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解説詞】:雖然高碑店村較以前相比,經濟發展已經邁出了一大步。但支芬心裏隱隱有一種憂慮,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興起,光憑經濟實力還不行,道德與文化層面如果得不到提升,就如同一個人瘸腿走路,始終是跑不快的。高碑店村的未來在哪?有一天,支芬書記把負責宣傳的劉新叫到辦公室,要跟大家討論一下全村學習《弟子規》的事情。
採訪劉新:我個人覺得特別難這項工作,我不知道怎麼開展,另外我不知道就這時候開展弟子規,對咱們的工作有什麼推進呢,我自己覺得是沒有必要。
採訪支芬: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夠達到全村人和諧相處,鄰里團結,並且孩子們都尊老愛幼,最後我們有一個老師傅提起説,説我們這印了不少弟子規,對孩子們的規範,和鄰里團結的規範,那裏邊都非常全……把高碑店的文化産業發展好,實際上也需要有一種精神在,有一種引導的弟子規的引導作用,來體現出來。
採訪劉新:哥們之間分家,感覺自己當嫂子的感覺到自己吃虧了,小叔子還不搭情,曾經矛盾過,也曾經想打架,但通過這時候,這時候發了弟子規,他學到這個,感覺著不應該,還是親情最重要。
【解説詞】:高碑店村自古以來就是個連通南北商業的重要樞紐,經濟的活躍也使它積澱了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前漕運時期的高蹺、小車會、腰鼓、十字繡等技藝之前快被扔進歷史中了。支芬為了恢復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讓村幹部親自回家動員家屬參加文體活動。
採訪劉新:我們幹部也有提出來的,説這個項目,我們家的婆婆是老八板,就是比較老太太比較死性的,另外她也是出於出來覺得沒有面子的那種,有這種的老太太,當時一説就聽得懂,書記説,沒事,你家婆婆是老八板,凡是幹部家屬不出來的,工資降一級,這個我覺得當時雖然是一句笑話,但是推動這項工作確實管用,因為老太太,像我們回家一做工作,見到自己婆婆説,我説您可得去,您要一不去我的工資降一級,老太太一聽還扣錢,得我去,但參加活動感覺是不一樣的,像老太太,因為那時候是冬天,感覺出去一唱歌,感冒的都少了,那年還確實是,藥費都降下來了。
採訪(郭桂梅 計生專幹):自從03年支書記來了,恢復高碑店文化之後,家家戶戶活動的陣容越來越大。而且以前最早的時候就有高蹺、扇子,後來合唱、太平鼓,包括婦女的那些巧媳婦協會什麼的,相繼就成立來了。
【解説詞】:村民開始不願意配合,一旦加入會團,又像是受到了某種力量的牽引,積極性和熱情一點都不亞於專業團體的演員。老人帶著年輕人,高碑店的傳統技藝就這樣傳承下來並重新登上了大舞臺。村裏的百年高蹺隊,曾三次走出國門,參加了“北京風情舞動倫敦、悉尼、洛杉磯”活動。
採訪支芬:當時是到英國的鴿子廣場去演出,當時英國他們的領班旅遊的隊長跟我們講,説英國的鴿子廣場從來沒讓外國的各項文化活動在鴿子廣場上舉行過活動。
採訪(郭桂梅 計生專幹):很多外國人還搶著跟我們高蹺隊員合影,因為我們有些動作都特別驚險,還有挺高度動作的,他們覺得特別不可思議。
【解説詞】:自從支芬上任以來,村民手中就都有一張“民心聯絡卡”,上面印著幹部的電話,不管是家長裏短還是村級事務,只要有需要村民就可以隨時打上面的電話。
採訪村民(孟廣蘭):樹因為每年都在長,樹長著長著就長到老百姓的房頂上了,一打雷屋頂上的暖氣管子就冒火星子,有的地有一天早晨起來,夜裏頭下雨,三四點鐘的時候,打大劈雷,東邊把樹都劈了,我們這邊好幾家房頂冒火星子,覺得挺害怕的,大傢伙咱們找找村裏,找找支書記試試,我説咱們試試看看支書記靈不靈,就把這個情況説了,打雷挺危害的,這些樹,給我們帶來這些危險,把這個情況説了一下,説您甭管了,説一會兒我安排人就去,結果就在八九點鐘,就來了吊車,來了綠化隊的,就開始剌這樹,當時我們真是這幾家,我們東區這邊人都特感動,覺得咱們老百姓在書記跟前説話,還真是當回事兒。
採訪村民(大姑):老人找支芬去解決80歲以上老人勞保的問題。
【解説詞】:村裏有一家兄妹三人,父親得了尿毒症,每次透析都要花上萬元,幾年治療下來,花費了幾百萬,三個兒子陷入了困境,能借的親戚朋友都已經借了,實在再也拿不出醫療費了。兄弟幾人沒辦法,硬著頭皮去找支芬書記,聽了他們家情況,支芬書記立即召開黨總支會議討論如何解決。最後決定讓黨總支也充當老人的一個“兒子”,與其他三個兒子一樣,每年負擔一萬元的醫藥費。並且這個決定已經寫入了檔案,將來即使支書走了,下一任也得接著執行。
採訪村民(孟廣蘭):反正不管老的少的,都感覺支書記他一來沒有架子,第二個,給老百姓辦一些實事,雖然事不大,説樹,説轉工,當然説給老人轉不轉,轉不了幾天也得死了,但是她活著一天,她就感覺到共産黨的好,她念叨支書記的時候她就説,共産黨的幹部,我媽都説這是共産黨的幹部,她不是光説支書記,在我媽看來像支書記是共産黨的幹部,在她心裏就這麼想。
【解説詞】:現在高碑店村在支芬的帶領下,高碑店村已形成國際民俗接待産業,非物質民俗文化産業,古典傢具文化産業,醫藥物流銷售産業,通惠人家餐飲産業五大産業集群,一個以産業為支撐的新型農村,正孕育著發展的強大後勁。
採訪支書:如果説按照咱們老北京,它有一個衚同文化,比如説咱們高碑店,要建成一種明清時代風格的建築風格,完了又打造出衚同文化,衚同文化裏麵包含著經濟文化和咱們的居住文化,所以最後我們確定就是用建設新農村的契機,打造高碑店,恢復高碑店傳統文化。
【解説詞】:在支芬的辦公室門口,就挂著一幅高碑店的未來區域規劃圖,她不無自豪的説,你看現在高碑店的經濟區域已經構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像一個寶鼎,説這話時書記眼睛裏閃爍著光芒,飽含著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
採訪(孟廣蘭):支書記,您一定要保重身體,您的身體好了才能幫助我們大傢伙過好日子,您的健康就是我們共同的心願。
採訪村民(劉桂榮):最想説的就是支書記別走,把我們高碑店東區也建造好,像西區一樣,成為一個美麗的鄉村,真正的美麗鄉村,我們特別期待著這一天。
採訪(劉新宣傳主任):這幾年從她到了高碑店,就屬於幹事特認真,我覺得每天都在想高碑店村的事,像我們宣傳幹部有時候跟她出去作報告,參加什麼會,聊天就沒聊過個人,全都是高碑店村的事,所以我覺得畢竟也是50多歲的人了,一定要注意身體。
相關視頻:
【訪談第7期】遼寧篇——劉金釗:做最真實的自己
【訪談第6期】遼寧篇——“村官”劉洪秀創富現在時
【訪談第5期】北京篇——蘑菇王子王為華
【訪談第4期】北京篇——徐磊祥:沃野青春
【訪談第3期】北京篇——王鵬:將夢想照進現實
【訪談第2期】北京篇——王招凱:農村是另一家園
【訪談第1期】北京篇——付艷珠的執著村官“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