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我國首部“非遺”傳承人 人均年齡超70歲

發佈時間:2011年12月06日 14:0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千龍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2月4日,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中心在京發佈全國第一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髮展報告(2011)》稱,我國民間文學保護存在代表性傳承人老齡化、各級名錄缺乏認定標準、聯合申報難、知識産權保護難等尷尬。

       “非遺”傳承人均年齡超過70歲

       尤其是傳承人老齡化和各級名錄缺乏認定標準兩大問題尤為突出。據該報告介紹,目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中最年長的是“維吾爾族達斯坦”項目的夏赫.買買提,他今年已經101歲;最年輕的是“格薩爾”項目的達哇扎巴,今年31歲,其代表性傳承人的平均年齡超過70歲。一旦“人亡藝息”,民族文化瑰寶將永遠消失,也給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

       該報告還指出,民間文學的數字化工程建設于2010年12月30日在北京啟動,這項被譽為中國民間文學“四庫全書”(即《中國民間故事全書》、《中國歌謠全書》、《中國諺語俗語全書》、《中國民間史詩敘事詩全書》)的中國口頭文學遺産數字化工程,預計用4年時間,將中國民間文藝工作者記錄、採集的所有民間文學文字和圖片資料進行數字化處理,建成中國規模最大、最為系統的口頭文學遺産數字圖書館。在十部文藝集成志書豐富資源的基礎上研發的中國民族民間基礎資源數據庫“中國記憶”,目前已完成100多萬條目的入庫。其中,即將完成的“中國民間文學基礎資源數據庫”包括故事43萬首、歌謠11萬首、諺語39萬條,共93萬條目,約4億字,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口傳文學數據庫。

       各級“非遺”名錄缺乏認定標準

       而在兩批國家級“非遺”名錄中,共有民間文學84項,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第一批認定的31個項目,確實是在全國範圍內或在民族地區廣泛流傳的民間文學項目。第二批認定的53個項目中出現了一批較為生僻、流傳不廣的項目,例如少數民族民間故事中的“科爾沁潮爾史詩”、“康巴拉伊”等,還有漢族地區的“永定河傳説”、“劉伯溫傳説”等,也不為一般民眾所知曉,卻被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進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的應該有全國影響,進入省級‘非遺’名錄的應該有全省影響。”該報告還指出,如何穩健地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申報,如何認定“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的內涵和價值,需要進一步研究、制定和執行規則,切實地使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名副其實。

 

熱詞:

  • 非遺
  • 傳承人
  • 民間文學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