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畫廊 >

情的感染美的享受——略談力群的版畫藝術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24日 15:27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CNTV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優秀的美術作品,具有兩種重要作用:情的感染力與美的享受。這既産生於作品的內容,又來源於作品的形式。藝術家必須兩者兼顧,他的藝術才能達到完美之境。如果偏重哪一方面,都會使作品失色。這就要求作者首先有進步的思想,忠於人民,在創作時,從生活出發,以藝術家的眼光,從現實中攝取最受感動的題材,然後運用最恰當的藝術手法,把它表現出來。這是革命現實主義的觀點。我們用這個觀點來欣賞力群的木刻,就可較全面地理解他在藝術上的成就。

       力群是1930年代由魯迅先生培養而成長起來的老一輩木刻家之一。他選擇革命現實主義的藝術道路,是從1933年參加“木鈴木刻研究會”,參加當時的左翼文藝運動時開始的。在《木鈴木刻集》二集的《寫在刊前》中,曾有如下宣言:

       “許多人説,現在藝術家的任務,不是盡在色和形的抽象上面用功夫,重要的是使藝術的內容接近於大眾,才是藝術自身的生命。不錯,藝術的製作,是不能離開大眾的。我們雖然尚未能把握到藝術家的任務,可是對於藝術的使命,當盡我們的所能來盡力的經營。”

       這段話闡明了“木鈴木刻研究會”的藝術觀點,同時也闡明了作為會員的力群的藝術觀點。幾十年來,他始終不渝地堅持這條為人民的革命現實主義的藝術道路。但藝術作品不同於政治文告,它必須通過完美的形象和藝術的技巧,來為人民大眾服務。所以力群也十分注意藝術形式的探索。他的木刻選擇優美的形象和簡練的色彩,創造獨具風格的純樸的藝術語言,使觀眾通過美的享受,從而潛移默化,感染到他所傳播的高尚的感情和進步的思想。這是力群木刻的特點,也是力群藝術的成就。

       就內容來説,力群的木刻鮮明地反映各個革命時期的現實鬥爭,表達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是與時代的脈搏息息相通的。作于1930年代的《三個受難的青年》、《流民》和《日寇武裝走私》描繪了黑暗時代人民處於水深火熱的悲慘命運和空前的民族危機。抗日戰爭時期在延安創作的《幫助抗屬鋤草》、《伐木》、《豐衣足食圖》、《幫助群眾修理紡車》則反映了延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以自己的雙手創造新生活的熱情和成果。《送馬》歌頌了晉綏邊區軍民同心協力進行艱苦抗戰的情誼。解放以後,力群的木刻盡情地讚美新時代的新生活,如《春遊》、《林茂羊肥》、《春到山區》,都洋溢著愉快明朗的感情。

       就形式來説,力群的木刻創造了一種樸素無華的版畫藝術語言,充滿著濃厚的民間色彩;那種單純的刀法,渾厚的黑白對比,艷麗的色彩,以及近乎稚拙的純樸形象,都能使觀眾感到親切而易於接受。他的後期作品,表現人民生活的基調不變,而形式更趨優美,意境更為抒情。這是因為時代已從革命戰爭轉入和平建設,作者的感情也隨之而變了。到打倒“四人幫”以後,力群傾向於對大自然的讚美,以表達那種愉快浩蕩的心情。《清泉》和《春風》就可以看作是這種優美形式的新發展,同時也標誌著作者的藝術更臻成熟。這兩幅木刻,是用非常純樸的藝術語言誘導觀眾的精神進入一種深幽之境的。欣賞《清泉》,使人如置身於微風拂臉的溪邊,在花草叢中散步。聽著潺潺水聲,呼吸著清新空氣,油然産生心曠神怡的快感。欣賞《春風》,使人看到疏林中小鳥的飛躍,感到冬去春來,眼前閃現一派生機,心裏産生無限溫暖。這些美的享受使人精神奮發,情操向上,審美提高;埋頭于實現四個現代化的人民,非常需要這樣有益的精神食糧。 
       (作者:李樺  中央美院教授、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美協顧問、中國版畫家協會主席)

熱詞:

  • 力群
  • 版畫家
  • 藝術家
  • 中國美術家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