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他們讓非遺文化生生不息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13日 14:04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崑曲演齣劇照

       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重視發現和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發揮作用”。目前我國已經先後認證了三批,共1488位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傳承人是歷史的活化石,“非遺”在他們的傳承中生生不息。

       國寶級人才

       傳承人是歷史的活化石,是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存立之本。

       羅山皮影戲陳光輝,少林功夫釋永信,陳氏太極拳陳小旺、陳正雷,唐三彩燒制技藝高水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烏丙安教授表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掌握著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豐富知識和精湛技藝,可以説個個名不虛傳,人人堪稱國寶。

       但是,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産千姿百態,自稱為“傳人”的和民眾認可的“傳人”不計其數,怎樣才能篩選出代表性傳承人呢?

       烏丙安説,國家對確定代表性傳承人是有嚴格的評審標準和審定程序的。總的標準有三條:完整掌握該項目或者其特殊技能;具有該項目公認的代表性、權威性與影響力;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多樣性,決定了代表性傳承人認定工作的複雜性。既不能濫,又不能缺,評審委員會統籌兼顧,認真負責,反復核查,慎之又慎。

       以傳統戲劇為例,已經列入遺産名錄的劇種項目有近百種,其中既包括京劇、評劇、粵劇這樣影響廣泛的大劇種,也有雁北耍孩兒、目連戲這樣的地域性民間小戲。小劇種選定一兩位代表性傳承人還容易,大劇種就難了,不僅要分生旦淨末丑,行當之中又分不同流派,所以評審標準中既有“溯源三代以上師承關係”的條款,同時又增加了“具有30年以上從藝經歷”的條件限定。此外,對大劇種的代表性傳承人名額還做了適當增加。這樣,光是京劇最終就確定了包括梅葆玖、譚元壽、尚長榮、李世濟等在內的24位代表性傳承人。越劇也有上海的袁雪芬和浙江的茅威濤等8人入選。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非物質文化遺産受到了嚴重衝擊。”2007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的吳釗説,“有傳承人制度以後,讓學生知道你應該跟誰學;另外從傳承人本人來説,也會覺得我的這個技藝是被國家認可的,這樣就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

熱詞:

  • 非遺
  • 傳承人
  • 非物質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