思想,崇高純潔的感情,美學理想等,就統統失去了形象的依託,成為魂不附體的空殼。不真,哪有善和美呢?
當然,1930年代的中國新興版畫和力群的版畫創作,都還處在童年時期。藝術上還不盡成熟。藝術風格仍有著明顯的西方木刻的影響等。但人民還是歡迎版畫。稱頌它為“革命的藝術”、“人民的藝術”!這就因為版畫和在黑暗中苦鬥的中國人民是同生死、共命運的。版畫作品反映了人民的願望和心聲,因而在人民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共鳴!這些作品不但在當時有鼓舞作用,而且成為形象的歷史見證。應該承認是具有藝術的感染力和強大的生命力的。
一切文學藝術作品,本質上都是宣傳。但首先要是藝術!力群一貫注重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幾十年來,隨著時代的前進,不斷開拓新的題材領域,也不斷對藝術技巧、藝術形式、版畫的民族化等進行艱苦探索,力求作品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不斷創新,因而取得了創作的豐碩成果。他的這種努力是很可貴的。早在1930年代就為魯迅先生所注意,並給予他熱情的讚揚。
1940年代初,力群奔赴延安。解放區新的生活、新的藝術觀眾和新的藝術欣賞要求,促使他在創作上進行新的努力。他努力把握新的主題,探索與新主題相適應的新的藝術形式。
力群經過國統區的動亂生活,來到和平民主的陜甘寧邊區,在“魯藝”過著較為安定的生活,他開始探索版畫的新風格,力求擺脫西歐影響,勤奮地創作了《飲》、《伐木》、《魯藝校景》等較為優秀的作品。
經過延安文藝座談會,深入邊區人民生活之後,他又創作了《幫助群眾修理紡車》,圍繞修紡車的情節,塑造了農村婦女的群像,每個人物都作了深入細緻的刻劃,個個栩栩如生。如畫的右下角坐小板凳的老人,農村老太太特有的專注神情和動態,描繪得惟妙惟肖。足見他的農村生活基礎的堅實,塑造人物的能力也大有長進,較好地表現了解放區的新生活和新主題。明朗的畫面,洋溢著自然、平易、愉快、歡樂的氣氛。同時期創作的還有《豐衣足食圖》、《送馬》等好作品。作者在版畫民族化的道路上大大地邁出了新的步伐。
力群在深入邊區農村生活中,不只找到了創作的不盡源泉,也引起了自身思想、感情、藝術趣味的深刻變化。這種變化為他的新作奠定了健康基調,把他的創作引向更廣闊的現實主義道路和更高的藝術境界。這是他創作上新的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