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為了迎接中國共産黨建黨90週年,中國網絡電視臺策劃推出大型網絡原創節目“我身邊的黨支書”。該節目將在全國範圍內選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黨支部書記,通過刻畫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展現當今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的幹部形象與幹部素質,全面反映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風貌以及建黨90週年來鄉鎮企業、農村基層黨組織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這是一個全體居民均為失地農民的村落,在沒有一寸可耕土地的情況下,這裡的一方百姓卻能突破制約瓶頸,奔向幸福的康莊大道。這種華麗的轉變源於一位任勞任怨的“孺子牛”,更源於一方百姓的腳踏實地和銳意進取。這個昔日落後的村子就是如今榮獲諸多榮譽的江蘇省徐州市泉山區火花街道辦事處臥牛村委會,這位甘為“孺子牛”的&&人就是江蘇省勞動模範蘇化民。
這是一個全體居民均為失地農民的村落,在沒有一寸可耕土地的情況下,這裡的一方百姓卻能突破制約瓶頸,奔向幸福的康莊大道。
到目前臥牛村共有規模以上企業12余家,規模以下企業達75家,年銷售收入約6.5億元。
他説: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提起村裏的變化,熟悉這個村的人都交口稱讚村裏有一個好的致富&&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隋長海。
隨著招商引資企業的增加,紅透山村提出了以土地入股,以畝定價,分紅增值的想法,並先後在落戶的金鼎銅業、九鼎銅業兩家公司付諸實施。
到了2004年,紅透山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省級文明村,可就在這時,還有一部分人的生活,讓老隋放心不下,那就是村裏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和殘疾人員。
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下房子村是由原下房子漢村和下房子鮮村合二為一的合併村。合村前比鄰而居的鮮漢兩村可謂“難兄難弟”,一樣的“臟、亂、差”,一樣的貧困落後。
多年闖蕩市場的經歷,讓馬金田感到,當好一名村書記,首要的任務是發展經濟。只有經濟上去了,生活富裕了,村民才能買你的賬,為民辦事才有根基。
在下房子村馬金田有一個外號———“傻書記”,老百姓都説他有“三傻”,一傻是有錢不掙,二傻是給錢不要,三傻是掏自己錢給別人花。
我們去河北省赤城縣一個山溝,去那兒背了幾個火盆,開始回來照貓畫虎地捏這個火盆,它使泥捏的。
農村的事情幹不好他也説你,幹好也説裏面有問題,所以還是以百姓為主,不要説什麼,只要你正,不要怕。
他在網上跟我們宣傳民族婚禮,資金花得不多,吃農家飯,城裏客人對吃上感覺不錯,社會反映效果非常強烈。
在黨的富民政策推動下,區政府的支持下,村黨支部制定了全村打一百眼井的計劃,兩年時間,村黨支部為村民補貼近20萬元,打井72眼,從根本上解決了生産瓶頸問題。
徐書記上任之後,帶領大夥鋪路,架橋,村部籌資十五萬,修環路三千多米;又籌資十萬,架起了惠民橋。使溝壑變通途。
在農村撒下汗水和淚水,收穫的是纍纍碩果,工作中瑣碎而平凡的事,是履行為人民服務最好的實踐。線溝村村民不僅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生活也同樣精彩。
古北口的積澱非常豐富,每個角落都有文化,想挖掘這個文化來形成我們這個村的品牌,打造這個特色。從而讓它成為我們村的發展致富企業。
古北口的四個文化,一個是長城文化,邊塞文化,廟宇文化和戰爭文化,是這四個文化包含了古北口,古北口也在這四個文化上脫穎而出。
必須要抓住自己的特色、抓住自己的文化來打造自己,如果説要是都走同樣的路子,千篇一律,那麼你就沒有讓市民或者遊客吸引的地方。
為了打破村民這種傳統思想意識,讓他們認識到農業設施能夠使他們富裕起來,所以我們就建立了黨員科技示範基地。
黨員還集一部分資金,隊伍特困資,在這種情況下,黨員三戶兩戶幫一戶,就是你把錢集資過來以後大隊統一扶植某一個困難戶。
要結合自己村裏內的實際發展,把村裏的資源優勢整合起來,要有一個宗旨,就是怎麼把村民讓他收益提高了,讓他的兜口富起來、鼓起來。
由於沒有專業的引導,老百姓盲目地擴大養殖規模,造成了扣蟹嚴重的滯銷。蟹農們一籌莫展,吳祥玉想自己既然扛起了這個大旗,就要幫老百姓度過這個難關。
正是看到自己的品質、品牌優勢,吳祥玉決定將這種優勢變成他們在市場上的致勝法寶。經過多方考證,他決定走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這樣一條養蟹道路……
吳祥玉樹立了一名黨員和新時期農村基層幹部的良好形象,贏得了群眾的擁護和信賴。大家都親切地稱他是群眾的貼心人和村民信得過的好支書……
從我自身考慮,其他家裏面沒電,我們自己家照樣沒電,我自己再有錢,再富裕,也解決不了電的問題。
在水峪嘴村依靠採礦業最輝煌的時間,為了奧運會的順利召開,我們關閉我們傳統型産業,大膽進行産業結構調整。
如何把資源變成新産業,就是從這點上邊我們進行了探索。為水峪嘴村今後的可持續發展,打算從農業科技方面找新的突破口。
多年來,雖然工作事務繁雜,但李興浩時刻不忘作為一名黨員企業家所肩負的責任,執著于“讓人類生活更加美好”的立業信念,李興浩對個人和公司慈善的事業。
在李興浩看來,自己財富的積累離不開家鄉人的支持,實現財富價值的途徑就在於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在企業內部同樣如此……
蓄勢凝練十七載,扶搖直上九萬里,李興浩率領著意氣風發的全體志高人,昂首闊步地走在又紅又專,實業報國的寬廣大道上!
他説他有兩個母親:一個母親是黨,一個是自己的母親。為了入黨,他在鎮上不斷的努力表現自己,積極要求進步。1984年他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産黨員,當時他特別自豪。
80年代初,乘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春風,在田間耕作了十多年的農民李興浩毅然放下鋤頭,投身商海。先後涉足塑料、五金、電子、製冷維修工程等領域……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農民,如今到全國人大代表,到代表中國走向聯合國領獎臺的商界巨賈,李興浩誠信、勇敢、勤奮、激情的性格幫助他一步步走到今天。
“咱們北京首都,你要是做加工,做這些與首都不相符的産業,也會影響首都風貌,如果要發展文化産業,並且具有國家中國傳統的歷史文化産業,它與首都的文化相吻合。”
祖墳搬遷那天,支芬帶著村幹部舉行了一個莊重的遷墳儀式,在要搬遷的祖墳前,支芬一個一個給祖墳磕頭,村民們看到這種情景,心底的某種東西似乎被觸動了。
村民開始不願意配合,一旦加入會團,又像是受到了某種力量的牽引,積極性和熱情一點都不亞於專業團體的演員。老人帶著年輕人,高碑店的傳統技藝就這樣傳承下來並重新登上了大舞臺。
為商賈,他仁義、誠信,為公民,他曾被評為“感動遼寧20佳慈善人物”之一,為村書記,他上任三年,村子年年都有新氣象。
村黨組書記韓雲海説,改變源自村企對接機制,華僑村發生很大變化,村民的經濟收入也好,生活居住條件,人的生活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鄉村民眾生活空間狹小,農村這片“文化荒漠”如何向“文化綠洲”轉變?李景雲的這第三張牌便是要豐富村民文化生活。
他堅信:為老百姓實際生活提供便利才是“當家人”的本分。於是他堅持把“惠民生、暖民心、合民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別看現在村民提起合作社都是笑臉盈盈的,可就在合作社組建初期,石書記向村民們發出入股號召的時候,大家的積極性並不像原本預想的那麼高。
在帶領全體村民發家致富的同時,石書記還不忘抓好黨員隊伍建設,做好“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