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藝術臺 > 賞析 >

非遺傳承 需要接力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3日 16:56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紅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首屆湘西南(武岡)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上,好奇的遊客試戴武岡儺面具。

       9月6日,首屆湘西南非物質文化遺産藝術節在武岡市舉行。邵陽藍印花布、隆回花瑤挑花、洞口墨晶石雕、城步吊龍、綏寧哭嫁歌,以及武岡的絲弦、剪紙、喜燈、儺面製作術等,悉數粉墨登場。這些湘西南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受到來自湖南、貴州、廣西三地的上萬名遊客的熱捧。場面熱鬧非凡,觀眾流連忘返,而非遺保護和傳承面臨的“人亡藝絕”的困境,仍未能改變。

       現場:觀眾領略非遺魅力

       9月6日一大早,武岡市春園路便人聲鼎沸,湘西南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遊客。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特色文化讓觀眾嘖嘖稱奇。

       在邵陽藍印花布的展示區,用藍印花布製成的遮陽帽、手提包、雨傘、旗袍等,讓遊客愛不釋手,紛紛購買收藏。邵陽藍印花布研究所的唐超一邊接待遊客一邊告訴記者,藍印花布原來很有名,至上世紀70年代前,我國南方很多地區家家戶戶的被單、窗簾都是用藍印花布製作的,現在很少見了。

       從綏寧來的陳先生買下了一個藍印花布精緻手包,“非常漂亮,而且很有個性,買回去送給老婆。”據工作人員介紹,帶來展示的40個藍印花布帽子和20個手提包,不到一個小時便幾乎被搶購一空。“剩下的兩個遮陽帽和一個手提包,已經有10多個人想買走,因為需要展示,所以不賣了。”唐超笑著告訴記者。讓他更高興的是,有更多人知道藍印花布,喜歡藍印花布。

       鮮艷的色彩,精巧的構圖,隆回花瑤挑花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來自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的幾個心靈手巧的挑花女飛針走線,循著土布的經緯徒手挑制出統裙、頭巾、帽子等衣飾。她們身穿的艷麗服飾,吸引了大量觀眾欣賞讚嘆,應觀眾要求,她們放下手頭的活計,擺出各種姿勢展示服飾,儼然現場的“明星”。當天還舉行了湘西南非物質文化遺産展演,邵東木偶戲、邵陽布袋戲、新寧瑤族長鼓舞、城步木葉吹歌、武岡陽戲、武岡絲弦等逐一登臺演出,讓觀眾大飽眼福。

       現狀:民間藝人急劇減少

       在湘西南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中,色彩繽紛、形態怪異的儺面尤為引人注目。70歲的儺面製作術傳承人夏佩成正在搓泥巴坯子,做一個將軍像。儺面製作從他爺爺起就有,他從小就跟父親和泥巴學做儺面。

       製作一個儺面,需要經過做坯、雕刻、糊漿、上色、描臉譜等10多道工序,做完一個需要4至5天。夏佩成告訴記者,在一些老藝人相繼去世後,武岡一帶現在只有他和兒子夏建文會製作儺面。儺面主要用於農村的祭祀,由於現在做祭祀和法事越來越少,儺面需求也少了。“在年輕人眼裏這是沒用的東西,沒人願意學。”夏佩成嘆息道。

       湖南的絲弦分兩大流派,一個是常德絲弦,另一個就是武岡絲弦。武岡絲弦明朝以後在當地廣為流傳,上世紀曾有不少人會彈,近年來大多凋零,只剩下年逾古稀的傳承人鄧星艾。鄧星艾向記者表示,“絲弦是民族文化遺産,消失了説明我們的無能。”在這種責任感的驅使下,他花費大量時間,蒐集了武岡絲弦的200多首曲子,整理成冊。鄧星艾最希望的,還是武岡絲弦能在年輕人中傳唱。只要武岡有文藝演出,一個必不可少的節目就是他彈唱武岡絲弦。他還準備去中小學講課,讓更多的學生知道並喜歡絲弦。

       如武岡儺面製作術和武岡絲弦一樣,很多非遺都遭遇了同樣的問題:藝人急劇減少,僅存的藝人也年事漸高,年輕藝人數量少,傳承人青黃不接。省非遺中心辦公室主任竇雪松表示,除了湘繡、醴陵釉下五彩瓷、瀏陽花炮等少數形成産業的非遺項目發展較好,戲曲、手工技藝、民間歌舞等許多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東西,不約而同遇到了沒人傳承的難題。已確定的各個項目的傳承人,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其中年逾古稀甚至耄耋之年者眾多。

       傳承:鼓勵年輕人“接棒”

       毋庸置疑,非物質文化遺産要傳承下去,需要年輕人“接棒”。為傳承和弘揚崑曲藝術,省昆劇團和郴州藝術學校聯合招收了一批崑曲學員。9月6日上午,昆劇班舉行了開班儀式,來自全省各地的45名學生,開始了為期7年的專業學習。此次招收的學員年齡在12歲左右,他們將在郴州藝術學校進行為期5年的文化知識以及崑曲、戲曲藝術專業培訓,再到北京和上海的戲曲學院深造兩年。學成畢業後,省昆劇團將從中擇優錄用。

       “戲曲類非遺項目可以通過招收學生的形式實現年輕人‘接棒’,而一些手工技藝類和民俗類的項目,只能通過家族式傳承或師傅收徒弟,相對來説困難大一些。”竇雪松説,年輕人要賺錢,恰恰一些非遺項目賺不了錢,這是年輕人不願意學的一個重要原因。從事非遺,不僅要有興趣,還要耐得住寂寞。邵陽寶慶竹刻省級傳承人張宗凡説,創作一件竹刻作品一般要幾個月的時間,每天就是面對一截竹子,以前帶過一些年輕的徒弟,因為耐不住寂寞,就放棄了。

       記者採訪了省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的委員,他們建議,儘快建立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經費投入與監管機制,制定有關社會捐贈和贊助的政策措施;增加經費投入,加大對各級傳承人的經費補助力度,解決其在生活上的後顧之憂;在加強傳承人保護的同時,對於瀕危項目的學藝者也要有一定的鼓勵措施。

責任編輯:鄧莫南

熱詞:

  • 湘西南非遺藝術節
  • 非遺保護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