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我國非遺資源87萬項 把“非遺”的種子撒進校園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5日 15:32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自製的樂器、家常用的板凳、“吼”出來的粗獷唱腔……來自陜西農村的藝人們以演唱《白鹿原》開場,第一次將這種傳統的、“土得掉渣兒”的“華州老腔”帶進了北京大學百年講堂,引來大學生的陣陣喝彩。

       由華夏文化遺産保護中心、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和國際儒學聯合會共同主辦,以“推進文化傳承創新、建設中華精神家園”為主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進校園活動”系列公益活動面向全國高校拉開帷幕。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指各族人民世代傳承,與人民生産生活相關的各種文化形式和表現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産深深植根於民間,融入於人民的生産生活中,是確定文化特性、激發創造力和保護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因素,是民族智慧的象徵和民族精神的結晶,是傳統文化推動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文化創新的基礎和源泉。

       據統計,我國共有非物質文化遺産資源87萬項,其中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共1028項,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的共31項。這些絢麗多姿、異彩紛呈的文化遺産既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徵,也是我們重要的人文資源。遺憾的是,很多寶貴的中華文化遺産正在消失,甚至漸趨消亡。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已成為國家大計,成為國家與民眾的共同責任。

       今年6月1日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法》正式開始實施,要求“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將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保存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保護、保存經費列入本級財政專門預算,從財政和法律兩個方面來保護”。這是非常有力的措施,標誌著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走上法制軌道,邁入了新的歷史進程。

       文化遺産保護的根本出路在於喚醒全體國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文化自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副主任田青表示,“現在大學生接觸非遺的機會太少了,很多人覺得非遺與年輕人有隔閡,我不贊同這種説法,相信孩子們接觸並了解非遺以後,會喜歡並産生感情的。”

       “非遺進校園”系列公益活動,通過非遺知識競賽和志願者招募,無疑將會調動大學生了解非遺知識的興趣,激發大學生學習民族文化,熱愛民族文化,參與保護文化遺産的熱情。通過此類活動,如能推動更多的人來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善莫大焉。

 

熱詞:

  • 非遺
  • 資源
  • 校園
  • 民間
  • 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