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民族運動會非遺激活“活化石” 傳統體育申遺熱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5日 16:00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新華社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幕式上,奧運拳擊冠軍鄒市明“爬刀梯”的點火方式令人叫絕。其創意源自流行于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的體育活動“上刀山,下火海”。而“上刀山,下火海”就是入選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刀桿節”中最神秘莫測而又驚心動魄的表演絕技。

       除了“刀山火海”,民族運動會的競賽和表演中還有不少國家級“非遺”項目,維吾爾族的達瓦孜、蒙古族的搏克、朝鮮族的鞦韆……非遺的頭銜,不僅讓這些民族體育“活化石”走出深山村寨、為世人所知,而且鋪設了市場開發的誘人前景。

       傳統體育“申遺”熱

       達瓦孜是最早一批被列入國家“非遺”名錄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被確定為傳承人的“高空王子”阿迪力在政府的資助下,辦起了學校,親自傳授這項維吾爾族的“高空走大繩”絕技。

       許多傳統體育項目都在積極申報非遺,進入國家級名錄的已有幾十個,其中珍珠球、叼羊等不少項目來自少數民族。回族傳統武術踏腳則入選了寧夏自治區非遺名錄。該項目傳承人李光輝説,入遺之後,政府通過經濟補助手段解決了自己有心傳承、無力授徒的問題,踏腳還被納入政府系統保護工程,支持力度明顯加大。

       踏腳故里涇源縣還把這個項目列入4所中小學的體育課程,希望通過校園傳承扭轉這個傳統項目自然傳承鏈條瀕臨斷裂的局面。“校園授課有利於培養年輕人對傳統技藝的興趣,”李光輝説。

       目前,全國許多省區市都有不同級別的“非遺”名錄和相應的保護政策。

       非遺製造市場“賣點”

       貴州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副教授代剛認為,傳統體育項目一旦申遺成功會引起更大重視,有利於項目的保護和傳承;此外更大的意義是為這些“活化石”提供了走向市場的“敲門磚”。

       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體育衛生處副處長孟擁軍呼應了這個觀點。他説,許多地方積極申遺,是要以“非遺”作為當地名片進行宣傳,進而成為開發旅遊的賣點,“這和景點會打出‘國家4A級風景區’的廣告是一個道理”。

       民族傳統體育的市場化中,像達瓦孜一樣單獨打造一個項目的例子不多,更多的途徑是結合當地民俗,開發節慶旅遊項目及相關産業。在雲南,“刀桿節”是多個村寨都著力打造的節慶品牌,在一些地方已發展為融體育、文娛、經貿、旅遊為一體的商業活動,帶活一方經濟。

       代剛介紹,火把節、苗族的獨木龍舟節和獨龍族的卡雀哇節等都進入了國家級非遺名錄,並在四川涼山、貴州清水江、雲南怒江等地以獨特的傳統文體活動吸引著國內外遊客慕名而來,形成了規模較大的文體消費市場。

       “重申報,輕保護”需警惕

       不少學者也提醒,民族傳統文體技藝和活動儘管都熱心於申遺,但不同程度存在“重申報、輕保護”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入遺”後沒有進行足夠的後續保護和開發,或者開發時一窩蜂地上項目,粗糙低級的包裝反令文化內涵喪失。

       貴州省凱理學院副教授劉禮國認為,這其中的主要矛盾是,商業開發的主要目的是賺錢,因此容易忽視對原生文化的保護。

       國家體育總局科研所體育社科研究中心主任鮑明曉則説,申遺成功後,還是需要現代化的傳播手段才能讓文體遺産保值、增值。他不贊成非遺項目必須保持絕對的原汁原味,認為應該進行有創意的包裝,“保護的關鍵在於精髓和內涵不能變味。後期開發無力主要還是與專家的結合度不夠,缺少人力、智力支持及完整的策劃,把好的項目搞壞了”。

       同時,許多旅遊項目“一入遺,就漲價”的現象也引起了公眾的普遍反感。鮑明曉分析,這反映了國內許多旅遊項目只是簡單的觀光,手段單一,因而門票成為賺錢的最重要途徑,“如果能多開發參與性、體驗性的休閒度假娛樂産業,發展系列化多元化的項目,那麼旅客的滿意度可能會上升,而門票的價錢就有可能下降”。他認為,參與性、體驗性恰是民族傳統文體活動的特性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