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是農村必走之道
【主持人】:那麼咱們村黨支部為了鼓勵村民參與種植,還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您也給我們講一講,看看它取得了一些什麼樣的效果?
【王連明】:我們扶持政策從建棚開始,建棚當中,我們每一戶,就剛才説拿出一個五千塊錢來,剩下的,你像水、電,包括初期建設的費用,全是集體拿的,我們那會兒每一個棚集體要拿六千塊錢左右,之後我們從技術這一塊幫助村民,一開始沒有技術,從技術這方面請專家、請老師,長期在我們那兒住,而且區裏邊又給我們辦田間學校,當時有問題,當時在田間、地頭棚內就解決了。
|
王連明書記做客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主持人】:那麼您覺得最初制定的這種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群眾上路的發展模式,經過實踐的論證,是一種有效的工作模式嗎?
【王連明】:我個人認為我們走的道是對的,反正我個人認為,村民要富,群眾要富,靠政府、靠共産黨,只有共産黨才能讓村民富裕起來、幸福起來,這是我個人的觀點。所以像俺們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群眾上路,應該説體現了一個叫黨的政策,一個叫黨的這一塊,就説為人民所做的事兒,雖然説我們村的面積小,一點點,但是整個看起來,剛才我説的那句話,村民要富,按大的説,人民要富,只有靠政府,只有靠共産黨。所以我肯定我們走的道是對的。
【主持人】:那麼在您的倡導和帶領下,多種形式經濟共同的發展,您最大的體會是什麼?
【王連明】:這個我認為要結合自己村裏內的實際發展,把村裏的資源優勢整合起來,把這個村搞起來,這是我一個體會。再有,這麼多事兒,甭管你幹什麼,要有一個宗旨,就是怎麼把村民讓他收益提高了,讓他的兜口富起來、鼓起來。
|
王連明 通州區漷縣鎮草廠村黨支書 |
【主持人】:那麼您對本村未來的發展,這种經濟規劃中,計劃打造一種什麼樣的經濟和文化的模式?具體怎麼考慮的?您給我們談談您的想法。
【王連明】:這就是以後的了。我想,因為這是我們支部班子多次開會研究的,制定了一個幾年以後要把我們村打造一個“企業化”的村莊。就説我們形式上,我們的村民既是打工者,又個個是老闆,走這個共同富裕的道路,既是老闆,又是打工者,這是把我們村形成一個企業化的村莊,這是在經濟這一塊。
然後在我們村其它方面,像村政建設,文化這一塊,我們還要向城區邊上的村民那樣,到時候娛樂,生活得更美好這一塊要再提高。
【主持人】:我們也聽説您在這村裏建了沼氣池和污水處理廠,您對“農業循環經濟”的概念是怎麼理解的?相比以前的單一農業經濟模式,它有何優勢?
【王連明】:沼氣池,這個就是我們村頭一批的新農村建設,國家定的這個項目讓我們建的。循環經濟是農村必走的道,必須要走的。您看我們將來在農業這一塊就要形成一個循環。您看我們現在農業的下腳料,比方玉米稈這些各種的秧下來以後,沒有用了以後我們可以加工,種雙毛菇,也可以種金針菇,這都是用農業的下腳料種出來的。這個收購完了以後,這個下腳料它的培養基就可以做成有機肥,有機肥又循環到這些蔬菜上,它既經濟又環保,而且又降低了各種産品的成本,提高效益。所以説循環經濟是農村必搞的、必走的道。
【主持人】:剛剛聽完您這個介紹以後,可以説真正是無公害,這些都是循環來做。那麼這幾年您草廠村做村支書,對您來説您的收穫是什麼?
【王連明】:一個,我幹的事兒不多,成績不大,但是我感謝村民能夠理解我,我以後的工作,賣多大的力氣,不需要什麼,我就需要村民的理解,村民理解我,就等於比任何榮耀都大,這是我第一個感受。
再一個,要把村裏真正帶富了,從我個人這一塊,應該事事裝著村民,因為我是村支部書記,所有工作的出發點都為了村民,這是我的想法,但是從我的工作成績這一塊,還是很少的。我欣慰的就是村民這些年能夠理解我,能夠理解我們領導班子幹的事兒。
【主持人】:謝謝王書記,種大棚、興農業,給草廠村的農戶帶來的不僅僅是日益增加的收入,他們正在體會一種從未有過的自信,正是在王書記的帶領下,草廠村人的夢想都一一實現了。我們相信,未來草廠村的發展會更加美好,再次感謝王書記做客我們中國網絡電視臺,也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我身邊的黨支書系列訪談”節目,今天的節目到此結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