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不久前,我國迎來第七個“文化遺産日”。據了解,北京目前已經擁有108項國家級非遺、235項市級非遺。對於諸如北京紅星二鍋頭酒傳統釀造技藝、張一元茉莉花茶製作技藝、王致和腐乳釀造技藝、六必居醬菜製作技藝、東來順涮羊肉製作技藝、全聚德挂爐烤鴨技藝等快消品市場的品牌,由於本身市場較大,這些非遺産品的市場已十分成熟。但對於諸如京劇、京韻大鼓、北京面人郎、北京內畫鼻煙壺等諸多非遺的市場化之路,坎坷常有,歡喜亦有時。
傳統渠道萎縮中尋求突破
今年70歲的北京人張同祿,在2008年迎來了一項榮譽,他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景泰藍製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在此之前,他曾任北京市工藝美術廠副廠長、總工藝師,另外,他也開過工作室,頭銜不同,幹的事情卻只有一件他已經從事景泰藍製作、設計50餘年。
提起景泰藍,大部分人知道它是明清時期的皇家御用品,皇帝偶爾把它作為贈品賞給大臣,王公大臣以家裏能擺件景泰藍而炫耀恩寵和尊貴。如今,景泰藍工藝品則更多見於星級酒店和樓堂館所,是價值不菲的名貴擺件。
從上世紀80年代到上世紀末,每年一度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上,景泰藍作為大宗交易,年年上演著成交成績不俗的好戲。彼時,景泰藍的主要銷售市場在國外,其銷售額佔整體市場的比例高達90%。“最鼎盛的時候,全國有1000多家製作景泰藍的工廠、機構,但現在仍在生産的企業只剩下不到10家,市場萎縮得十分嚴重。”張同祿説。
分析原因,張同祿認為,由於市場需求大,當時國內的景泰藍行業出現了生産混亂、技術質量下降、互相壓價等問題,原本在國際市場暢銷的景泰藍,漸漸成為“景太爛”,“目前國內的景泰藍出口量佔整體市場的10%都不到,大部分已轉為內銷,挖掘國內市場的購買潛力”。
不過,優秀藝術品從來不會乏人問津。2002年,張同祿成立了工作室,幾經發展,該工作室目前已經擁有四五十名專業的景泰藍設計、製作人員。“許多器型較大、工藝繁複的景泰藍作品製作時間很長,3至9個月不等,但這類産品一般銷售單價較高,通過包裝,其在二級市場的成交價每件最高達19.8萬元,並且限量發行。”張同祿説。
市場雖然大為萎縮,但在拍賣市場上,景泰藍藏品不斷刷新其最高成交價。“購買我們作品的顧客,大多也都是奔著收藏目的來的。”張同祿説,工作室會與一些有銷售渠道和營銷手段的文化公司進行合作,文化公司先定制某一主題的作品,敲定作品後便限量生産,交由該公司包銷並獨家發售,這一渠道佔到公司全部銷售額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