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農家樂 > 我身邊的黨支書 >

[我身邊的黨支書]隋長海:強村富民織就小康夢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9日 15:20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CNTV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11ADA0B5FE0F451d9A1671CD9F89A0DA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溫馨家園:愛心養殖基地

(解説)

紅透山的村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了。到了2004年,紅透山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省級文明村,可就在這時,還有一部分人的生活,讓老隋放心不下,那就是村裏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和殘疾人員。52歲的李彭陽身體多病,與哥嫂在一起生活,經常與哥嫂發生口角和衝突;40多歲的朱鳳森從小就沒有父母,住在養父家,養父母待他苛刻,每天都要上山弄柴火,活沒少幹,吃的卻連豬食都不如;江亞陳更是這樣,因為媳婦離他而去精神受了嚴重刺激,女兒不在身邊,他自己住在石頭破磚壘的不到一人高的小房裏,蓋的被子裏沒有多少棉花;再説楊春慶,孤身一人,家裏的破房子,晚上坐在炕上可以數星星,一到冬天冷得抗不了,他就總到旁邊鄰居家的小賣店取暖。細心的店主給楊春青計算過,最多時老楊半宿就到店裏去了13次。白天這些人四處遊蕩在街頭巷尾和202國道上,晚上他們有的可以回到不堪入目的家中,長年累月,缺少自理能力的他們,依然成為家裏人不堪重負的累贅;有的由於多種原因,沒有親人照看,吃住沒有著落,走到哪就睡在哪,夏天還好過一些,到了冬天這些人隨時都有可能被凍死,被餓死。

    這一切讓剛剛帶領鄉親們摘掉窮村、差村帽子的隋長海,看在眼裏急在心上,於是他提出一個大膽幫扶解困計劃——把這些人集中一起由村裏管理,讓他們自食其力。隋書記的想法是經過慎重考慮的,是富有創意的,這樣可以變輸血為造血讓他們自食其力,可當把想法告訴村委會成員和村民時,卻引來了眾人的非議和疑慮。他的計劃能順利實施嗎?

(同期)

村民 張鳳賀:當時是認為隋長海是有點彪呵呵的,你説這些人自己家都管理不了,你説集中這來,你説你操多大心。

村民 張艷香:(村民)有的也就是説呢,能長遠,意思説咱們這個生産隊沒有這麼大的力量。

(解説)

望著大家充滿疑惑的表情和莫衷一是的看法,隋長海卻固執地要堅持實施這個計劃。

(同期)

記者:當初怎麼想到辦愛心養殖基地。

隋長海:當時説實在的,這幫飆子成天沒有事就遊街,人家扔個蘋果核也吃,我們村是省級文明標本村,這幫飆子,你説給餓死一個凍死一個,你怎麼解釋,你叫什麼標兵村?

(解説)

看到隋書記態度這樣堅決,村民們大多數人投了贊成票。因為他們信賴隋書記,他們知道這位致富&&人惦記的是全村人的幸福,用隋書記自己的話説,新農村建設不能使一人掉隊,就這樣2004年養殖基地建設計劃在紅透山村正式實施了。村裏收回了外人承包的一處羊場,投資45萬元,劃出55畝飼料種植地,購買了150頭牛,20頭豬,50只雞,以及一系列必要的生活生産用品。20046月,愛心養殖基地正式建成,村裏還特意挑選了村幹部蘆福先、喬金生,村民韓素華入住基地,具體擔負起了為這些特殊人員服務的任務。

基地成立一年後,成果就顯現了出來。昔日衣食無著的累贅人變成了自食其力的人、快樂的人、幸福的人。智障的馮連生會洗臉了,並且改掉了往衣兜兒裏揣飯的壞毛病,殘疾的李朋良成了養牛、喂豬、割柴的多面手。

(同期)

隋長海:我們有做飯,專門給擦玻璃,收拾屋裏,洗衣服,拆被有這些待遇的。

記者:這些專門雇過來的?

隋長海:這是帶工資的。

記者:也是村裏邊的?

隋長海:都是村民,都是我們村民,一會兒我領你們去看看,看看那些人,都能幹夥,有的像馮飆子,一般比勞力都能幹,可能幹活了。

 

杜紅:來這個地方一咱們説,人家就是殘疾人,咱獻愛心人,也是掙到工資,就是説是誰都有利益,你看人家村長做出來,別説節錢,不給錢我願意伺候這些老人。

記者:覺得村裏面像個家?

杜紅:像家,特別這些殘疾人有一個溫暖家,到點飯給熱乎乎做了,到點就吃,然後該休息休息,炕都熱乎,有自己家還沒有這麼溫暖説句實話,忙的農村人下完地回來,鹹菜、醬吃一口這是一頓頓菜。

記者:你覺得你在這兒做得開心嗎?

杜紅:挺開心,因為有愛心我就覺得開心。

 

(解説)

更能説明問題的是,基地成立一年後的一組數字,種植的蔬菜達到了自己自足,出欄96頭育肥牛,20頭豬,賣了5萬公斤玉米,不僅自己豐衣足食,還創收了4.7萬元,人均創收達3700元。愛心養殖基地的成功,還引起了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撫順日報、遼寧日報、中國民族報都以整版的篇幅重點報道。隋長海和他的基地管理人員被稱作感動大山的人、給鄉親們駐滿希望的人。遼寧省先進縣教育學術組,在了解了基地的事跡後,為基地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愛心養殖基地。

2008年沈吉高速公路佔地,村裏借機投資200余萬元對愛心養殖基地進行了搬遷改造,蓋起了新房舍、牛舍。現在,基地不僅養牛還養豬、養雞,並投資建起了一個酒廠,擴大了愛心養殖基地的生産和生活規模。今年,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後,又將17個貧困戶安排到了基地,使愛心養殖基地由原來的解決殘疾智障人員的生活基地變成貧困戶的脫貧基地。

(同期)

王玉海:當時應該説它是這些人,智障人員不僅是家庭負擔也是村裏負擔也是社會負擔,這幾年來看它變成讓家裏美、村裏美、社會美。説到家由原來三個負擔變成三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