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1644-1911),山水畫是十分發達的畫科,風格多樣,流派紛呈,其中佔居主導地位的是重視筆墨情趣的文人山水畫。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注重畫格,提倡摹古,以表現古典風格為重要題材,他們的畫風被視為正統。王時敏、王原祁為首的婁東派、王翚為首的虞山派,是清代最有影響的畫派,而婁東派更是風靡朝野,許多著名的宮廷畫家,如唐岱、董邦達、張宗蒼等等都是婁東派重要畫家。
正在上博展出的“千年丹青——日本、中國藏唐宋元繪畫珍品展”,由上海博物館與東京國立博物館聯合主辦,日本文化廳、京都國立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大阪市立美術館、大和文華館、根津美術館和中國的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等共同參與。其中日本所藏唐宋元繪畫作品有39件(47幅),上博藏品20件,再加故宮博物院2件及遼寧省博物館4件作品,這60余件作品展示了從唐至元700多年間的傳世繪畫風貌。世繪畫風貌,尤其是日本所藏中國繪畫精品。
清高宗弘歷(1711-1799)繼承了康熙、雍正二帝的雅好,酷嗜書法。萬機之暇,他對歷代法書碑帖,大事蒐集,廣泛臨摹,用功極勤。對楷書鼻祖鍾繇作品,焉能不加涉獵?僅《力命》一帖,《石渠寶笈》就著錄了兩卷臨本,《力命帖》是鍾繇晚年給明帝的一份表章,亦名《力命表》。內容大致言:“我年老不能為國家出力設謀,您卻依舊施恩照顧。現在天下初定,全國人民歡欣擁戴。只是江東的事情,應當稍加關注。昨日雖已奉詔陳述愚見,但還沒把想法説完,希望再補充幾句。求您象先帝一樣,派侍中來與我議一議。”
徐悲鴻在《徐悲鴻覆問學者的信》中強調:“我愛畫動物,皆對實物用過極長時間的功,即以馬論,速寫稿不下千幅,並學過馬的解剖,熟悉馬之骨架,肌肉組織,夫然後詳審其動態及神情,方能有得。”他早年在歐洲學習的科學求實精神上,嚴謹地掌握了馬的動態、結構、習性,經過千錘百煉,成功解決了筆墨和馬的塊面結構如何和諧一致的問題,得心應手地塑造出馬的形象,以表現他的審美理想,寄託他的愛國情懷。
馬奈(Manet Edouard 1832-1883),著名的法國印象主義畫家。1832年1月23日出生在巴黎一個富有的家庭。馬奈從小喜歡畫畫,他的父親是司法部官員,門第高貴, 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6歲那年,他向父母表明了自己想成為一個畫家的志向,而父親讓他報考海軍學校,沒被錄取。後來,他作為見習水手在航行中畫了大量的肖像速寫和漫畫。回國後,他的堅定志向終於迫使父母同意他去學習繪畫。1850年,他進入古典派畫家庫退爾的畫室學習但卻不盲從老師的方法。他從委拉斯貴支、哈爾斯、戈雅和拉斐爾等前代大師的作品中汲取了較多的營養。1856年,馬奈建立了自己的畫室。馬奈對歐洲繪畫的發展有著重要貢獻,儘管他從來沒有參加過印象派畫家的聯合展覽,仍被認為是印象主義畫派的奠基人,很早就被後來的印象派畫家們視為大師。
1837年伊凡 尼古拉耶維奇 克拉姆斯柯依出生在俄國中部伏龍涅什省奧斯特洛戈日斯克城一個貧寒的市民家裏。童年當過聽差和鄉里的記事員,1853年隨一流動照相師修理底板,因一偶然的機會來到彼得堡,在1857年考入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克拉姆斯柯依的畫譽逐漸響譽全國,生活得到了該善,經常出入上流社會。為了富足,整天不停的畫,以至未到50歲就已衰老多病。1887年,在給一個叫拉烏赫普斯的醫生畫肖像時,倒在畫前,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