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多種渠道:帶領村民謀發展
(解説)
從1998 年起,隋長海帶領村班子先後聯建了三個選金廠,投資23萬元與紅透山礦工程公司聯建了紅透山乙炔氣廠,收入達100多萬元。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招商引資企業的增加,紅透山村提出了以土地入股,以畝定價,分紅增值的想法,並先後在落戶的金鼎銅業、九鼎銅業兩家公司付諸實施。幾年來,僅入股金鼎銅業一項,村集體每年就可獲股利30萬元。同時,村民也在企業找到了活幹,到企業打工的村民每年增收近100萬元。
(同期)
記者:您來這兒打工多長時間?
喬連生:三年了,三年以前不是出來幹,別的老闆乾老放假,隋書記地沒了,為了照顧村民掙點錢,承包這個地方,讓我們幹點活。
記者:承包這個地方個人能賺多少錢?
喬連生:個人,一天五十多塊錢。
記者:一天五十多塊錢,一個月呢?
喬連生:一千五百塊錢。
記者:跟你之前比你?
喬連生:比以前多一點,以前受季節限制,冬天沒活幹,來這兒一年四季都有活,三班倒。
記者:您在這邊主要做的工作是什麼?
李景福:我在這裡是爐前作業,就是管理這個爐看爐。
記者:具體?
李景福:具體就是管這個銅。
記者:來這兒工作之前是做什麼?
李景福:我是農村,現在家裏也是種地。
記者:種地,種地跟來這兒工作比收入有增加嗎?
李景福:收入基本差不多少,這一萬多塊錢,家裏也那樣。
記者:為什麼來這兒打工?
李景福:為了富裕點唄,寬裕點,這三班倒,回家了種地什麼不耽誤事。
記者:不耽誤,可以上工。
李景福:收入高一點。
記者:你怎麼看待隋書記?
李景福:隋書記腦瓜行,這個企業挺掙錢,銅價還挺高,他在村裏幹得還是不錯,各方面都行,我們村民比較擁護他。
(解説)
隋長海以前承包工程時有很多經驗和路子,靠與周邊企業的關係,他盯準商機在村裏成立了工程隊,承包了這些企業的部分工程建築。他帶領村班子、工程隊在工地上起早貪黑地幹,常常工作到淩晨一兩點鐘。2006年,村工程隊承建了鎮頭通往蒼石村200延長米的大橋,2008年又承攬了沈吉高速公路的部分工程,為村集體經濟帶來了豐厚的收入。
(同期)
紅透山村工程隊隊長 林貴良:在我印象當中啊,隋書記是什麼呢?是一個工作狂,我就舉一個例子説明吧,有一天我們工地正在開工的時候,九點多了,晚上九點多了我們都回家了,12點10分給我打電話,説貴良你在哪呢?我説我在家睡覺呢唄,我説幾點了你還給打電話,他説哎呀還睡覺,説明天他説我在工地,我一看外頭下雨,説我在工地呢,今天晚上線不放完,明天、後天一多號工人都得盯工。我看外面下雨呢,我急忙開車拿著雨傘去了,我們倆回家是2點18分,那我掐得準準的。
(解説)
2009年,作為撫順市第二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試點村,隋長海又建立了黃牛交易市場,力爭把紅透山村建設成遼寧東部山區黃牛交易的集散地。
針對人多地少的狀況,村裏和紅透山銅礦公司聯手,又做起了開發住宅樓的文章,去年開發了兩棟,共八千平方米,用四千平方米的樓房,重點解決省級高速公路建設的氈房緊張戶,村民買房每平方米優惠50至70元錢,為了解決老百姓住房問題,村裏還積極幫助村民平房産,免費提供沙子、木料,每戶蓋新房的居民,村裏都補貼五千元現金,就這樣幫著40多戶老百姓蓋起了新房,大夥樂得合不攏嘴。
(同期)
村民 賈寶林:村裏扶助一把,多虧咱們那個書記啊,上咱們家跟我説,多少補助你們點,你們那個咱們想都想不到,這麼大歲數能住上新房,沒尋思到都,説實在村裏不支持,這趟房誰也蓋不起,就這趟房誰家都高興。沒有一個不樂的,個個都有笑容,沒有一個沒有笑容的。
如今,紅透山村80%的農戶都有了自己的致富項目,有近一半的家庭已達初級小康水平。其中,有200多農戶從事第三産業,近200農戶從事一定規模的種養業,還有400多農戶富餘勞動力成為村裏的招商企業和附近木材市場的工薪族。鄉親們盼望已久的“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小康村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同期)
村民 張鳳賀:你看逢年過節,五月節給我們雞蛋,八月節節月餅,趕過年給白麵,秋天給蘋果,就是咱説他處處都想者老百姓。
記者:您之前曾經説過一句話,就是説“村裏有錢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村幹部腰桿才直流”這句話起因從哪來的?
隋長海:在這裡頭我是這麼想的,當村幹部你顧自己不顧這個家,其他的百姓也都是我們村民,大家小家一樣的。
老百姓窮了你説話分量不重,老百姓富了他的腰包有錢了,你村裏頭你號召點什麼,這個凝聚力同時都上來了,也聽你的,總之就一句話,你當村幹部,村幹部就是這個家庭家長,你要把這個家給搞好它,它哪個村民都是我們家裏,該管的必須得管,該做的必須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