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農家樂 > 聚焦三農 >

[我身邊的黨支書系列訪談]拓荒者——支芬書記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21日 17:33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CNTV-農家樂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2 ad42fbbb7e814551910f9dbd238020cc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導語:

這裡曾經是一個三無村,“無農業、無耕地、無工作”
採訪村民(劉桂榮):土地都沒有了,老百姓以什麼生存,大家都特擔心。
採訪村民(孟廣蘭):那會人也很空白、盲目,大多數人都在家裏。
如今成了海內外聞名的特色古典傢具村。

這裡曾經是個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的“龍須溝”
採訪(劉新):你一腳踩下去能給你陷下去
採訪村民(劉桂榮):沒法説簡直的,污泥、糞便什麼都有,特別特別臟
如今已經成為茶樓水鄉的休閒景點

這裡曾經的百年文化幾近消失,如今技藝重拾的高蹺隊已三次走出國門
是什麼讓這裡發生了如此巨大的變化,請看《拓荒者——支芬書記》

主持人現場:看看這些漂亮的傢具很別致吧,我手裏面這個叫做帶彩雞蛋,其實它是一個瓷器,它是外麵包裹了一層裝飾的畫,非常非常漂亮,這個就是一個大嘴鳥,據説這裡面的傢具都是印度的風格,像這樣風格有特點的傢具不同的風格,那裏面還有好多展廳,跟我一起去飽飽眼福吧。

【解説詞】:這裡就是聲名遠揚的北京高碑店村的古典傢具一條街。仔細端詳,每家店舖的門庭和店舖內部,都經過了精心的設計,風格別致而有特色,傢具産品早已遠銷歐美和東南亞地區。穿行于店舖中,或許您隨意拿起的某件精美的傢具飾品,就是出自國際著名設計師之手。對應著古典傢具街,古典藝術新街、水鄉茶樓一條街、民俗文化商業街與之遙相呼應,構成了高碑店村“三街、兩區、一園”的文化産業佈局。可就在幾年前,這裡還曾經是垃圾遍地、商戶零散、門庭冷清的普通鄉村街道,究竟是什麼讓這裡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呢?

      2002年,村裏來了一位支芬書記,在她的引領下,高碑店人不僅找到了新的致富道路,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重新樹立起了千年古村幾乎被遺忘了的文化精神和自信。

採訪支芬:我覺得從高碑店,因為周邊土地都沒有了以後,就是如何在村莊裏邊,在老百姓的原宅基地上,如何把他們原來歷史的文化産業給發展起來以後,一個是老百姓心裏邊有底,因為原來有過大小商家、大小店舖的這種繁榮景象,可以追隨老祖宗原來在做什麼,恢復原來的技藝和産業發展,這是一種思想。
    再有一種,這些産業,比如説真是商家和這些店舖,還有古村文化這一塊,它不需要大量的土地,並且還是一種沒有污染,能夠在村裏邊發展起來。

      【解説詞】:清朝時的高碑店村,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曾經是轉運皇糧的漕運碼頭所在地,商賈雲集,成為京城最熱鬧的“港口”。2000年前後,又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成為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用地,耕地逐漸被徵用,許多企業外遷,成為“無農業、無耕地、無工作”的“三無村”。高碑店村面臨著從未有過的困境和迷茫。

採訪村民(孟廣蘭):那會人也很空白、盲目,大多數人都在家裏,三五形倆一夥的打麻將、撲克牌。

採訪村民(劉桂榮):土地都沒有了,老百姓以什麼生存,大家都特擔心,就想著幹點什麼,可是村裏邊沒有的幹。

      【解説詞】:2002年支芬書記到高碑店村,面對種種的壓力和質疑,她首先率領大家開始了全村的垃圾清理工作,並做了定點倒垃圾的規定。要讓平時散漫慣了的村民,一下子適應定點倒垃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村黨總支會討論後,決定安排保潔員定點進行監督,違反規定一次就罰款100元。曾經就有一個大媽,對這項規定有些抵觸情緒,她出門就隨手扔垃圾,被告知要罰款時,卻很不屑的説,“我有錢,不怕罰”,保潔員的小夥子很有策略,他上前説,您看這樣行不行,每天早晨我到您家門口幫您拎出垃圾,您就直接把100元給我吧,大媽一聽就笑了,此後再也沒有亂扔過垃圾。就這樣經過日復一日的堅持,定點倒垃圾的習慣由村民開始的反感,到後來已經成為一種自覺的意識。2003年非典時期,這裡成了北京市衛生示範村,“默默無聞”的高碑店村又一次進入了公眾的視線。

      之後,村裏相繼成立了物業保潔公司、綠化隊、保潔隊等專業組織,共安排就業424人,建立了60余家較大規模企業參加的促進就業聯席會制度,使全村1072名勞動力全部得到了安置。

採訪支芬:就跟一個家庭似的,你要家庭過日子,你這屋裏邊乾乾淨淨、利利落落的,他這個心情也不一樣,如果咱們村子裏邊都整理乾淨了以後,老百姓出來以後精神面貌肯定不一樣。他就有了一個新的開端、有了新的氣象和新的面貌來體現出來,這樣為下一步的各項工作打開新的局面。

      【解説詞】:大家的生活環境整潔了,心情也自然舒暢了。之後,每天天不亮,馬路上的保潔員就會經常看到一個身影,穿梭于高碑店的衚同街巷,這個人就是支芬書記,高碑店未來的發展何去何從,成了她當時心頭的一塊心病。在考察和探訪的過程中,有一條街漸漸引起了支芬的注意,街上零零散散分佈著一些經營古典傢具的店舖。如果結合千年古村的文化底蘊,發展壯大古典傢具産業,對於土地資源稀缺的高碑店村來説,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採訪支芬:就是作為咱們北京首都,實際上真正的産業發展,你要是做加工,做這些與首都不相符的産業,也會影響首都風貌,如果要發展文化産業,並且具有國家中國傳統的歷史文化産業,它與首都的文化相吻合,因為作為咱們中國首都,説實在的,尤其中國具有5000年的歷史文化,如果把原來的歷史文化發展出來以後,很符合咱們首都的風貌,從這個角度。

      【解説詞】:心動不如行動,經過黨總支的認真討論,古典傢具街的發展思路立刻得以肯定和執行。為了再現高碑店明清時期商業繁榮的景象,街上店舖都以明清建築為藍本,加以設計和改造。一次古典傢具展示會,就吸引了200多家商戶落戶高碑店村,産業規模逐漸形成,年銷售收入由原來的幾百萬元,飆升到了1.8億元。古典傢具街成為北京市的“特色商業街”,高碑店古典傢具品牌海內外的知名度也越來越大。2006年高碑店村經濟總收入14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1.8萬元。

       採訪支芬:一個是對他們街面的改造要有一個整體的規劃,比如説按照明清建築風格,或者説南方的可以按照南方水鄉的風格,北方的可以按照咱們北方的厚重的明清時代的這種風格,這是從規劃建設上。經營要有誠信理念,如果説你要進到高碑店,尤其古傢具這東西是比較貴重的一種産品,如果説你發現商家,咱們這些購買者如果一旦發現出現假的了,咱們這立馬有人去解決,咱們成立了古典傢具公司,來專門解決這些商家這裡邊出現購物不愉快的這些事,調解這些矛盾。

後來我們又成立一個古傢具行業協會,是定期召開這些商家老闆的會議,研究咱們如何發展古傢具,再有一個如何精益求精,如何創造新的古傢具的特色産業。


相關視頻:

【訪談第7期】遼寧篇——劉金釗:做最真實的自己
【訪談第6期】遼寧篇——“村官”劉洪秀創富現在時
【訪談第5期】北京篇——蘑菇王子王為華
【訪談第4期】北京篇——徐磊祥:沃野青春
【訪談第3期】北京篇——王鵬:將夢想照進現實
【訪談第2期】北京篇——王招凱:農村是另一家園
【訪談第1期】北京篇——付艷珠的執著村官“情結”

責任編輯:劉岩

熱詞:

  • 村支書訪談
  • 支芬
  • 新農村建設
  • 大學生村官